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生态审美理念与美丽乡村建设
本文关键词:侗族生态审美理念与美丽乡村建设
【摘要】: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就是乡村要宜居宜赏。侗族尊重自然、索取有度,尊重他人、互利互惠的人生理念使侗寨成就为活态的生态审美场,在村寨文化、建筑营造、公共管理、资源利用、生态保护、娱乐休闲、审美追求等方面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诸多可资借鉴之处。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怀化学院;
【关键词】: 侗族 生态审美理念 美丽乡村 建设
【基金】:2013年湖南省教育厅研究项目“侗族服饰的款型特点与创新发展研究”(13C730) 2013湖南省民间非物质文化研究基地招标项目“沅水流域侗族服饰特点与创新发展研究”(FWZZB2013-5)
【分类号】:D422.6;C95
【正文快照】: 美丽乡村建设的终极目标就是乡村要适合人的居住和发展,并要满足人的审美需要,即宜居宜赏。而在典型的侗族村寨里,我们能感受到强烈的生态审美气息,体会到生态保护与审美追求的同一,侗族的生态审美理念可以给美丽乡村建设带来有益的参考或启示。一、侗族村寨是活态的生态美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袁鼎生;民族生态审美场论[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2 谢培秀;庞振月;郭云;;湖州市“美丽乡村”建设及对安徽的启示[J];铜陵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虹;;从依生到竞生——“跳岭头”的审美生态学解读[J];传承;2010年27期
2 黄德清;;合肥市美好乡村规划与实施建设的思考[J];工程与建设;2014年03期
3 龚丽娟;;少数民族天态艺术的生发规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4 袁鼎生;生态人类学的审美走向[J];广西民族研究;2004年04期
5 吴理财;吴孔凡;;美丽乡村建设四种模式及比较——基于安吉、永嘉、高淳、江宁四地的调查[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6 蔡颖萍;周克;杨平;;美丽乡村建设的模式与成效探析——基于浙江省长兴县的调查研究[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7 隋丽;;论生态审美民族性的内涵与表征[J];山东社会科学;2012年05期
8 杨大蓉;;基于国际经验的新型城镇化产业带动策略研究[J];世界农业;2015年02期
9 黄薇;史亚军;;北京美丽乡村建设模式研究[J];农学学报;2015年05期
10 龚京美;;美好乡村建设规划——庐江县泥河镇胜利中心村[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隋丽;现代生态审美意识的生成与文本建构[D];辽宁大学;2008年
2 赵秀兰;司岗里:佤族的生态和谐审美理想[D];云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金鑫;生态美学视域下中国生态主题电视纪录片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2 韦玮;当代土家族农民生态保护意识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3 骆敏;美好乡村建设的现状及路径[D];安徽大学;2013年
4 张钟福;永春县美丽乡村建设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5 方兴;休闲旅游型美丽乡村开发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6 彭德生;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NGO参与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7 逯家桥;美好乡村建设中徽州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4年
8 杨松柏;宜章县瑶岗仙镇美丽乡村建设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年
9 邵梅;南浔区城乡一体化模式与机制创新探讨[D];浙江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夏燕;;合唱新农村——湖州市农办主任卞利强访谈[J];观察与思考;2008年20期
2 金建新;;推进湖州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考[J];农村工作通讯;2011年02期
3 袁鼎生;人类美学的三大范式[J];社会科学家;2001年05期
4 卞利强;;抓住核心 大胆创新 重点突破——湖州省级新农村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进展[J];浙江经济;2011年08期
5 翁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和创新的典范——“湖州·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湖州模式)研讨会”综述[J];中国农村经济;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王慧敏;[N];人民日报;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平;刘毅;刘煜;姜华帅;;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发展刍议[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年05期
2 郭蔚霞;;建设美丽乡村背景中村民自治的障碍及其消解——以龙岩市上杭县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年06期
3 帅丽芳;;做好“美丽”文章 打造魅力乡村——丽水市莲都区仙渡乡美丽乡村建设的个案研究[J];丽水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4 黄克亮;罗丽云;;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J];探求;2013年03期
5 刘凤梅;;美丽乡村建设实践中农民现代主体意识的培育[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3年06期
6 吴理财;吴孔凡;;美丽乡村建设四种模式及比较——基于安吉、永嘉、高淳、江宁四地的调查[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7 王卫星;;美丽乡村建设:现状与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8 薛亨微;;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于“美丽乡村”建设视角[J];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04期
9 葛彩虹;;城乡统筹背景下的美丽乡村建设——以杭州山区农村为例[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10 张海桐;向兵;;发挥大学生村干部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作用[J];学理论;2014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顾永惠;李氏权;;统筹城乡发展视角下“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径探讨——以永兴县为例[A];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专刊——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一)[C];2013年
2 柳兰芳;;从“美丽乡村”到“美丽中国”——解析“美丽乡村”的生态意蕴[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3年
3 张雪莲;;从美丽乡村建设看传统人居哲学的现实意义[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3-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C];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钟福;永春县美丽乡村建设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2 陈善鹤;美丽乡村建设实践模式探索[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3 方青;后枫村美丽乡村建设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4年
4 禹杰;美丽乡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4年
5 方兴;休闲旅游型美丽乡村开发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6 叶敏;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径、问题和对策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7 袁飞;苏州市美丽乡村建设模式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4年
8 李东生;南沙新区美丽乡村建设管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9 陆超;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绿道规划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5年
10 张宝旺;大洼县美丽乡村建设案例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5977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597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