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水务建设管理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3 19:26
本文关键词:菏泽市水务建设管理模式研究
【摘要】:随着山东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在新阶段对菏泽市水资源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加强水资源的管理是水资源合理调配的关键,要求我们对水资源实行流域和行政区划相结合的管理,即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切实解决农饮水安全。本文借鉴国内外相关理论、经验和做法,运用新公共管理理论,结合菏泽市水务管理的行业特点、工作现状对菏泽市水务建设管理工作进行了深入研究,构建了一套符合水务工作实际的全过程的水务管理体系。菏泽市饮水安全形势比较严峻,农村饮水安全覆盖面比较小。菏泽市原有的分部门管理,分级管理和分行政区域管理也存在着诸多弊端。在防洪排涝防灾体系建设管理方面,水资源配置管理能力方面,开展绩效管理,饮水安全以及水利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对于水资源比较匮乏的菏泽市来讲,积极推进水务建设管理改革非常紧迫。菏泽市推行水务一体化项目管理模式是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重大工程,具有水资源有效利用的优势。应采取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坚持安全饮水第一的原则,解决农村饮水安全,水源能够满足农村安全饮用水要求。在充分注重质量的基础上,落实工程实施的各项管理措施,在对经济效益费用比核算分析后,该项目是可行的。为了使菏泽市水务建设管理更好的发展和保证水务一体化顺利实施,提出了完善菏泽市水务建设管理的体制改革,防灾减灾建设管理体系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设管理体系,加大水务一体化工程实施的绩效考核,强化农村饮水安全的管理,并构建智彗水务体系促进水务一体化建设等保障策略。
【关键词】:菏泽市 水务管理 水务一体化 饮水安全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V213.4
【目录】:
- 摘要11-12
- ABSTRACT12-13
- 第1章 绪论13-20
- 1.1 研究的背景及目的意义13-15
- 1.1.1 研究的背景13-14
- 1.1.2 研究的目的意义14-15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5-18
- 1.2.1 国外研究综述15-16
- 1.2.2 国内研究综述16-18
- 1.3 研究的方法及技术路线18
- 1.3.1 研究的方法18
-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18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18-20
- 第2章 城市水务管理的相关理论20-24
- 2.1 城市水务概述20-21
- 2.1.1 水务管理的定义20
- 2.1.2 城市水务体系概念20
- 2.1.3 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定义20-21
- 2.2 相关理论基础21-22
- 2.2.1 公共物品理论21
- 2.2.2 公共选择理论21-22
- 2.3 水务行业的特性22-24
- 2.3.1 网络性和区域性22
- 2.3.2 必需性和公益性22
- 2.3.3 垄断性和干预性22
- 2.3.4 外部性和沉淀性22-24
- 第3章 国内外城市水务行业发展情况24-36
- 3.1 国外城市水务体系发展历程分析24
- 3.2 我国供水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24-29
- 3.2.1 我国供水行业发展现状24-25
- 3.2.2 我国供水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25-27
- 3.2.3 我国排水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27-29
- 3.3 我国城市供排水行业发展趋势分析29-31
- 3.3.1 政府引导下的水务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30
- 3.3.2 水务市场将逐步走向规范化稳定发展30-31
- 3.3.3 企业间合作逐步成为主要手段31
- 3.4 山东省水资源管理责任制分析31-36
- 3.4.1 山东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背景31-32
- 3.4.2 山东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的具体做法32-35
- 3.4.3 对菏泽市水务建设与管理的启示35-36
- 第4章 菏泽市传统水务管理体制的状况及其弊端36-44
- 4.1 菏泽市水资源现状36-37
- 4.2 菏泽市原有的水务管理体制状况37-38
- 4.2.1 分部门管理37
- 4.2.2 分级管理37-38
- 4.2.3 分行政区域管理38
- 4.3 菏泽市传统水务管理体制的弊端38-41
- 4.3.1 资源分割管理违背水循环自然规律38-39
- 4.3.2 水务管理政出多门和法规不统一的格局39-40
- 4.3.3 水务运营主体多元化造成效益低下40-41
- 4.4 菏泽市水务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41-44
- 4.4.1 防洪排涝防灾体系建设管理有待完善41
- 4.4.2 水资源配置管理能力的提高尚需加大力度41-42
- 4.4.3 水务部门开展绩效管理未尽完善42
- 4.4.4 饮水安全问题形势仍然严峻42-43
- 4.4.5 水利信息化建设管理滞后43-44
- 第5章 菏泽市水务一体化项目管理模式分析44-57
- 5.1 菏泽市水务一体化项目管理背景44
- 5.2 菏泽市水务一体化项目管理原则及可行性44-47
- 5.2.1 菏泽市水务一体化项目管理原则44-45
- 5.2.2 菏泽市水务一体化项目管理可行性分析45-47
- 5.3 菏泽市水务一体化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分析47-49
- 5.3.1 建设管理体制47-48
- 5.3.2 质量管理48
- 5.3.3 工程实施48-49
- 5.4 菏泽市水务一体化工程项目运行管理分析49-51
- 5.4.1 运行管理机制49
- 5.4.2 水源保护49-50
- 5.4.3 服务体系50-51
- 5.5 菏泽市水务一体化工程项目效益分析和环境影响评价51-55
- 5.5.1 社会效益分析51
- 5.5.2 经济效益分析51-54
- 5.5.3 环境影响评价54-55
- 5.6 菏泽市水务一体化工程项目实施的保证措施55-57
- 5.6.1 加强建设工程项目领导55
- 5.6.2 多渠道筹措资金55-56
- 5.6.3 加大宣传力度56-57
- 第6章 完善菏泽市水务建设管理的具体措施57-64
- 6.1 完善菏泽市水务建设管理的体制改革57-58
- 6.2 完善防灾减灾建设管理体系58-59
- 6.3 完善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设管理体系59-60
- 6.4 推进水务一体化的绩效考核60-61
- 6.5 强化农村饮水安全的管理61-62
- 6.6 构建智慧水务体系促进水务一体化建设62-64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64-66
- 7.1 结论64-65
- 7.2 展望65-66
- 参考文献66-69
- 致谢69-70
- 附件7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宋玉恩;;水务一体化管理改革的制约因素与对策[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0年S1期
2 高兆翔;张海英;;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务一体化管理[J];价值工程;2014年35期
,本文编号:7869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786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