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国家利益观研究》简介
本文关键词:《斯大林国家利益观研究》简介
更多相关文章: 斯大林模式 国家利益观 国际关系格局 时代思潮 决策机制 社会主义国家 聊城大学 俄罗斯传统 民族国家 文化战略
【摘要】:正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世界共运研究所秦正为博士的著作《斯大林国家利益观研究》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著体系庞大、内容丰厚,全书近40万字,是作者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的最终成果。该著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斯大林国家利益观的形成。其形成的理论来源,即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列宁的国家利益观和俄罗斯传统国家利益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即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新兴民族国家、国际关系格局、时代思潮、决策机制的产生和演变以及斯大林的个人经历和地位。第二章,
【关键词】: 斯大林模式;国家利益观;国际关系格局;时代思潮;决策机制;社会主义国家;聊城大学;俄罗斯传统;民族国家;文化战略;
【分类号】:A831-5
【正文快照】: 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世界共运研究所秦正为博士的著作《斯大林国家利益观研究》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著体系庞大、内容丰厚,全书近40万字,是作者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的最终成果。该著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斯大林国家利益观的形成。其形成的理论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玉龙;贡献与误导——析“斯大林模式”的两重性[J];理论学刊;2002年04期
2 俞邃;评价斯大林[J];当代世界;2003年04期
3 沈宗武;斯大林模式重评——必要性、方法及其他[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3年01期
4 唐莉;斯大林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思想评析[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左凤荣;;科学地认识斯大林与斯大林模式[J];国际政治研究;2006年01期
6 孙利国;;新世纪以来中国对“斯大林模式”研究综述[J];中共党史研究;2011年02期
7 孔寒冰;;斯大林模式的“活化石”[J];世界知识;2011年24期
8 左凤荣;;斯大林:充满争议的历史人物[J];决策与信息;2013年05期
9 胡逢吉;“斯大林模式”述评[J];社会主义研究;1987年05期
10 牧惠;;斯大林现象[J];开放时代;198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辛程;;怎样评价斯大林以及“斯大林模式”问题[A];忘年交书简二集[C];2010年
2 马晓亮;;从斯大林模式影响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A];湖北行政管理论坛(2012)——行政体制改革与政府能力建设研究[C];2011年
3 赵峥;;浅析斯大林模式[A];云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与探索[C];2009年
4 姜昕;;斯大林新闻思想评析[A];新闻学论集(第30辑)[C];2014年
5 王小军;;社会主义的民族化及其争论[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民族、民生、民主”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2年会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武国友;;我国为什么放弃“三年准备,十年计划经济建设”的决策而宣布立即向社会主义过渡[A];中国共产党与现代中国[C];2001年
7 陈章亮;;社会主义新路线图的形成和发展[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8 刘书林;;正确总结苏联解体的教训[A];忘年交书简二集[C];2010年
9 栾文莲;;运用唯物史观基本观点评析苏联解体[A];“苏东剧变20年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阎志民;;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崛起[A];探索新路构筑辉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周年论文集[C];199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穗明;对斯大林模式的崭新审视[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2 肖 枫;斯大林问题之我见[N];学习时报;2005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 陆南泉;有关斯大林模式若干重要问题的再思考[N];社会科学报;2007年
4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陆南泉;六十年后再评斯大林[N];经济观察报;2013年
5 左凤荣;怀念恩师姜长斌教授[N];学习时报;2009年
6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陆南泉;苏联计划经济体制模式是怎样推行到东欧各国的?[N];经济观察报;2013年
7 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曹普;从社会主义的三个“公式”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N];北京日报;2008年
8 赵可金;和平发展道路:模式的突破[N];学习时报;2009年
9 华东师大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 杨成;重构苏联解体研究的中国议程[N];东方早报;2011年
10 肖枫;中国实行的是独具特色的多党制[N];学习时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国宏;列宁斯大林文化革命思想与实践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沈宗武;斯大林模式的是与非[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吕卉;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研究(1927-1939)[D];吉林大学;2010年
4 秦正为;斯大林的国家利益观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倪稼民;颠覆·建构·话语失却[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高新民;论二十世纪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1998年
7 梁继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苏共因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丹丹;斯大林模式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2 王璇;斯大林军事安全外交战略思想反思[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彭成刚;斯大林模式在中国的历史考察[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4 罗淇锋;斯大林外交思想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5 魏法谱;斯大林及其思想在中国的历史命运[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胡晓晓;对“斯大林模式”评价的研究[D];延安大学;2013年
7 张潇雄;斯大林民族观及其当代启示[D];天津师范大学;2013年
8 黎学军;斯大林思维方式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楠;中苏关于斯大林问题论战的再思考[D];鲁东大学;2014年
10 谢娟;斯大林的《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及其影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814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681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