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17 00:32
农业基础设施项目是农民赖以生存、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性条件,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但是农村生活的前提,也是农业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础。长期以来,政府垄断管理体制严重制约了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的健康发展,设施总量严重不足、多数设施因投资和维护不足长期处于低效、不安全运营状态。进行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管理研究,对提高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的运营效率和运营质量,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以公共物品理论和项目管理理论等相关理论为指导思想,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背景下,从我国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管理现状出发,在借鉴国外农业基础建设项目管理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运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案例分析以及综合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等方法,按照投融资管理、建设管理、运营管理及监管等逻辑过程,全面、系统地分析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管理的机理、模式与路径。按照逻辑关系与结构,将论文规划为九章。第1章导论。本章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以及创新之处等。第2章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管理研究的基本理论。科学界定了基础设施、农业基础设施及项目内涵、类型及特征和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的特殊...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问题的提出:现实验证
1.1.2 问题的延伸:理论反思
1.1.3 问题的回归:挑战与危机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
1.3.1 国外研究动态综述
1.3.2 国内研究动态综述
1.3.3 国内外研究评价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创新之处
第2章 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管理研究的基本理论
2.1 农业基础设施相关概念界定
2.1.1 基础设施的内涵、类型与特征
2.1.2 农业基础设施的内涵、类型及特征
2.2 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的特殊性
2.2.1 项目的内涵、特征及类型
2.2.2 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的内涵及类型
2.2.3 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的特殊性
2.3 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管理研究的理论基础
2.3.1 项目管理理论
2.3.2 公共物品理论
2.3.3 制度经济学理论
2.3.4 现代公共管理理论
第3章 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管理现状、困境及体系构建
3.1 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管理现状分析
3.1.1 投融资管理现状分析
3.1.2 建设管理现状
3.1.3 运营管理现状
3.2 农业基础建设项目管理困境分析
3.2.1 投融资管理困境
3.2.2 建设管理困境
3.2.3 运营管理困境
3.3 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管理困境的成因分析
3.3.1 投资主体缺失
3.3.2 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滞后
3.3.3 政府垄断经营
3.3.4 监管体系不健全
3.4 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管理体系构建
第4章 农业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管理
4.1 农业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体制的变革历程
4.1.1 “高度集中统一”的投融资体制―计划经济时期(1949-1978 )
4.1.2 “相对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转轨时期(1979-1991)
4.1.3 “多元化、多层次”的投融资体制--市场经济时期(1992-)
4.2 农业基础设施项目投资主体定位
4.2.1 农业基础设施项目投资主体结构演化
4.2.2 投资主体的投资效率分析―灰色关联分析模型
4.2.3 投资主体定位―基于市场化指数标准
4.3 农业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模式设计
4.3.1 国外农业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模式的比较
4.3.2 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设计
4.3.3 农业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模式选择
4.4 案例分析
4.4.1 案例一:农村电力项目—广西来宾电厂X 厂项目
4.4.2 案例二:沈阳市洪区沙岭镇秸杆气化站PPP 融资模式
第5章 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管理
5.1 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管理体制的演变
5.1.1 90 年代以前的政府主导型建设管理模式
5.1.2 90 年代以来逐步市场化的管理模式
5.2 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管理的绩效分析-基于陕西省财政支农资金整合项目的实证分析
5.2.1 项目概述
5.2.2 样本数据来源
5.2.3 建设管理绩效分析-基于项目管理角度
5.2.4 影响因素分析
5.3 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管理创新
5.3.1 建设管理体制创新-分类建设管理体制
5.3.2 建设管理模式创新-“工程中心”模式
5.4 新型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管理模式运行的路径选择
5.4.1 经营性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管理模式
5.4.2 非经营性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管理模式
5.5 案例分析-美国“田纳西流域综合开发项目”
5.5.1 项目概况
5.5.2 项目分析
第6章 农业基础设施项目运营管理
6.1 农业基础设施项目运营管理模式的效率比较
6.1.1 私营模式的效率分析
6.1.2 公营模式的效率分析
6.1.3 综合评价
6.2 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市场化运营管理的发展方向
