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政府职能分析——以新疆疏附县为例
本文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政府职能分析——以新疆疏附县为例
【摘要】:在市场经济不发达、社会中介组织发育不良、公共管理方式滞后的背景下,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发挥政府职能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新疆疏附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业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强调在新疆疏附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发挥政府职能作用的必要性,根据当前政府职能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政府如何强化职能作用,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从而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参考。
【作者单位】: 新疆农业大学;
【关键词】: 疏附县 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 政府职能
【分类号】:F323.6;D630
【正文快照】: 一、引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仅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主要出路,也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不可忽视的途径。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可以解决就业矛盾,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农民收入。由于市场在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方面存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明慧;许慧;;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政府职责定位[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杨少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政府职能分析[J];北方经济;2010年05期
3 刘宁;祝梅;杨虹;;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政府角色与职能——对新疆政府组织型劳务转移的调查与分析[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李功奎;何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政府定位分析[J];农业经济;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新义;;试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的政府职能[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01期
2 冯山峰;;民工荒背景下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探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年05期
3 吕德宏;李平女;;新形势下农民职业教育需求调查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1期
4 陈天柱;;后金融危机时代西南地区返乡农民工实证调研及教育培训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2期
5 陈新义;;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的政府职能建设[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年09期
6 崔国选;李放滔;;疏附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探究[J];当代经济;2015年02期
7 陈亮,赵慧英;纵论农村劳动力资源配置方式的历史变革[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8 徐薇;张鸣鸣;;构建农村劳动力培训长效机制的政策思考[J];经济体制改革;2006年04期
9 覃勇荣;葛建邦;覃文更;韦国富;;劳动力转移对喀斯特地区生物资源保护的影响——以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10 熊国经;刘春年;沈扬;杨选辉;;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职业技能教育研究——以江西省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筠;徐冬梅;余昕;袁锐;;中部地区农民工培训问题研究[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功奎;农地细碎化、劳动力利用与农民收入[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2 张爱婷;二元经济结构下我国劳动力流动的增长效应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3 许昆鹏;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投资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张晔林;农民工培训投入决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5 李国强;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6 申鹏;基于中国人口转变视野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制度创新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7 张秋林;新时期进城农民工行为选择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8 王玉霞;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供给和需求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9 刘倩;陕西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分类培训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坤玲;农民工职业培训中政府行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韩成英;中部地区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3 米吉提·买买提;伽师县劳务输出问题调查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云涛;大庆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马广贵;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6 刘静;地方政府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7 张磊;农业劳动力转移培训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8 刘红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9 牛斌;论政府在农民工技能开发中的职能与作用[D];山西大学;2007年
10 窦青;制约农民工参与职业培训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龚金保;;需求层次理论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顺序[J];财政研究;2007年10期
2 贾康;;从国家最高利益出发考虑社保管理体系框架选择[J];财政研究;2007年11期
3 薛虹;孙建华;;城镇化进程中的财税制度创新[J];财政研究;2007年11期
4 祝琳;;试论中日农业劳动力转移中的若干特点[J];当代经济研究;2007年05期
5 蔡f ;王德文;;经济增长成分变化与农民收入源泉[J];管理世界;2005年05期
6 林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政府职能转变[J];甘肃农业;2004年12期
7 陈红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政府职能转变[J];经济问题;2003年11期
8 李功奎;何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政府定位分析[J];农业经济;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龙跃;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及对策思考[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2年09期
2 林梅;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流动[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2年04期
3 王敏敏;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J];探求;2002年04期
4 ;应改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称谓[J];武警工程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5 尚广同,薛祥卿,王永真;梁山县村级党组织拓宽渠道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J];党建研究;2003年06期
6 施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小城镇建设[J];理论前沿;2003年12期
7 李庆红;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学习论坛;2003年09期
8 何庆明,张雄,戴丽萍;云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及对策研究[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9 王瑞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难点和思路[J];理论探索;2004年01期
10 李敏;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J];理论探索;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双元;董水生;李宏宇;;关于发展县域经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几点建议[A];2009中国·廊坊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廊坊市域经济发展与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梁利;;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A];推动新型工业化 促进湖南经济发展——2007年湖南科技论坛(下)[C];2007年
3 吴延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九次年会论文集[C];1999年
4 苌花荣;杜小军;罗亚萍;;陕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障碍因素的分析[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第24次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杜易;;人力资本投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作用[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张宏升;;发展劳务品牌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河北省为例[A];2009年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周晓津;;中国改革与城乡剩余劳动力:1978-2007[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何媛媛;郭为;;青岛市旅游发展对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作用[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汪小勤;;农村经济的改革与发展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形成和吸收[A];回顾·探索·选择(1949-1989)[C];1989年
10 赖小琼;;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形成及转移[A];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下)[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潘红;本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初见成效[N];大同日报;2005年
2 谷文晓 杨伟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四个原则[N];经济参考报;2000年
3 周天勇;怎样才能稳定、安全和快速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N];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
4 王选敬 侯维青;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难点及对策[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3年
5 杨柳青;农村剩余劳动力出路何在?[N];四川科技报;2000年
6 谷亚光;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否真的枯竭[N];中国改革报;2006年
7 吴 斌;三项举措助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N];中国工商报;2006年
8 吴斌(作者单位:东港市个体协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N];丹东日报;2006年
9 记者 阿欣;徐水12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6年
10 通讯员 刘桂敏 陈瑞燕;大城县唱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三部曲”[N];廊坊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浚n\;我国东北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徐文;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许可;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4 马捷;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内生技术进步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5 张军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组织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6 高双;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其成本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褚志远;西北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8 康文杰;农村剩余劳动力可持续转移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5年
9 王萍;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乡城转移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10 陈江生;基于系统观的迁移型农村人力资本疏导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文晔;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2 殷剑辉;天津市北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3 陈学红;青海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4 宋书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制约因素与吸纳模式研究[D];沈阳大学;2009年
5 王志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政府职能问题探讨[D];南昌大学;2010年
6 谭程伟;湖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小钢;西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8 李俊松;四川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8年
9 周正宾;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梁学荣;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障碍及对策[D];重庆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694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869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