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会展论文 >

陪都时期重庆题材绘画作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02 16:53
  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在武汉发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从此重庆正式担负起中国战时首都的责任,由一个偏僻且不为人熟知的内陆城市成为中国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这一时期,大批的艺术机构和艺术精英内迁入渝,美术团体如雨后春笋般组建成立,美术展览、义卖等艺术活动频繁出现在人们视线中,重庆美术在这一时期得到大力发展。本文通过对陪都时期在渝艺术家创作的104幅重庆题材绘画作品的梳理分析,在自然风光、市井生活、抗战场景三大主要描绘内容中,以作品内容、形式语言、艺术思想及所带来的社会影响进行讨论推敲,并结合历史材料作为旁证。最终得出陪都时期重庆题材绘画作品具有表现重庆特有景色气候与人文风情的地域性;内容上抗战现实题材出现的时代性;在选择“革新”还是“守旧”的绘画思想纷争中,最终选择现实主义绘画表现在思想观念上的时代性;以及作品审美属性与历史属性并存的特征。 

【文章来源】: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陪都时期重庆题材绘画作品研究


工人们在防空洞中排版印刷图片源自网络庆一得益袭

石工,防空洞,图片,回叫


图2.2 工人们在防空洞中排版印刷图片源自网络大的的回叫这状隧空洞地势空洞屏障庆的度大、庆一得益袭。发文战时期尽到了消极防空的责任,且从雾中图 2.1 挖防空洞的石工图片源自网络

杂志,图片,美国,市民


向民串一入防空洞躲避。当串上第三个的时候就是动。而悬挂红球的地点一般分设于重庆郊洞、李园、虎头岩等等。当日机进入夔门,时候不管是工人、商人、老师学生,还是赶紧收拾准备撤离,防护团出动警戒。当敌机更进一步飞过万县的时候,就会再多挂一串红球。这个时候城市市民便四处散开各自逃难,或者选择搭乘渡江的船只或者逃到附近的山上躲避。当时日军对重庆进行疲劳轰炸,市民一天甚至要跑两三次警报。时间长了,一些市民就对跑警报这事泰图 2.3 空袭警报球 图片源自美国《LIFE》杂志史》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夜色墨章 共美其香——百年中国美术发展历程中的宗其香[J]. 于洋.  美术研究. 2017(05)
[2]叶浅予漫画选集《战时的重庆》图像解析[J]. 杨彦.  美术大观. 2016(01)
[3]徐悲鸿、蒋兆和现实主义艺术创作的特点[J]. 孟庆涛.  大众文艺. 2011(19)
[4]血与火铸就历史的审美印记——“首届中国抗战大后方美术文化研究高层学术论坛”对抗战美术的深度研究[J]. 凌承纬.  美术. 2009(04)
[5]抗战前后李可染艺术风格转变的原因[J]. 吕兆龙,徐文斌.  绥化学院学报. 2009(01)

博士论文
[1]1937-1949年重庆城市建设与规划研究[D]. 谢璇.华南理工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抗战时期巴渝题材山水画的艺术风格探究[D]. 纪磊.重庆师范大学 2016
[2]抗战、宣传与美术—徐悲鸿历史画《愚公移山》研究[D]. 饶帆.南京大学 2014
[3]南师大藏吕斯百油画作品研究[D]. 黄卫.南京师范大学 2014
[4]抗战时期重庆的漫画运动研究[D]. 张怀玲.西南大学 2012
[5]抗战时期徐悲鸿绘画写实主义美学研究[D]. 王海珍.西南大学 2010
[6]试论当代中国现实主义油画的精神品格[D]. 周芸.安徽师范大学 2007
[7]抗战至八十年代重庆山水画地域特色研究[D]. 毕小君.西南大学 2007
[8]抗战时期现实主义美术研究[D]. 李颖.四川大学 2005
[9]抗战时期重庆对外美术交流研究[D]. 彭进.四川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0150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izhanguanlilunwen/30150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0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