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部门的声誉治理探究——基于西方理论的概念谱系及典型国家的实践经验
发布时间:2021-10-13 20:29
声誉管理在企业管理领域的研究早已屡见不鲜,但是公共管理领域的研究却难以与前者相比。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不同,受到政治性的束缚,肩负着保持合法性和公共性的职能。与此同时,国家治理时代的变革需求激励甚至是迫使公共部门寻求形象转变,塑造良好的声誉。本文通过梳理西方声誉管理的概念谱系和理论基础,介绍典型西方国家关于公共部门声誉治理的实践经验,进而提出关于部门合法性、利益平衡性、共享协作性等方面的问题思考。最后,本文指出公民期待、社会网络、信任基础是未来中国公共部门声誉管理建设的重要方向,希冀为中国公共部门的声誉治理建设有所助益。
【文章来源】:国外社会科学. 2019,(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引 言
二、概念谱系与理论沿革
1.概念谱系:从企业管理到公共管理的声誉蔓延
2.理论沿革:多学科视角下的声誉管理解析
三、价值皈依:显著特性下的价值诉求
1.寻求政治合法性与价值一致性的共赢
2.增进组织依赖性与战略独特性的融合
3.拓展公众互动性与声誉共享性的力度
四、风险危机:声誉透支下的潜在因子
1.行为维度:个体行为的复杂性
2.道德维度:公众诉求的难以平衡
3.程序维度:信息非对称下的结构繁复
4.技术维度:缺乏创新的低效率
五、他山之石:国外典型发达国家 公共部门的实践经验
1.聚焦声誉损耗下的监管体制改革
2.基于声誉共同体的关怀改进
3.致力于共享声誉机制的协作
六、未来可期:我国公共部门 未来的声誉期许
1.关注公众期待下的声誉感知
2.监测网络传播中的声誉危机
3.释放信任—问责式的声誉信号
七、结 语
本文编号:3435354
【文章来源】:国外社会科学. 2019,(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引 言
二、概念谱系与理论沿革
1.概念谱系:从企业管理到公共管理的声誉蔓延
2.理论沿革:多学科视角下的声誉管理解析
三、价值皈依:显著特性下的价值诉求
1.寻求政治合法性与价值一致性的共赢
2.增进组织依赖性与战略独特性的融合
3.拓展公众互动性与声誉共享性的力度
四、风险危机:声誉透支下的潜在因子
1.行为维度:个体行为的复杂性
2.道德维度:公众诉求的难以平衡
3.程序维度:信息非对称下的结构繁复
4.技术维度:缺乏创新的低效率
五、他山之石:国外典型发达国家 公共部门的实践经验
1.聚焦声誉损耗下的监管体制改革
2.基于声誉共同体的关怀改进
3.致力于共享声誉机制的协作
六、未来可期:我国公共部门 未来的声誉期许
1.关注公众期待下的声誉感知
2.监测网络传播中的声誉危机
3.释放信任—问责式的声誉信号
七、结 语
本文编号:34353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3435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