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建筑复合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本文关键词:会展建筑复合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会展建筑 复合公共空间 城市公共空间 城市符号空间
【摘要】:会展经济对于一个城市的经济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随着展览活动变得多元化,会展建筑向着大尺度和大规模的趋势发展,功能也愈加综合化,所产生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单一的建筑学姿态已经逐渐失去了对会展建筑这种“大”的掌控,同时这种“大”促成了会展建筑内部功能空间的自我统治和运作,忽视了公共空间的有效利用,造成了其与整体脱节的局面。与此同时,日趋综合化的会展建筑也应该在城市空间体系中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在更广泛的层次上与城市公共空间和谐共处。以此为背景,本文提出了从城市观的角度去思考会展建筑的公共空间设计问题,提出了会展建筑中复合公共空间的概念并对其设计方法进行研究。在此前提下,本文首先以会展建筑现阶段问题和发展趋势为出发点,揭示会展建筑的建设存在模式单一、布局不合理、只重视主要功能空间的使用而忽视整体等问题,造成了空间的浪费和利用率低下等现状,进而提出会展建筑公共空间复合化设计研究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会展建筑作为一个整体,无论是占有主导地位的会议厅和展厅,还是以交通功能为主的走廊,都应该得到重视并为整体服务。通过对复合公共空间的分析,本文进一步提出以城市符号空间为原型的会展建筑复合公共空间设计。通过对比城市公共空间和建筑公共空间建立起联系,证明两者之间的互逆关系。接着提出从城市符号空间的角度解析城市公共空间,来避免功能划分所带来的片面性,同时寻求其与复合公共空间的契合点,以此作为具体方法的理据。在设计方法层面,从城市符号空间与建筑公共空间的契合点出发,分别就复合的线性空间、结点空间和中介空间,从空间的整体形态、尺度、与城市空间的关系和细部处理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设计方法的探讨。论文采用了由建筑到城市、局部到整体、空间到形态的研究方法。首先从现状的问题入手,分析复合公共空间的特征,借鉴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方法,在阐述设计原则、归纳设计手法时,运用理论研究与实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拓展并深入了文章的内涵。本文通过学习、研究国内外的先进设计理念和设计实践,考察和反思我国会展建筑公共空间的使用现状,总结提出合理的会展建筑复合公共空间设计手法,期待着我国会展建筑能够理性建设、良性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242.5;TU984.11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迪佳;;从当下都市空间问题切入建筑空间城市化设计[J];室内设计;2011年02期
2 倪阳;;会展建筑的发展历程及创作实践[J];南方建筑;2009年05期
3 高博;;Phaeno,城市中的“城市”——简析德国沃尔夫斯堡科技中心设计[J];新建筑;2009年01期
4 刘俊;;聚落形态建筑观——山本理显建筑的诠释[J];华中建筑;2008年09期
5 卢峰;何雅婷;;文化建筑:回到城市生活[J];城市建筑;2008年09期
6 孙澄;;从城市到建筑 从建筑到城市——维也纳城市图书馆新馆[J];建筑学报;2008年02期
7 张德全;;德国展览业的成功经验和启示[J];中国林业产业;2008年01期
8 曾毓隽;熊燕;;探讨建筑功能的动态特征[J];山西建筑;2007年32期
9 孟岩;;“城中村”中的美术馆 深圳大芬美术馆[J];时代建筑;2007年05期
10 王一;从城市要素到城市设计要素——探索一种基于系统整合的城市设计观[J];新建筑;2005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望;建筑内的“城市意象”[D];天津大学;2010年
2 李强;会展建筑空间复合化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3 周绮芸;会展建筑设计研究初探[D];天津大学;2008年
4 马之春;城市的灰空间[D];同济大学;2007年
5 赵武征;现代城市建筑中的复合公共空间设计[D];重庆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1897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izhanguanlilunwen/1189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