6.2.1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现多主体运营管理
6.2.2 实施公司化改造机制,实现企业化运营管理
6.2.3 实行公私合作模式,实现协议化运营管理
6.3 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市场化运营管理方式选择
6.3.1 经营业绩协议
6.3.2 管理合同
6.3.3 服务承包合同
6.3.4 租赁合同
6.3.5 特许经营
6.3.6 企业私有化
6.4 案例分析-湖北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市场化运营管理实践
6.4.1 “农民用水户协会”运营管理模式
6.4.2 “受益户共有制”运营管理模式
6.4.3 “私有化”运营管理模式
第7章 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监管
7.1 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监管主体定位
7.1.1 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监管的内涵
7.1.2 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监管主体定位
7.2 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监管目标及内容
7.2.1 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监管目标
7.2.2 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监管内容―全生命周期监管
7.3 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管
7.3.1 投资决策阶段监管
7.3.2 建设阶段监管
7.3.3 运营阶段监管
7.4 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管运行模式设计
7.4.1 投资决策阶段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监管运行模式
7.4.2 建设决策阶段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监管运行模式
7.4.3 运营阶段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监管运行模式
7.5 监管主体的激励约束机制
7.5.1 建立对监管实施结果的奖励和处罚机制
7.5.2 建立对监管主体的监管机制
7.6 案例分析
7.6.1 案例一:“美国政府投资项目监管体系”
7.6.2 案例二:“南非政府投资项目监管体系”
第8章 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管理的政策建议
8.1 项目全过程管理农户“参与化”
8.2 项目前期管理“科学化、制度化”
8.2.1 可行性论证是前提
8.2.2 制度建设是保证
8.3 项目投融资管理“多元化”
8.3.1 加大财政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
8.3.2 积极引导集体及农户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投入
8.4 项目建设资金管理“直拨化”
8.5 项目后管理“系统化”
8.6 项目监管“法制化、独立化”
8.6.1 制定科学的法制法规
8.6.2 建立独立的监管机构
第9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们到底要追求什么样的发展——中国农村和农业的危机[J]. 仲大军. 民主与科学. 2008(01)
[2]我国公共投资监管模式研究[J]. 姚光业.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08(01)
[3]印度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经验及其启示[J]. 余萍,王红玲. 现代农业科学. 2008(01)
[4]我国BOT融资模式发展的案例分析[J]. 刘克非,晏林. 商业文化(学术版). 2007(09)
[5]三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护模式的调查与启示[J]. 柳敏. 中国水利. 2007(13)
[6]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初探[J]. 刘天军. 经济问题. 2007(06)
[7]粮食主产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机制探析[J]. 谭向勇,刘力. 农业经济问题. 2007(04)
[8]政府对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投资效应分析[J]. 句芳,张正河,贾大猛. 经济与管理. 2007(04)
[9]我国农村基础设施融资体系重构[J]. 冯涛. 农村经济. 2007(01)
[10]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引入民间资金的政策选择[J]. 赵珊. 上海金融. 2006(12)
本文编号:3397590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问题的提出:现实验证
1.1.2 问题的延伸:理论反思
1.1.3 问题的回归:挑战与危机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
1.3.1 国外研究动态综述
1.3.2 国内研究动态综述
1.3.3 国内外研究评价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创新之处
第2章 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管理研究的基本理论
2.1 农业基础设施相关概念界定
2.1.1 基础设施的内涵、类型与特征
2.1.2 农业基础设施的内涵、类型及特征
2.2 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的特殊性
2.2.1 项目的内涵、特征及类型
2.2.2 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的内涵及类型
2.2.3 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的特殊性
2.3 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管理研究的理论基础
2.3.1 项目管理理论
2.3.2 公共物品理论
2.3.3 制度经济学理论
2.3.4 现代公共管理理论
第3章 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管理现状、困境及体系构建
3.1 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管理现状分析
3.1.1 投融资管理现状分析
3.1.2 建设管理现状
3.1.3 运营管理现状
3.2 农业基础建设项目管理困境分析
3.2.1 投融资管理困境
3.2.2 建设管理困境
3.2.3 运营管理困境
3.3 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管理困境的成因分析
3.3.1 投资主体缺失
3.3.2 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滞后
3.3.3 政府垄断经营
3.3.4 监管体系不健全
3.4 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管理体系构建
第4章 农业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管理
4.1 农业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体制的变革历程
4.1.1 “高度集中统一”的投融资体制―计划经济时期(1949-1978 )
4.1.2 “相对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转轨时期(1979-1991)
