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估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9 11:30
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社会建设”概念。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认真实施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综合考核评价办法,把领导社会建设的绩效列为考核内容,增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的要求。建立科学的社会建设考核指标体系,通过评价推进社会建设,这对政府职能转变提出新的时代要求。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估研究,在理论层面上,有助于丰富和发展政府绩效评估理论范畴;在实践层面上,有助于推进社会建设实践工作,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优化政府治理结构,树立科学的政绩观,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本文通过对社会建设和政府绩效评估等相关理论与实践的梳理,围绕“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估研究”这一主题,按照现状分析——问题提出——理论基础建构——指标体系构建——实证研究和提出机制对策的思路展开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部分:(1)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估内涵界定与构成分析。对国内外社会建设和政府绩效评估的相关理论与实践进行梳理,对我国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估现状进行深入剖析和判断,以此为研究基础,界定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估内涵,是指对地方政府及其组成部门在...
【文章来源】: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5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估研究现状、特征与问题提出
1.2.1 国外研究现状与特征
1.2.2 国内研究现状与特征
1.2.3 问题提出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估的研究基础
2.1 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估的界定
2.1.1 地方政府概念界定
2.1.2 社会建设内涵与结构分析
2.1.3 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估内涵与结构分析
2.2 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估的功能分析
2.2.1 约束机制功能
2.2.2 价值取向功能
2.2.3 目标导向功能
2.3 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估的相关理论基础
2.3.1 公共产品理论
2.3.2 新公共管理理论
2.3.3 治理理论
2.4 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估的研究方法基础
2.4.1 模糊综合评价法
2.4.2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2.4.3 层次分析法
2.4.4 灰色综合评价法
2.4.5 结构方程模型法
2.4.6 几种绩效评估方法的比较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3.1 国内外有关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综述
3.1.1 国外相关指标体系的介绍
3.1.2 国内相关指标体系的介绍
3.1.3 国内外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述评
3.2 实证背景
3.2.1 成都市基本状况
3.2.2 调研过程介绍
3.2.3 问卷设计与样本情况
3.3 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基本内容
3.3.1 主客观绩效测量
3.3.2 构建原则
3.3.3 构建思路
3.4 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筛选
3.4.1 隶属度分析
3.4.2 相关分析
3.4.3 信度与效度分析
3.5 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总体框架
3.5.1 绩效满意度评估指标体系构成
3.5.2 客观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成
3.5.3 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总体框架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满意度评估的 SEM 模型与实证研究
4.1 结构方程模型方法简介
4.1.1 结构方程模型概念
4.1.2 结构方程模型原理
4.1.3 结构方程模型应用步骤
4.1.4 结构方程模型应用于评价的优越性
4.2 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满意度评估的结构方程模型构建
4.2.1 计算指标之间的相关矩阵
4.2.2 建立结构方程模型
4.2.3 模型的再检验
4.2.4 权重系数的计算
4.3 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满意度评估的实证研究
4.3.1 满意度指标得分计算方法
4.3.2 加权平均绩效满意度计算方法
4.3.3 加权平均绩效满意度计算结果
4.3.4 实证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地方政府社会建设客观绩效评估的 AHP 模型与实证研究
5.1 层次分析法简介
5.1.1 层次分析法原理
5.1.2 层次分析法的应用步骤
5.2 数据来源与标准化处理
5.2.1 数据来源
5.2.2 标准化处理
5.3 地方政府社会建设客观绩效评估的层次分析法模型构建
5.3.1 数据可行性检验
5.3.2 层次单排序与一致性检验
5.3.3 层次总排序与一致性检验
5.3.4 指标权重确定
5.4 地方政府社会建设客观绩效评估的实证研究
5.4.1 比较分析
5.4.2 领域分析
5.4.3 总体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优化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的机制
6.1 转变政府绩效理念
6.1.1 以人为本、民众本位的理念
6.1.2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理念
6.1.3 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
6.1.4 制度创新、勇于实践的理念
6.2 构建新型治理格局
6.2.1 构建接受监管的好市场
6.2.2 构建接受监督的好政府
6.2.3 构建能够协调的好社会
6.3 完善绩效评估制度
6.3.1 构建多元评估主体
6.3.2 确定合理绩效标准
6.3.3 健全绩效评估机构
6.3.4 完善评估立法工作
6.4 建立保障机制
6.4.1 机制保障: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
6.4.2 财力保障:社会建设投入保障支持
6.4.3 机构保障:建立社会建设专门机构
6.4.4 人才保障:宏大社会建设工作队伍
6.4.5 法制保障:社会建设的制度支撑
6.5 加强基础准备工作
6.5.1 开发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指标体系
6.5.2 加强社会建设指标的统计工作
6.5.3 选用科学的绩效评估方法
6.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澳大利亚政府绩效评价实践的最新进展[J]. 包国宪,李一男. 中国行政管理. 2011(10)
[2]社会建设就是建设社会现代化[J]. 陆学艺. 社会学研究. 2011(04)
[3]政府绩效管理研究:回归政治与技术双重理性本义[J]. 陈天祥.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4)
[4]北京市社会组织的发展研究[J]. 李晓壮. 北京社会科学. 2011(03)
[5]巫溪县以“乐和家园”建设推动社会管理创新[J]. 新重庆. 2011(05)
[6]“十二五”时期政府需加强社会建设的绩效评估[J]. 陈天祥. 学习月刊. 2011(05)
