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供应链论文 >

“东风御风”轻型客车产业化方案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8 20:37

  本文关键词:“东风御风”轻型客车产业化方案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欧系轻客 项目开发 产业化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内欧系轻型客车车型种类的丰富,逐渐改变了日系轻客在市场份额中独大的局面。欧系轻客以其车身尺寸及动力方面的种种特点,完全可以满足客运、货运、商务接待、特种车型等多元化的客户需求。目前,国内各大车企都在集中优势资源,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积极开发符合国人要求的轻客车型,力争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细分市场中站稳脚跟。“东风御风”是东风集团自主研发的高端客车品牌。其历经近5年研发,集欧洲先进轻客技术之大成,整合全球的供应链资源,并充分融入东风汽车公司40余年的汽车制造经验,携手多国顶级汽车设计公司合力打造的一款面向世界、并适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全球化高规格商用MPV,整车堪称是中西技术完美和融的精品之作。从市场角度出发,“东风御风”是东风首款创新研发的欧系高端轻客,是国内轻型客车品牌的代表,在引进英国老牌轻客核心技术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消费者实际需求和发展趋势,同时耗巨资力邀国际英国莲花、德国保时捷及美国顶级咨询公司的101位国际顶级汽车大师,对底盘技术和制造工艺鼎力支持,集欧洲轻客技术之大成,整合全球的供应链资源,充分融入东风的汽车制造智慧,充分体现了“御领科技、四海承风”的品牌理念。在制造保障上,采用国际一流标准化制造工艺,全新打造了柔性的冲压线、焊接线、总装线,环保型的涂装线,为高品质东风御风提供制造保障平台,以保证东风御风在整车的安全性、燃油经济性、振动、噪声、舒适性、操控等方面都配备最新的技术,成为名副其实的自主欧式高端轻客。本文主要的研究对象为“东风御风”轻客产业化方案研究。本文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即前二章,即引言、项目开发背景,为本文的铺垫章节。本文的第三、四章一一、项目开发与产业化过程、东风御风轻客的创新设计为本文的主要核心章节。在客车设计开发的理论基础上,针对具体“东风御风”轻客项目,完成整车产业化的研究。第五章为本文的结尾,该部分总结了本文的结论,并对东风轻客项目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规划与展望。
【关键词】:欧系轻客 项目开发 产业化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426.47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3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2
  • 1.3 本章小结12-13
  • 2 项目开发背景13-21
  • 2.1 市场需求13-16
  • 2.1.1 轻客市场销量及增长趋势13
  • 2.1.2 市场量价分析13-15
  • 2.1.3 车型设定15-16
  • 2.2 商品概念16-19
  • 2.2.1 总体商品概念16-17
  • 2.2.2 基本型系列商品概念17-19
  • 2.3 商品定位19-20
  • 2.4 本章小结20-21
  • 3 项目开发与设计21-43
  • 3.1 开发方式21-22
  • 3.2 主要车型系列22-24
  • 3.2.1 商务车型23
  • 3.2.2 客运车型23
  • 3.2.3 物流车型23-24
  • 3.2.4 厢货车型24
  • 3.2.5 专用车24
  • 3.3 整车配置24-25
  • 3.4 设计开发25-37
  • 3.4.1 产品定义25-29
  • 3.4.2 各系统设计开发29-37
  • 3.5 同步工程及制造建设37-42
  • 3.6 本章小结42-43
  • 4 东风御风轻客的创新设计43-60
  • 4.1 整车技术创新点43-45
  • 4.2 发动机系统技术创新45-47
  • 4.3 底盘系统技术创新47-49
  • 4.4 车身系统技术创新点49-52
  • 4.5 电器系统技术创新点52-54
  • 4.6 先进技术及成果54-59
  • 4.7 本章小结59-60
  • 5 东风御风轻客的市场前景分析60-68
  • 5.1 轻客市场未来发展方向60-64
  • 5.2 东风御风发展方向64-68
  • 参考文献68-69
  • 致谢69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斌;朱顺利;;汽车驱动桥总成结构设计、三维建模与虚拟装配研究[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2 李军;孟红;茹丽妙;孙旭光;;行动系统参数对车辆摆振特性的影响研究[J];车辆与动力技术;2009年03期

