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

我国公共服务立项隐性壁垒的利益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9 15:39
  公共服务立项将市场竞争的方式引入公共服务的供给中,通过发挥社会组织在资金和规模化生产等方面的优势,在降低由政府单一提供公共服务生产成本的同时还带来了公共服务供给质量的提升。但是在实践中也不难发现,目前公共服务立项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成型、非公开而又确实存在的隐性壁垒,较高的隐性壁垒对于潜在的社会组织进入公共服务立项领域显然是不利的。基于此,本文对于我国公共服务立项隐性壁垒的表现形式进行讨论,进一步探讨隐性壁垒形成的根源,研究结果对于降低隐性壁垒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也有利于我国公共服务立项的良性发展。本文从利益分析的视角出发,以剖析我国公共服务立项中隐性壁垒形成的关键性利益因素为目标,围绕公共服务立项隐性壁垒的各种理论问题,通过文献研究、系统研究、利益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公共服务立项隐性壁垒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及实践方面的探索。论文共八章,按照“发现问题一分析问题一形成假设一论证假设一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展开论述。首先,根据我国公共服务立项中的相关理论,构建出本文的价值判断以及理论上的应然状态,并通过对我国公共服务立项的基本情况、立项的主要模式及方式方法的描述,提炼出我国公共服务立项中隐... 

【文章来源】: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3 核心概念
        1.3.1 公共服务
        1.3.2 公共服务立项
        1.3.3 隐性壁垒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意义
        1.5.1 理论意义
        1.5.2 现实意义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理论应然
    2.1 理论基础
        2.1.1 新公共管理理论
        2.1.2 委托代理理论
        2.1.3 公共选择理论
    2.2 理论契合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下的公共服务立项需要竞争机制
        2.2.2 委托代理理论下的公共服务立项需建立契约关系
        2.2.3 公共选择理论下的地方政府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2.3 理论应然
        2.3.1 新公共管理理论下公共服务的市场化供给方式
        2.3.2 委托代理理论下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的良性互动
        2.3.3 公共选择理论下地方政府以公共利益为服务导向
第三章 我国公共服务立项隐性壁垒的现状概述
    3.1 我国公共服务立项的发展现状
        3.1.1 公共服务立项的基本情况
        3.1.2 公共服务立项的方式分类
        3.1.3 公共服务立项的主要模式
    3.2 隐性壁垒:我国公共服务立项存在的问题
        3.2.1 公共服务立项选择具有依附关系的社会组织
        3.2.2 公共服务立项时采取非竞争性的立项模式
        3.2.3 公共服务立项时量身定制资质要求
    3.3 我国公共服务立项隐性壁垒的影响
        3.3.1 公共服务立项隐性壁垒的正面效应
        3.3.2 公共服务立项隐性壁垒的消极影响
第四章 我国公共服务立项隐性壁垒的利益因素
    4.1 我国公共服务立项隐性壁垒的影响因素分析
        4.1.1 公共服务立项的市场成熟程度
        4.1.2 公共服务立项的社会关系环境
        4.1.3 公共服务立项的各方利益诉求
    4.2 利益因素:公共服务立项隐性壁垒形成的根源
        4.2.1 利益是我国公共服务立项中主体行为的根本动因
        4.2.2 地方政府利益:公共服务立项隐性壁垒形成的根源
        4.2.3 地方政府利益在公共服务立项隐性壁垒中的作用机制
    4.3 我国公共服务立项隐性壁垒的利益因素分析
        4.3.1 我国公共服务立项中的地方利益
        4.3.2 我国公共服务立项中的政府部门利益
        4.3.3 我国公共服务立项中的地方官员利益
第五章 我国公共服务立项隐性壁垒的地方利益分析
    5.1 我国公共服务立项中地方利益的表现形式
        5.1.1 公共服务立项的实施中效率与公平的取舍
        5.1.2 公共服务立项中地方政府间的竞争行为
        5.1.3 追求地方居民公共服务获得感的最大化
    5.2 地方利益对公共服务立项隐性壁垒的影响
        5.2.1 基于本位主义,立项中实施地方保护行为
        5.2.2 市场发育不足,难以形成承接者充分竞争
        5.2.3 公共服务立项投入资金少,立项流于形式
    5.3 公共服务立项隐性壁垒中地方利益的回归
        5.3.1 准确识别需求,增强地方公共服务的回应性
        5.3.2 健全政策法规,构建合理的地方利益结构
        5.3.3 培育竞争市场,促进地方利益公共性的回归
第六章 我国公共服务立项隐性壁垒的政府部门利益分析
    6.1 我国公共服务立项中政府部门利益的表现
        6.1.1 公共服务立项中部门利益的垄断行为
        6.1.2 公共服务立项中政府部门的扩张行为
        6.1.3 公共服务立项中政府部门的寻租行为
    6.2 政府部门利益对公共服务立项隐性壁垒的影响
        6.2.1 选择关系型组织,影响公共服务立项执行公平
        6.2.2 量身定制资质要求,与社会组织进行利益共谋
        6.2.3 部门参与市场,培育体制内组织或者输送人事
    6.3 公共服务立项隐性壁垒中政府部门利益的规制
        6.3.1 强化问责机制,约束政府部门的不正当利益
        6.3.2 完善绩效评估,满足政府部门合理利益诉求
        6.3.3 建立监督机制,遏制政府部门自利性的扩张
第七章 我国公共服务立项隐性壁垒的地方官员利益分析
    7.1 我国公共服务立项中地方官员利益的表现
        7.1.1 公共服务立项中地方官员的权力寻租
        7.1.2 公共服务立项中地方官员搭便车行为
        7.1.3 公共服务立项中追求政绩或维护稳定
    7.2 地方官员利益对公共服务立项隐性壁垒的影响
        7.2.1 地方官员腐败,影响公共服务立项的方式选择
        7.2.2 官员政绩偏好,导致公共服务立项中急功近利
        7.2.3 官本位文化存滞,在公共服务立项中以权谋利
    7.3 公共服务立项隐性壁垒中地方官员利益的引导
        7.3.1 抵制官本位意识,强化地方官员服务意识
        7.3.2 提高行政素质,形成地方官员的自律机制
        7.3.3 建立多方位评审机制,抑制地方官员腐败
第八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会组织在政府购买服务中的角色:政社关系视角[J]. 句华.  行政论坛. 2017(02)
[2]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中的利益博弈与风险防控[J]. 崔光胜.  湖北社会科学. 2017(02)
[3]双重委托代理下的政社关系: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新解释框架[J]. 陈天祥,郑佳斯.  公共管理学报. 2016(03)
[4]论政府公共服务外包的风险及其法律规制[J]. 石佑启,邓搴.  广东社会科学. 2016(03)
[5]公共服务外包中是否存在隐性进入壁垒?[J]. 邓金霞.  中国行政管理. 2016(05)
[6]公共服务合同制购买的运作风险及其防范策略[J]. 周义程,蔡英辉.  行政论坛. 2016(01)
[7]购买服务中的合谋:科层制逻辑对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关系的影响[J]. 林兵,陈伟.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10)
[8]政府购买服务内卷化倾向及成因分析[J]. 杨书胜.  理论与改革. 2015(03)
[9]政府公共服务合同外包:价值功能、实践困境与路径选择[J]. 周伟,李和中.  广西社会科学. 2014(12)
[10]政府购买服务的合作困境与合谋生成——以G市政府购买社区卫生服务为例[J]. 黄丽华.  探求. 2014(06)



本文编号:32909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32909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9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