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研究
本文关键词:突发性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突发性气象灾害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每年由突发性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数以亿计,甘肃省人口众多,经济落后,突发性气象灾害频发,因此,对其进行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对于防灾减灾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甘肃省突发性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研究相对比较薄弱,本文围绕突发性气象灾害的风险管理进行研究,通过查阅国内外的大量研究文献,分析了突发性气象灾害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框架。首先,结合相关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对突发性气象灾害的相关概念进行了解读,对突发性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的流程和地方政府应对突发性气象灾害的过程进行概述。其次,以甘肃省天水娘娘坝“6·20”特大暴雨灾害为研究案例,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成果,运用综合分析的研究方法和先进的气象雷达技术,综合系统地论述了突发性暴雨灾害形成原因与过程、突发性暴雨灾害的识别与分析。最后,借鉴国外的成熟经验,提出了基于甘肃省气象部门应对突发性气象灾害的风险管理对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突发性气象灾害 风险管理 暴雨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429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一、绪论7-12
- (一) 本文研究背景和意义7-8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8-10
- (三) 研究方法10
- (四) 研究内容10-11
- (五) 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11-12
- 二、突发性气象灾害及其风险管理的理论与理论基础12-19
- (一) 突发性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的概念及特点12-13
- (二) 突发性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13-14
- (三) 突发性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14-17
- (四) 地方政府应对突发性气象灾害的风险管理17-19
- 三、突发性气象灾害及其风险管理的案例分析19-32
- (一) 研究区概况19
- (二) 研究区2013年6月19日-20日天气实况19-20
- (三)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20
- (四) 暴雨形成机制和娘娘坝“6·20”特大暴雨的监测预警20-27
- (五) 突发性暴雨灾害风险识别分析27-30
- (六) 娘娘坝“6·20"特大暴雨发生后应急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30-32
- 四、国外突发性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32-37
- (一) 美国突发性气象灾害风险管理32-33
- (二) 日本突发性气象灾害风险管理33-34
- (三) 加拿大突发性气象灾害风险管理34-35
- (四) 英国突发性气象灾害风险管理35
- (五) 对我国突发性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的借鉴35-37
- 五、甘肃省气象部门应对突发性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机制的完善及具体对策的提升37-45
- (一) 甘肃省气象部门应对突发性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机制的完善37-39
- (二) 甘肃省气象部门应对突发性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具体对策的提升39-45
- 六、研究结论、不足与展望45-47
- (一) 研究结论45
- (二) 研究不足45-46
- (三) 展望46-47
- 参考文献47-48
- 致谢48-49
- 作者简历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富宁;;气象灾害风险预报研究[J];城市与减灾;2009年02期
2 崔维军;巩在武;;我国气象灾害的评价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9年12期
3 邓振镛;闵庆文;张强;李文华;刘兴士;王礼先;卢琦;李世东;曹建华;徐金强;;中国生态气象灾害研究[J];高原气象;2010年03期
4 黄喜立;;广西气象灾害的成因与对策[J];科技风;2010年16期
5 王凤英;;气象灾害的特点及对农业的影响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07期
6 何险峰;张祥锋;郑利娟;薛勤;蔡元刚;;气象灾害本体设计[J];气象科技;2012年06期
7 周子康;;浙江省近两千年来气象灾害之最[J];浙江气象科技;1986年02期
8 梁旭;宁夏气象灾害的初步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89年03期
9 胡荣才;;气象灾害与预报服务[J];陕西气象;1993年02期
10 卢敬华,,刘纯武;中国古代气象灾害(2)[J];成都气象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向杰;蔡新玲;王娜;;气象灾害灾情评估指标研究与应用——以陕西为例[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0公共气象服务政策体制机制和学科建设[C];2011年
2 黄登廉;周福;;气象灾害给浙江省国民经济带来的损失及其防御对策[A];论沿海地区减灾与发展——全国沿海地区减灾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3 吕志敏;;构筑市级气象灾害收集与评估平台[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天气预报预警和影响评估技术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4 张金平;;气象灾害对安庆市农业的影响与避抗对策[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象灾害与社会和谐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5 曹鸿兴;蔡秀华;封国林;;从界壳论考察气象灾害[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象灾害与社会和谐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6 邹琳;彭子舟;邹武杰;;处置气象灾害中与电视媒体合作机制的思考[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象灾害与社会和谐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7 陈超;左雄;;突发气象灾害应急管理机制研究[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象灾害与社会和谐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8 任学慧;林霞;;辽宁省气象灾害危险度及其应用研究[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象灾害与社会和谐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9 余杰青;陈培;;2005年中国气象灾害统计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象灾害与社会和谐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10 詹兆渝;;气象灾害与社会发展、科学进步[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五四;内蒙古立法预防气象灾害[N];农民日报;2007年
2 王圣志;安徽建立乡村气象灾害义务信息员制度[N];中国社会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刘宝亮;中国构建气象灾害“防护墙”[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4 李同洲邋本报记者 杨志刚;黔东南州气象灾害占灾害损失75%[N];贵州日报;2007年
5 郭迎春邋记者 赵红梅;今年汛期全省气象灾害偏轻[N];河北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牛晓峰;筑防御气象灾害坚固防线[N];人民代表报;2009年
7 游晓勇;内蒙古将推出气象灾害指数保险[N];中国气象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朱晓露;玩忽职守漏报重大气象灾害要问责[N];南京日报;2009年
9 通讯员 杨淑萍;宁夏2009年气象灾害年鉴编制完成[N];中国气象报;2010年
10 本报评论员 林琳;科学有序防御是应对气象灾害的现实选择[N];工人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彤;气象对旅游业的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元平;突发性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罗丹;湖南省气象灾害城市预警管理体系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3 林霞;辽宁省气象灾害风险评价[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建荣;江西气象灾害应急管理机制的完善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5 邢开成;气象灾害风险扩散机理及评估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邹丽萍;基于虚拟现实的气象灾害场景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7 赵黎;气象灾害应急管理机制的完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2年
8 王健;黑龙江省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9 刘晓艳;郑州市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10 黄雁飞;我国重大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809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880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