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民社会的发展路径探析
发布时间:2017-09-28 01:06
本文关键词:我国公民社会的发展路径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公民社会 公民社会组织 发展原因 困境 发展路径
【摘要】: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网络普及、公民教育程度以及公民素质的提高,为公民社会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公民社会作为政府和市场失灵的有效补充,可以弥补市场本身存在的盲目性、恶性竞争等现象,能有效促进经济市场的良性发展。对政府而言,它可以协调政府和公众之间的矛盾,为公民监督政府政治过程提供平台,让公民参与到公共管理的过程中,从而维护和实现公民的利益。公民社会在当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五个部分对公民社会的发展路径进行了探析。第一章主要分析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说明为什么公民社会是值得研究的。第二章通过对公民社会基本概念的分析,以及了解我国传统社会现状和现阶段的公民社会发展现状,对公民社会在我国的发展进行阐述。第三章主要从经济、政府、网络的发展以及城市和乡村社区的建立等几方面分析我国公民社会得以发展的原因。第四章主要从政治、经济、制度、公众自身等四方面分析当前我国公民社会发展存在的困境。第五章则针对我国目前面临的困境提出完善我国公民社会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公民社会 公民社会组织 发展原因 困境 发展路径
【学位授予单位】:延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21.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前言8-13
- (一)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8
- 1. 选题背景8
- 2. 研究意义8
-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8-12
- 1、国外关于公民社会的研究8-10
- 2、国内关于公民社会的研究10-12
- 3、国内外研究评价12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12-13
- 1、研究思路12-13
- 2、研究方法13
- (四) 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13
- 一、公民社会精典问题解释13-19
- (一) 公民社会的基本内涵13-17
- 1、公民社会的概念13-15
- 2、公民社会的特征15-17
- 3、构建公民社会的意义17
- (二) 我国公民社会发展的现状17-19
- 1、我国传统的社会状态17-18
- 2、我国现阶段公民社会的发展状态18-19
- 二、我国公民社会产生与发展的(?)19-23
- (一) 经济的高速发展推动公民社会发展19-20
- 1、经济发展推动政社分离19
- 2、经济发展促使各利益集团的形成19-20
- 3、经济发展塑造了公民意识20
- 4、经济发展推动公民社会组织的发展20
- (二) 政府管理体制的滞后对公民社会发展的呼唤20-22
- 1、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对公民社会发展的呼唤20-21
- 2、政府机构效率低下对公民社会发展的呼唤21
- 3、政府公信力的下降对公民社会发展的呼唤21
- 4、政府公共服务与公众期许间的差距对公民社会发展的呼唤21-22
- (三) 高速发展的网络构成公民社会发展的新工具22-23
- 1、网络的特性推动“新型组织”的形成22
- 2、新型的社交工具有利于“虚拟社会”的形成22-23
- (四) 新兴社区的建立促进公民社会的发展23
- 1、城市社区治理对公民社会发展的影响23
- 2、农村村民自治对公民社会发展的影响23
- 三、当前我国公民社会发展中(?)23-31
- (一) 公民社会发展的政治困境24
- 1、执政党和政府重视不够24
- 2、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24
- (二) 公民社会发展的经济困境24-26
- 1、产权不明确和私有权缺乏保障25
- 2、市场秩序未能完全规范25
- 3、民营企业经济发展受到限制25-26
- (三) 公民社会发展的制度困境26-27
- 1、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26-27
- 2、“制度剩余”与“制度困乏”格局并存27
- 3、双重管理制的公民社会组织的发展27
- (四) 公民社会发展的自身困境27-31
- 1、社会主体力量薄弱27-29
- 2、公众缺乏公民意识29-30
- 3、公众道德和诚信失陷阱30
- 4、应试教育忽视了个人价值观念和法治教育30-31
- 四、完善我国公民社会的路径探析31-41
- (一)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为公民社会发展奠定基础31-33
- 1、健全和完善现代市场经济体系31-32
- 2、保障私有产权及规范市场秩序32
- 3、积极发展民营经济32-33
- (二) 完善相关的制度环境为公民社会发展提供保障33-34
- 1、健全法治,完善立法体系33
- 2、建立有效的行政监管模式33-34
- (三) 培育现代公民意识为公民社会发展提供动力34-35
- 1、培育公民的权利意识和自主意识34-35
- 2、树立公民法治意识35
- (四) 发展公民社会组织和壮大中产阶级为公民社会发展提供主体力量35-38
- 1、发展公民社会组织35-36
- 2、壮大中产阶层36-38
- (五)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和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为公民社会发展提供空间38-39
- 1、界定政府职能范围38
- 2、规范政府权力38-39
- 3、精简政府机构的规模39
- (六) 网络时代的到来为公民社会发展提供更多可能39-41
- 1、网络媒体推动公民社会的发展40
- 2、网络为公众扩宽了话语平台40-41
- 结语41-42
- 注释42-44
- 参考文献44-47
- 致谢47-48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骐;走向和谐——当代中国的公民社会探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俞可平;;改善我国公民社会制度环境的若干思考[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年01期
3 卢爱国;;公民社会的培育与公众监督[J];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4 韩立新;;《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市民社会概念(上)[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年04期
5 郭道晖;;公民权与全球公民社会的构建[J];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6 方朝晖;对90年代市民社会研究的一个反思[J];天津社会科学;1999年05期
7 朱新蒙;高疆生;;中国公民社会发展探究[J];人民论坛;2013年14期
8 党秀云;公民社会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9 孙发锋;;制度环境:中国公民社会政策参与的制约因素[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10 俞可平;;中国公民社会研究的若干问题[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7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国华;中国公民社会体系发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329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932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