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化的精神
本文关键词:政治化的精神 出处:《中国美术学院》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本论文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发生在美国的历史为背景。自1913年的军械库展览起,纽约成为美国20世纪20年代以来推行现代主义艺术的策源地,衍生出大量关于现代艺术的收藏和展览,,以及相关的美术馆、画廊、学院等机构,促进了现代艺术的观念在美国发展。然而,1929年所爆发的“大萧条”,使得美国现代艺术的发展趋势有所减缓,社会写实主义重新占据艺术主流。此外过于趋从欧洲抽象主义也造成美国本土画家在抽象艺术领域缺乏原创性。 论文正是在这个历史情境下展开的。其中,前半部分以两位在20世纪初期美国艺术史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女性——希拉·瑞贝和佩姬·古根海姆——为切入点,着重阐述了抽象表现主义运动发生之前欧洲抽象艺术和超现实主义在美国展开的一系列观念之争。 作为欧洲抽象艺术的推行者,希拉·瑞贝1927年怀揣着对于欧洲现代抽象艺术最理想化的信仰来到美国。她成为了古根海姆的收藏顾问,并以“非具象艺术”之名说服古根海姆进行收藏抽象艺术;三十年代,古根海姆的侄女佩姬,则把更为激进的超现实主义引入美国,并通过“本世纪艺术”美术馆推而广之。两位女士之间的艺术之争,表面上是对“大萧条”后逐渐复苏的美国现代艺术市场的瓜分,事实上则是精神性和社会性艺术之间不同的意识形态之争。 二战爆发后,大批先锋派艺术家逃难至美国,不仅导致巴黎的现代艺术中心地位逐步被纽约所取代,欧洲艺术家在纽约形成的聚合效应还使上述两种分离的艺术表现形式与美国本土画派形成了融合。这种融合不仅推进了美国现代艺术理论和实践的改变,一扫对于欧洲抽象艺术模仿的沉闷气氛,同事在理论引导与政策推动的双重作用下,形成了带有美国土本绘画意识和艺术政治化的抽象表现主义艺术。 本文后半部分就对这段艺术过往展开重新梳理和还原,并围绕着以艺术理论构建起来的“艺术政治”和纽约艺术家的实践创新,剖析美国20世纪30年代以来现代艺术崛起的根源所在。这种艺术的政治化形态,其实从早期“非具象艺术”收藏和超现实主义之间关于纽约艺术话语权的争夺中就已经浮现,最终在二战后抽象表现主义运动中凸显。艺术中的政治化成分,对于艺术和社会、艺术和历史的研究都提供了新的诠释。这也是本文的立题意义和研究目的。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J110.9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师卫华;;西方现代景观艺术对中国园林设计的启示[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2 朱露露;;马蒂斯的艺术世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0期
3 陈丽艳;;个人情感在绘画中的表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8期
4 林韬;;电影色彩观念的历史脉络[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沈婕;;观察是创造的起源[J];包装工程;2010年22期
6 崔莉萍;;视觉文化下设计思维的嬗变[J];包装工程;2010年24期
7 谭玉辉;;论纯抽象绘画的绝对精神构造[J];包装世界;2009年06期
8 刘志兵;;略论德国表现主义艺术的构成形式[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9 郑艳;;论当代中国绘画艺术的变迁及走向[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10 李敏;;论线条在绘画中的运用[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东;;接受视野下的抽象艺术理论[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漫宇;;电脑技术与当代艺术的碰撞[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建新;李渔造物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鑫;中西古典绘画美学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李汇;现代性视野中的1980年代探索戏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周旭;“崩坏与重建”[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5 沈康;从观念到实践—西方近现代建筑的视觉文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张敢;绘画的胜利?美国的胜利?[D];中央美术学院;1999年
7 谢雪梅;虚构叙事中时间的分形[D];浙江大学;2006年
8 张学忠;早期抽象主义画家对包豪斯的影响研究[D];清华大学;2007年
9 李淑辉;时空交界下的文化抉择[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10 谷鹏飞;应用美学学科模式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佳;诗为能言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妍妍;试论具象油画语言的表现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苗红润;融合抽象画特质的版画创作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永强;马奈的女性主题创作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赛男;无色也精彩[D];沈阳大学;2010年
6 高丽;绘画的平面化语言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云芳;书写性在油画中的应用[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武鸿飞;具象绘画的新生[D];河南大学;2011年
9 李诗龙;从语言学视角看塞尚[D];河南大学;2011年
10 吕秀利;高扬的主体意识[D];河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126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izhanguanlilunwen/1312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