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放权与高校自治——德国高等教育管理的新公共管理改革
发布时间:2020-12-22 16:49
如何处理政府调控与高校自治的关系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关键,也是各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焦点。经过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新公共管理改革,德国政府放弃了对高校进行细节干预的传统外部管理体制,改为通过高等学校法、目标协定、总体预算和绩效拨款等方式进行宏观调控。高校内部管理也由传统的学术自主管理模式转向管理主义模式:学术自主管理委员会的权限被消弱,校长和院长层面的管理权力得到加强,同时成立了高校理事会作为高校的决策或咨询机构。因为我国有着与德国相似的改革目标,而且德国与我国一样具有政府管理高校的传统,所以改革后的德国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尤为适合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参考。
【文章来源】:现代大学教育. 2014年02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放权的政府: 德国高等学校外部管理体制的新公共管理改革
( 一) 高等学校法
( 二) 目标协定
( 三) 总体预算与绩效拨款
二、迈向自治的大学: 德国高等学校内部管理结构的新公共管理改革
( 一) 校长委员会
( 二) 评议会
( 三) 高校理事会
( 四) 学院协商会议
( 五) 院长
( 六) 学院委员会
三、总结与启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公共管理的现状[J]. 欧文·E·休斯,沈卫裕.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2(06)
[2]新公共服务:服务而非掌舵[J]. 罗伯特·B·丹哈特,珍妮特·V·丹哈特,刘俊生. 中国行政管理. 2002(10)
[3]评西方的“新公共管理”范式[J]. 陈振明. 中国社会科学. 2000(06)
[4]走向一种“新公共管理”的实践模式——当代西方政府改革趋势透视[J]. 陈振明.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2)
本文编号:2932089
【文章来源】:现代大学教育. 2014年02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放权的政府: 德国高等学校外部管理体制的新公共管理改革
( 一) 高等学校法
( 二) 目标协定
( 三) 总体预算与绩效拨款
二、迈向自治的大学: 德国高等学校内部管理结构的新公共管理改革
( 一) 校长委员会
( 二) 评议会
( 三) 高校理事会
( 四) 学院协商会议
( 五) 院长
( 六) 学院委员会
三、总结与启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公共管理的现状[J]. 欧文·E·休斯,沈卫裕.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2(06)
[2]新公共服务:服务而非掌舵[J]. 罗伯特·B·丹哈特,珍妮特·V·丹哈特,刘俊生. 中国行政管理. 2002(10)
[3]评西方的“新公共管理”范式[J]. 陈振明. 中国社会科学. 2000(06)
[4]走向一种“新公共管理”的实践模式——当代西方政府改革趋势透视[J]. 陈振明.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2)
本文编号:29320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2932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