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印象主义的绘画风格及对我毕业创作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浅析新印象主义的绘画风格及对我毕业创作的影响
【摘要】:新印象主义,又称为点彩派,是在1886年法国巴黎举行的最后一次印象派展览上出现的绘画风格。在此次展览中备受关注的是修拉和西涅克的作品,其中修拉创作的《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在此次的展览中得到了一致的认可和极高的评价。他的这种绘画风格在同年十二月被美术批评家在一家杂志上第一次用“新印象派”这个词称呼,新印象派由此产生。其实在1880年左右新印象派就开始活动,修拉在之前也用这种手法绘画过很多作品,只是都没有参加展览,而他在第八届展览会上展出的《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成为点彩派画家厅里最突出的作品,他已经成为这种风格的绝对领导者,他的其他代表作品还有《阿涅尔的浴者》、《女模特》、《马戏团》以及《擦粉的女人》等等。新印象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是西涅克,他把自己和修拉的理论写成专著《从德拉克罗瓦到新印象主义》,这本书使西涅克证明了他在理论上的素养,代表作品有《圣特罗佩港的出航》、《马赛港的入口》、《和谐时光》、《用餐室》、《圣·托贝港》等等。同时,修拉和西涅克的理论还影响了一大批老资格的印象主义画家和年轻的艺术家,包括卡米勒·毕沙罗和毕加索。我也深深被点彩派吸引着,创作中的“点”可大可小,可以随着物体的形状变化,也会因为不同形状和质地的画笔可以产生不同的点状笔触,在色彩上可以大胆使用高纯度和高明度的颜色,充分发挥对比色的对立统一作用,使画面颜色不单调。新印象派的绘画虽然有自己的一番情趣和境界,但是它也有着明显的缺陷,它脱离了客观自然,陷入主观化和概念化,脱离自然使画面太过于僵化,使作品就成了没有感情的图解。所以我在创作时结合的毕沙罗的《树》和克林姆特的《向日葵》,充分发挥了点彩好的方面,避免了画面的平面化。
【关键词】:新印象主义 点 笔触 对比色 创作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205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7
- 一、概述新印象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历史影响7-9
- (一)新印象主义的产生和发展7
- (二)新印象主义的历史影响7-9
- 二、具体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9-12
- 三、我在创作中对新印象主义画风的借鉴与尝试12-18
- (一)新印象主义对我的影响12-13
- (二)我在创作中对新印象主义画风的借鉴与尝试13-18
- 四、《向日葵》作品创作心得18-19
- 参考文献19-20
- 致谢2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大箴;新印象主义浅议——兼论艺术表现和科学法则的关系[J];世界美术;1985年03期
2 张皓;刘菲;;浅析新印象主义美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3 一文;;新印象主义[J];青苹果;2008年03期
4 李瑛;;论新印象主义对设计色彩的影响[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年09期
5 ;中国新印象主义画派代表——马金梁先生油画赏析[J];东方收藏;2013年01期
6 伊丽莎白·夏尔彤;周静人;;色彩瞬间对比变化和视觉混合中的绘画——兰斯新印象主义作品展[J];世界美术;2014年02期
7 陈慧琴;;用科学实验的态度进行艺术创作——解析修拉和他的新印象主义[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8 乔治·修拉;;《大宛岛上的星期天》[J];文史月刊;2009年03期
9 罗晓飞;;绘画·科学·艺术——浅析新印象主义画家修拉油画技法[J];社会科学论坛;2006年07期
10 王文新,李淑春;论模糊图式的传达[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博士生,艺术学院副教授 李宏;论科学与美术共生的张力[N];科技日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郝黎娜;浅析新印象主义的绘画风格及对我毕业创作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浅析新印象主义的绘画风格及对我毕业创作的影响
,
本文编号:5138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izhanguanlilunwen/513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