3 房强;马国新;范伟光;王帅;;车辆支撑件的疲劳寿命分析[J];车辆与动力技术;2011年01期

4 郭俊;李同科;;皮卡车型离合器操纵系统的优化设计[J];北京汽车;2010年03期

5 张栋杰;张莉;朱波;;乘用车机械式变速器远距离操纵系统的设计[J];北京汽车;2011年02期

6 徐中明;张玉峰;李仕生;张志飞;贺岩松;;筒式液压减振器AMESim建模与仿真[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7 朱剑宝;陈建宏;林平;;汽车少片变截面板簧的疲劳寿命仿真设计[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1年04期

8 屈翔;廖林清;王金龙;张君;;齿轮齿条式转向机构的误差分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2年05期

9 徐中明;徐浩轩;张志飞;王吉全;;基于RecurDyn的扭力梁悬架运动学分析与改进[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2年07期

10 朱轶;;基于Hyper Mesh的商用车驱动桥壳有限元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人财;马旭;齐龙;李瑞川;;拖拉机同辙转向机构的设计与试验[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新;;基于ADAMS的某轻型卡车操纵稳定性分析[A];第五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李华香;;某越野车后掀门有限元分析和结构优化设计[A];结构及多学科优化工程应用与理论研讨会’2009(CSMO-2009)论文集[C];2009年

4 张志勇;黄海波;;功率平衡方程中参数误差与车速计算结果误差的关系研究[A];四川省第九届(2009年)汽车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潘筱;赵石鑫;张红光;;汽车钢板弹簧多体模型建立方法研究[A];第三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暨2006年省汽学会理事会议资料[C];2006年

6 潘筱;王玉民;;横向稳定杆刚度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A];第四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王业建;牛书豪;张书堂;李约翰;;改装车上装重心位置确定方法[A];第六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彭森;;动力总成设计与计算评价[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程翔;;机械转向器异响原因分析及优化设计[A];推进节能环保,,给力绿色崛起——海南省机械工程学会、海南省机械工业质量管理协会2012年海南机械科技学术报告会交流论文集[C];2012年

10 吕许慧;付丹;张玉;张明伟;;基于CATIA中DMU模块传动轴当量夹角的运动学优化研究[A];第九届河南省汽车工程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磊;变速器齿轮承载能力分析方法的研究及应用[D];吉林大学;2011年

2 杨钫;面向产品工程化的混合动力客车设计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王建华;汽车制造业敏捷供应链调度决策模型及优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4 周云郊;钢铝混合材料车身结构轻量化设计关键问题与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姚为民;汽车座椅结构安全性与空气悬挂式座椅减振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6 柳江;基于虚拟样机技术悬架系统性能分析和优化设计[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7 孙仁云;面向变路面的汽车SBC最佳滑移率控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8 赵亮;车辆悬架系统中新减振元件设计和减振控制算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9 付璐;汽车车身造型设计美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张建国;基于闭环控制的半挂汽车列车行驶稳定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旭光;白车身装焊误差监控方法及技术的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0年

2 赵子月;汽车半主动悬架系统模糊控制及遗传算法优化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3 宋德跃;某商用车多片钢板弹簧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4 陈光;四轮转向汽车联合仿真控制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5 王晋;轻型货车驱动桥壳力学性能分析与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6 王博;我国汽车产业结构演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张先航;盘式三轮汽车转向系统的分析与优化[D];吉林大学;2011年

8 明鑫;履带式车辆主动悬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胡杰宏;动力总成液压悬置元件的仿真分析与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程海峰;基于整车传动系的双质量飞轮的结构设计与性能优化[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961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yinglianguanli/9961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3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