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会展论文 >

上海旅游产业转型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08 10:34

  本文关键词:上海旅游产业转型发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旅游产业 转型发展 上海市


【摘要】:依靠中国经济的大力提升,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增加,旅游产业也发生显著变化。目前,我国的旅游产业逐渐步入转型发展阶段,为了适应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旅游产业在市场上的激烈竞争,转型已经成为势在必行的趋势。上海属于我国一线特大城市之一,在经过长期的发展之后,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并且上海的现代化水平很高,基建工程和人民生活水平基本上都趋于稳定,在打造城市形象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因此,研究上海旅游产业的转型发展对于这座城市经济的发展和行业的进步,本身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整个地区乃至全国的旅游行业都是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正是由于城市旅游发展转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综合运用了理论研究法和访谈法开展研究,首先研究了城市旅游发转转型的背景和意义。同时从国内外学者研究中,总结前人以往研究成果,归纳出城市旅游发展转型的基本理论,进而分析了旅游与旅游业,产业转型及旅游业转型的一般理论,结合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史研究,从而为进一步研究上海旅游产业转型奠定综合理论基础,保证可行性实施。其次研究上海旅游产业转型,还需要研究上海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就其经济规模、产业设施规模、消费增长情况、旅游就业及国际旅游服务贸易水平等方面综合分析上海旅游产业的现状;然后,分析上海旅游产业转型的优势所在,得出其四个优势条件,正是有了这些优势,上海旅游产业转型才有了可行性;最后通过探索上海旅游产业转型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战略机遇,综合分析出上海旅游产业的现状,这些对于后期研究上海旅游产业的转型都具有极其重要意义。再次做到上海旅游产业转型发展,只研究上海旅游产业的现状是不够的,还需要研究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问题结合现状,才能有的放矢的提出建议。所以之后,笔者结合前人理论的研究,从而设计访谈内容,通过对旅游者的访谈和纪录,去直观的了解旅游者对现有上海旅游产业问题的相关反馈,结合分析得到了上海旅游产业现有的主要问题存在与四个方面: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结构及专业人才方面存在着不足,是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是需要在发展转型中去解决的。结合理论研究,上海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及面临主要问题,笔者提出了上海旅游产业转型发展研究的对策建议,即创新旅游新业态层面加强旅游主体多元化、空间多态化、提升旅游价值、建设旅游营销。在优化产品结构方面,推进旅游产品转型升级、旅游产品产业化、生态化和服务化。在优化企业结构方面,做到资源整合、业务外包发展、建立良好的产业链关系。在专业人才方面要加强专业人才培训机制,培养和引进人才。从而使上海旅游产业得到转型发展。在针对上海旅游产业整个产业转型进行分析和建议后,笔者也试图在一些新机遇条件下,特定环境中,对局部具体的旅游产业进行创新性研究。随着国家大力抓紧对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的探索与建设,在国家大力鼓励的先行先试环境下,笔者针对自贸区下的旅游总部经济、国际旅游会展业、国际医疗旅游、旅游教育、文化旅游,及邮轮旅游,在自贸区环境下,做了微观产业突破性创新研究。利用自贸区元素,引进使用外资,突破原有政策环境的舒服,发展国际旅游经济。尝试先行先试,可复制可推广,为将来推广至全国旅游业做抛砖引玉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592.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文辉;;“全国旅游教育论坛”在桂林隆重举行[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6期

2 邓辉;旅游偏爱及其形成分析[J];理论月刊;2005年01期

3 李仲广;;与休闲比较视野下的旅游[J];旅游学刊;2006年09期

4 王艳平;;休闲旅游:围堵还是推波助澜[J];旅游学刊;2006年12期

5 金丽;;我国旅游专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年07期

6 冯麟茜;刘丽娟;;中英两国旅游课程模式比较[J];教学研究;2007年05期

7 张进福;;走向“休闲”的旅游——对旅游(支柱)产业的思考[J];旅游学刊;2007年10期

8 韩毅;;心理旅游初探[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9 魏敏;;高技能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对外经贸实务;2008年10期

10 曹国新;;我国旅游实践教学课程、教材和教法研究述评[J];旅游科学;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诗才;;客体类型旅游学及军事地学旅游学的研究[A];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国家地质公园研究分会成立大会暨第20届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孙改芳;;浅谈旅游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西卷)[C];2010年

3 李应昌;;量山丈水谋旅游——湖南省旅游学会服务现代旅游侧记[A];湖南省社会科学学会2008年度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魏小安;;中国旅游学人要跟踪实践、引领发展[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5 常江;;旅游写作学:新学科构建条件与要点[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袁浩镛;;浅析旅游伦理的道德判断[A];经济生活——2012商会经济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2年

7 韩杰;崔庠;王犹青;;世界旅游市场的结构、发展趋势及我国应采取的对策[A];区域旅游开发研究[C];1991年

8 张伟;邢珏珏;;旅游研究的学科渗透:北美博士论文观察[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9 ;有所作为是最高境界(代序)[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10 王静;张凌云;;第一届首都旅游发展论坛综述[A];2012年首都旅游产业研究报告[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旅游维权之现状、趋势与策略[N];中国旅游报;2002年

2 吕中;江苏省成立旅游学会[N];中国旅游报;2007年

3 陈剑峰;高校服务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考(下)[N];中国旅游报;2007年

4 陈熠瑶;30年旅游发展实践是学术研究的“富矿”[N];中国旅游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沈仲亮;从广义旅游学视角看目的地建设[N];中国旅游报;2013年

6 门家禄;东北亚旅游寻求合作与发展[N];中国旅游报;2004年

7 王群;谈红色旅游的若干特性[N];中国旅游报;2004年

8 刘童童 张国均;山西,,冬季旅游期待破冰[N];中国旅游报;2006年

9 刘晓阳;开心出游 勿忘维权[N];民营经济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樊国安;从品牌迈向金牌[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梅毅;旅游外交与中国和平发展[D];武汉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苗学玲;旅游购物系统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陈娟;高校旅游伦理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3 陈娟;论旅游活动和文化传播的互动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潘琳琳;CBE模式下旅游高职教育实践类教学改革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5 吴呤颗;五年制高职旅游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6 陈庆兰;旅游土特产评价体系及应用[D];广州大学;2012年

7 王兰;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型旅游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8 白丽明;旅游目的地形象测量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9 肖寒;旅游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机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10 陈翠华;地域旅游品牌化评价方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2660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izhanguanlilunwen/12660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4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