[7]从社会体制上推进社会建设[J]. 秦德君. 探索与争鸣. 2011(02)
[8]走向社会重建之路[J].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组. 民主与科学. 2010(06)
[9]努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J]. 马凯. 求是. 2010(20)
[10]中国政府绩效评价:回顾与展望[J]. 包国宪,周云飞.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0(07)
博士论文
[1]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构建与制度安排研究[D]. 盛明科.湘潭大学 2008
[2]政府绩效评估及相关问题研究[D]. 纪凤兰.东北财经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444785
【文章来源】: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5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估研究现状、特征与问题提出
1.2.1 国外研究现状与特征
1.2.2 国内研究现状与特征
1.2.3 问题提出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估的研究基础
2.1 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估的界定
2.1.1 地方政府概念界定
2.1.2 社会建设内涵与结构分析
2.1.3 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估内涵与结构分析
2.2 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估的功能分析
2.2.1 约束机制功能
2.2.2 价值取向功能
2.2.3 目标导向功能
2.3 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估的相关理论基础
2.3.1 公共产品理论
2.3.2 新公共管理理论
2.3.3 治理理论
2.4 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估的研究方法基础
2.4.1 模糊综合评价法
2.4.2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2.4.3 层次分析法
2.4.4 灰色综合评价法
2.4.5 结构方程模型法
2.4.6 几种绩效评估方法的比较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3.1 国内外有关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综述
3.1.1 国外相关指标体系的介绍
3.1.2 国内相关指标体系的介绍
3.1.3 国内外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述评
3.2 实证背景
3.2.1 成都市基本状况
3.2.2 调研过程介绍
3.2.3 问卷设计与样本情况
3.3 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基本内容
3.3.1 主客观绩效测量
3.3.2 构建原则
3.3.3 构建思路
3.4 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筛选
3.4.1 隶属度分析
3.4.2 相关分析
3.4.3 信度与效度分析
3.5 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总体框架
3.5.1 绩效满意度评估指标体系构成
3.5.2 客观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成
3.5.3 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总体框架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满意度评估的 SEM 模型与实证研究
4.1 结构方程模型方法简介
4.1.1 结构方程模型概念
4.1.2 结构方程模型原理
4.1.3 结构方程模型应用步骤
4.1.4 结构方程模型应用于评价的优越性
4.2 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满意度评估的结构方程模型构建
4.2.1 计算指标之间的相关矩阵
4.2.2 建立结构方程模型
4.2.3 模型的再检验
4.2.4 权重系数的计算
4.3 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满意度评估的实证研究
4.3.1 满意度指标得分计算方法
4.3.2 加权平均绩效满意度计算方法
4.3.3 加权平均绩效满意度计算结果
4.3.4 实证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地方政府社会建设客观绩效评估的 AHP 模型与实证研究
5.1 层次分析法简介
5.1.1 层次分析法原理
5.1.2 层次分析法的应用步骤
5.2 数据来源与标准化处理
5.2.1 数据来源
5.2.2 标准化处理
5.3 地方政府社会建设客观绩效评估的层次分析法模型构建
5.3.1 数据可行性检验
5.3.2 层次单排序与一致性检验
5.3.3 层次总排序与一致性检验
5.3.4 指标权重确定
5.4 地方政府社会建设客观绩效评估的实证研究
5.4.1 比较分析
5.4.2 领域分析
5.4.3 总体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优化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的机制
6.1 转变政府绩效理念
6.1.1 以人为本、民众本位的理念
6.1.2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理念
6.1.3 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
6.1.4 制度创新、勇于实践的理念
6.2 构建新型治理格局
6.2.1 构建接受监管的好市场
6.2.2 构建接受监督的好政府
6.2.3 构建能够协调的好社会
6.3 完善绩效评估制度
6.3.1 构建多元评估主体
6.3.2 确定合理绩效标准
6.3.3 健全绩效评估机构
6.3.4 完善评估立法工作
6.4 建立保障机制
6.4.1 机制保障: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
6.4.2 财力保障:社会建设投入保障支持
6.4.3 机构保障:建立社会建设专门机构
6.4.4 人才保障:宏大社会建设工作队伍
6.4.5 法制保障:社会建设的制度支撑
6.5 加强基础准备工作
6.5.1 开发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指标体系
6.5.2 加强社会建设指标的统计工作
6.5.3 选用科学的绩效评估方法
6.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澳大利亚政府绩效评价实践的最新进展[J]. 包国宪,李一男. 中国行政管理. 2011(10)
[2]社会建设就是建设社会现代化[J]. 陆学艺. 社会学研究. 2011(04)
[3]政府绩效管理研究:回归政治与技术双重理性本义[J]. 陈天祥.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4)
[4]北京市社会组织的发展研究[J]. 李晓壮. 北京社会科学. 2011(03)
[5]巫溪县以“乐和家园”建设推动社会管理创新[J]. 新重庆. 2011(05)
[6]“十二五”时期政府需加强社会建设的绩效评估[J]. 陈天祥. 学习月刊. 2011(05)
[7]从社会体制上推进社会建设[J]. 秦德君. 探索与争鸣. 2011(02)
[8]走向社会重建之路[J].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组. 民主与科学. 2010(06)
[9]努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J]. 马凯. 求是. 2010(20)
[10]中国政府绩效评价:回顾与展望[J]. 包国宪,周云飞.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0(07)
博士论文
[1]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构建与制度安排研究[D]. 盛明科.湘潭大学 2008
[2]政府绩效评估及相关问题研究[D]. 纪凤兰.东北财经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4447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3444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