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

区域产业转移中我国西部地方政府合作治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3 07:23
  无论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实践来看,国民经济的发展大多伴随着区域经济的增长,中国已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经济圈,还形成了天津滨海新区、成都和重庆、上海浦东新区等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逐渐形成由东至西、由高到低的区域梯度格局,东部沿海的地理优势和政府主导,优先承接了来自发达国家的转移,中部紧连东部,承接国外及东部的产业转移,西部发展较为缓慢。研究表明,有产业梯度就可能发生产业转移,产业转移则有助于加快缩小区域间产业梯度。而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产业转移的多元化、高端化会给国内区域间的公共治理带来了机遇,也必然带来新的挑战,区域政府间合作屡次中断、协调无效等治理问题也随之突显出来。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区域的规划与发展不仅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纯经济问题,事实上,国家公共管理体制的也随之演进,区域政府间合作治理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成为了当今公共管理实践中最受瞩目的趋势。本文主要对国际国内产业转移中的合作治理进行了讨论和理论研究,所做的主要工作如下:首先,对治理理论进行了详细的推导和分析,然后基于这一传统理论对合作治理进行理论方面的探索,加以分析和... 

【文章来源】: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国际和国内区域间产业转移呈现出新趋势和新问题
        1.1.2 对西部地方政府公共管理提出新要求—合作治理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地方政府合作治理的理论基础
    2.1 新公共治理理论
        2.1.1 传统公共行政时期—区域公共管理起点
        2.1.2 新公共管理时期—区域公共治理兴起
        2.1.3 新公共治理时期—区域合作治理全面展开
    2.2 先发区域与后发区域理论
第三章 国际产业转移中先发区域地方政府合作治理的经验总结
    3.1 先发区域地方政府合作的影响因素分析
        3.1.1 政府层面
        3.1.2 多方位合作层面
    3.2 先发区域地方政府合作领域的选择
        3.2.1 基础建设的合作
        3.2.2 环境保护的合作
        3.2.3 社会保障的合作
        3.2.4 政府信息网络建设的合作
    3.3 先发区域地方政府合作模式的构建
        3.3.1 协同管理模式
        3.3.2 网络合作模式
        3.3.3 多层治理模式
第四章 国内产业转移中西部地方政府合作治理的现实研究
    4.1 西部地区与先发区域差异性研究
        4.1.1 要素禀赋差异
        4.1.2 区域主体偏好差异
    4.2 产业转移中西部地方政府合作领域的着重点选择
        4.2.1 资源主导型—环境保护的合作为主
        4.2.2 产业集聚型—就业战略和社会保障的合作为主
        4.2.3 政策主导型—基础建设和政府信息网络建设的合作为主
    4.3 产业转移中西部地方政府合作的具体模式构建
        4.3.1 关中—天水经济区协同管理模式
        4.3.2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网络合作模式
        4.3.3 成渝经济区层级增长极合作模式
第五章 促进西部地方政府合作治理的具体路径
    5.1 理顺政府、市场、第三部门关系
        5.1.1 政府内部纵向分权合作治理: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关系
        5.1.2 政府横向裂合合作治理: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关系
        5.1.3 政府与其他管理主体合作治理:政府—市场—公民社会关系
    5.2 西部地方政府合作治理导向系统认知
        5.2.1 由跟踪模仿型向自主创新型合作转变
        5.2.2 由被动承接型向互动型合作转变
        5.2.3 由单一行政区政府合作向区域性政府合作转变
        5.2.4 由产业合作向外溢性公共政策合作转变
    5.3 合作的权威性保障—良好制度环境的构建
        5.3.1 合作平台、组织、动力机制的建立
        5.3.2 利益共享、分配、补偿机制的建立
        5.3.3 政府失灵的监督、纠错机制的建立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5134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35134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a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