枣庄市城市供水事业改革发展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7 10:40
城市供水是人类必不可少的基础生活、生产资料,是市政公用事业的核心构成,也是现代化建设和民生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市政公用事业依附于地方政府,地方财政直接投资,企业决策多数依靠行政指令。改革开放以来,绝大多数城市供水企业都已完成了公司制改革,但仍普遍存在着财政独资或一股独大的现象,企业对政府的依附关系没有发生根本改变,没有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经济主体,逐步步入投资不足、人员素质偏低、管理粗放、经营效率低下、发展缓慢甚至倒退的困境。这种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一方面加重了财政负担,另一方面又造成供水质量和服务落后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求。如何适应市场化、全球化的经济环境,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成功完成改革转型,是各地城市供水事业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是对各地政府深化改革、提高宏观调控能力的重大考验。2015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多管齐下改革投融资体制,在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领域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合作模式。随后,《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5)42号)出台,明确提出“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转变政府职能、激发市场活力、打造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改革举措。”本文从研究城市供水管理体制切入,以枣庄市城市供水事业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在结合公共管理领域现有研究成果和国内外典型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经验的基础上,运用公共管理学的相关理论,查找现行体制运行中暴露的问题和症结所在,从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市场化改革、加强市场监管、健全社会监督机制的角度出发,提出解决对策和途径,希望能对枣庄市城市供水事业的改革探索有所帮助。本文主体部分由六章组成。第一章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而后是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和对本文内容与结构的阐述,最后是研究方法以及对本文创新和不足的介绍。第二章阐述了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具体阐述了城市供水、城市供水管理体制、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三个概念的内涵,总结了城市供水事业的八个特性;研究了自然垄断理论、市场失灵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第三章研究了国内外部分国家或地区城市供水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和不足。通过对英法美三个发达国家城市供水行业市场化改革、国内城市供水行业市场化发展历程以及深圳、重庆、上海三市改革模式的对比研究,总结出其中值得借鉴的经验。第四章介绍了枣庄市城市供水事业发展的现状和管理体制的变化,总结现实存在的问题,从管理体制层面剖析产生原因。第五章在第三、四章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枣庄市供水事业现存问题的原因,从改革政府主导下市场运作的供水管理体制、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产业发展水平、完善多种监管方式和社会保障形式三个方面提出改革对策。第六章是研究结论。
【学位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6
【中图分类】:F299.24
本文编号:2820617
【学位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6
【中图分类】:F299.24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晓贞;;浅析如何提高供水企业管理水平及经济效益[J];现代经济信息;2017年04期
本文编号:28206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2820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