4.1.3 “多元化、多层次”的投融资体制--市场经济时期(1992-)
4.2 农业基础设施项目投资主体定位
4.2.1 农业基础设施项目投资主体结构演化
4.2.2 投资主体的投资效率分析―灰色关联分析模型
4.2.3 投资主体定位―基于市场化指数标准
4.3 农业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模式设计
4.3.1 国外农业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模式的比较
4.3.2 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设计
4.3.3 农业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模式选择
4.4 案例分析
4.4.1 案例一:农村电力项目—广西来宾电厂X 厂项目
4.4.2 案例二:沈阳市洪区沙岭镇秸杆气化站PPP 融资模式
第5章 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管理
5.1 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管理体制的演变
5.1.1 90 年代以前的政府主导型建设管理模式
5.1.2 90 年代以来逐步市场化的管理模式
5.2 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管理的绩效分析-基于陕西省财政支农资金整合项目的实证分析
5.2.1 项目概述
5.2.2 样本数据来源
5.2.3 建设管理绩效分析-基于项目管理角度
5.2.4 影响因素分析
5.3 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管理创新
5.3.1 建设管理体制创新-分类建设管理体制
5.3.2 建设管理模式创新-“工程中心”模式
5.4 新型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管理模式运行的路径选择
5.4.1 经营性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管理模式
5.4.2 非经营性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管理模式
5.5 案例分析-美国“田纳西流域综合开发项目”
5.5.1 项目概况
5.5.2 项目分析
第6章 农业基础设施项目运营管理
6.1 农业基础设施项目运营管理模式的效率比较
6.1.1 私营模式的效率分析
6.1.2 公营模式的效率分析
6.1.3 综合评价
6.2 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市场化运营管理的发展方向
6.2.1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现多主体运营管理
6.2.2 实施公司化改造机制,实现企业化运营管理
6.2.3 实行公私合作模式,实现协议化运营管理
6.3 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市场化运营管理方式选择
6.3.1 经营业绩协议
6.3.2 管理合同
6.3.3 服务承包合同
6.3.4 租赁合同
6.3.5 特许经营
6.3.6 企业私有化
6.4 案例分析-湖北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市场化运营管理实践
6.4.1 “农民用水户协会”运营管理模式
6.4.2 “受益户共有制”运营管理模式
6.4.3 “私有化”运营管理模式
第7章 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监管
7.1 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监管主体定位
7.1.1 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监管的内涵
7.1.2 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监管主体定位
7.2 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监管目标及内容
7.2.1 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监管目标
7.2.2 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监管内容―全生命周期监管
7.3 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管
7.3.1 投资决策阶段监管
7.3.2 建设阶段监管
7.3.3 运营阶段监管
7.4 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管运行模式设计
7.4.1 投资决策阶段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监管运行模式
7.4.2 建设决策阶段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监管运行模式
7.4.3 运营阶段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监管运行模式
7.5 监管主体的激励约束机制
7.5.1 建立对监管实施结果的奖励和处罚机制
7.5.2 建立对监管主体的监管机制
7.6 案例分析
7.6.1 案例一:“美国政府投资项目监管体系”
7.6.2 案例二:“南非政府投资项目监管体系”
第8章 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管理的政策建议
8.1 项目全过程管理农户“参与化”
8.2 项目前期管理“科学化、制度化”
8.2.1 可行性论证是前提
8.2.2 制度建设是保证
8.3 项目投融资管理“多元化”
8.3.1 加大财政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
8.3.2 积极引导集体及农户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投入
8.4 项目建设资金管理“直拨化”
8.5 项目后管理“系统化”
8.6 项目监管“法制化、独立化”
8.6.1 制定科学的法制法规
8.6.2 建立独立的监管机构
第9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们到底要追求什么样的发展——中国农村和农业的危机[J]. 仲大军. 民主与科学. 2008(01)
[2]我国公共投资监管模式研究[J]. 姚光业.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08(01)
[3]印度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经验及其启示[J]. 余萍,王红玲. 现代农业科学. 2008(01)
[4]我国BOT融资模式发展的案例分析[J]. 刘克非,晏林. 商业文化(学术版). 2007(09)
[5]三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护模式的调查与启示[J]. 柳敏. 中国水利. 2007(13)
[6]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初探[J]. 刘天军. 经济问题. 2007(06)
[7]粮食主产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机制探析[J]. 谭向勇,刘力. 农业经济问题. 2007(04)
[8]政府对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投资效应分析[J]. 句芳,张正河,贾大猛. 经济与管理. 2007(04)
[9]我国农村基础设施融资体系重构[J]. 冯涛. 农村经济. 2007(01)
[10]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引入民间资金的政策选择[J]. 赵珊. 上海金融. 2006(12)
本文编号:33975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3397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