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我国政府回应能力提升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03 23:29
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一直在经历着由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的急剧转型。面对转型社会中公众多样化的需求和提出的大量问题,政府必须给予及时有效的回应。但是,当前我国政府回应社会公众的能力十分有限。如何提高政府的回应能力、建设一个有较高回应能力的政府已成为转型期我国政府建设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对政府回应进行了系统地理论分析。作为公共管理实践过程的重要内容和系统的政府管理理论的逻辑延伸,政府回应是随着西方政府管理理论的变迁和政府职能的不断变革与创新而逐步得到重视与发展的。从二战后至今,政府回应模式经历了由以官僚制为知识背景的行政管制型回应,到以新公共管理理论为知识背景的市场服务型回应,再到以治理理论为知识背景的民主治理型回应的嬗变。每种政府回应模式都与其作为知识基础和理念指导的政府管理理论相适应,表现出相应的特征。本文对转型期我国政府在回应能力建设方面进行的实践探索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一些新制度的推出和政府了解公众意愿渠道的拓宽使我国政府的回应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但从整体上看,迟缓、失衡、低效的回应仍然大量存在,低水平的回应破坏了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加剧了社会矛盾冲突,严重影响...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1 社会转型
1.2.2 政府回应
1.3 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3.1 研究的理论意义
1.3.2 研究的现实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国外研究综述
1.4.2 国内研究综述
1.5 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的创新之处和不足
1.6.1 研究的创新之处
1.6.2 研究的不足
2 政府回应的理论分析
2.1 政府回应与民主发展
2.2 政府回应模式的嬗变:从行政管制型回应到民主治理型回应
2.2.1 以官僚制理论为知识背景的行政管制型回应
2.2.2 以新公共管理理论为知识背景的市场服务型回应
2.2.3 以治理理论为知识背景的民主治理型回应
3 我国政府回应能力建设的现状及提升的制约因素分析
3.1 我国政府回应能力建设的实践探索
3.2 我国政府的回应能力亟待提升
3.2.1 从回应的迅捷性来看:回应迟缓
3.2.2 从回应的公正性来看:回应失衡
3.2.3 从回应的有效性来看:回应低效
3.2.4 低水平的回应导致严重社会后果
3.3 我国政府回应能力提升的制约因素分析
3.3.1 行政理念未切实转变
3.3.2 民意表达渠道不畅通
3.3.3 政府层级体系不科学
3.3.4 政府决策制度不完善
3.3.5 公务员素质普遍不高
3.3.6 公众的权利意识不强
4 发达国家政府回应能力建设的有益经验
4.1 主动公开政府信息
4.2 坚持平等沟通协商
4.3 注重电子政府建设
4.4 大力发展第三部门
5 转型期我国政府回应能力提升的对策
5.1 政府回应能力提升的前提条件:树立以民为本的行政理念
5.1.1 以民为本的科学内涵
5.1.2 理念转变的主要途径
5.2 政府回应能力提升的重要基点:加强民意表达渠道建设
5.2.1 完善传统表达渠道
5.2.2 大力发展第三部门
5.2.3 加强电子政府建设
5.3 政府回应能力提升的组织保证:变革政府层级架构
5.4 政府回应能力提升的制度保障:完善政府决策制度
5.4.1 完善现有各项制度
5.4.2 加大制度创新力度
5.5 政府回应能力提升的人员支撑:提高公务员的素质
5.5.1 加强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5.5.2 树立适应时代发展的新意识
5.5.3 加强公务员人才资源的开发
5.6 政府回应能力提升的外力配合:增强公众权利意识
6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本文编号:3017334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1 社会转型
1.2.2 政府回应
1.3 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3.1 研究的理论意义
1.3.2 研究的现实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国外研究综述
1.4.2 国内研究综述
1.5 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的创新之处和不足
1.6.1 研究的创新之处
1.6.2 研究的不足
2 政府回应的理论分析
2.1 政府回应与民主发展
2.2 政府回应模式的嬗变:从行政管制型回应到民主治理型回应
2.2.1 以官僚制理论为知识背景的行政管制型回应
2.2.2 以新公共管理理论为知识背景的市场服务型回应
2.2.3 以治理理论为知识背景的民主治理型回应
3 我国政府回应能力建设的现状及提升的制约因素分析
3.1 我国政府回应能力建设的实践探索
3.2 我国政府的回应能力亟待提升
3.2.1 从回应的迅捷性来看:回应迟缓
3.2.2 从回应的公正性来看:回应失衡
3.2.3 从回应的有效性来看:回应低效
3.2.4 低水平的回应导致严重社会后果
3.3 我国政府回应能力提升的制约因素分析
3.3.1 行政理念未切实转变
3.3.2 民意表达渠道不畅通
3.3.3 政府层级体系不科学
3.3.4 政府决策制度不完善
3.3.5 公务员素质普遍不高
3.3.6 公众的权利意识不强
4 发达国家政府回应能力建设的有益经验
4.1 主动公开政府信息
4.2 坚持平等沟通协商
4.3 注重电子政府建设
4.4 大力发展第三部门
5 转型期我国政府回应能力提升的对策
5.1 政府回应能力提升的前提条件:树立以民为本的行政理念
5.1.1 以民为本的科学内涵
5.1.2 理念转变的主要途径
5.2 政府回应能力提升的重要基点:加强民意表达渠道建设
5.2.1 完善传统表达渠道
5.2.2 大力发展第三部门
5.2.3 加强电子政府建设
5.3 政府回应能力提升的组织保证:变革政府层级架构
5.4 政府回应能力提升的制度保障:完善政府决策制度
5.4.1 完善现有各项制度
5.4.2 加大制度创新力度
5.5 政府回应能力提升的人员支撑:提高公务员的素质
5.5.1 加强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5.5.2 树立适应时代发展的新意识
5.5.3 加强公务员人才资源的开发
5.6 政府回应能力提升的外力配合:增强公众权利意识
6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本文编号:30173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3017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