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影子银行监管激励不相容及其治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12 15:21

  本文选题:影子银行 + 内控机制 ; 参考:《商业研究》2013年07期


【摘要】:银行代售理财产品的行为具有为第三方机构提供影子信用的功能,理应被作为影子银行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在对理财产品销售实施管理的活动中,由于监管部门、银行与其员工之间存在多重的激励不相容问题,势必导致金融监管整体目标的失效。因此,从金融市场发展的整体利益出发,有必要基于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原则配置银行的内控责任,并严格银行员工的违规责任,加强理财产品购买者的风险教育。
[Abstract]:The behavior of selling financial products on behalf of banks has the function of providing shadow credit for third party organizations and should be regarded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shadow banking supervision.In the activities of managing the sale of financial products, the bank has many incompatibility problems between the supervision department, the bank and its employees, which will lead to the failure of the overall goal of financial supervision.Therefore, in view of the overall interes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market, it is necessary to allocate the internal control responsibility of bank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protecting financial consumers, to strictly enforce the responsibility of bank employees to violate the rules, and to strengthen the risk education of purchasers of financial products.
【作者单位】: 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1YJC820148 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项目编号:CXJ-2011-304
【分类号】:F83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吴军,何自云;金融制度的激励功能与激励相容度标准[J];金融研究;2005年06期

2 陈洁;;投资者到金融消费者的角色嬗变[J];法学研究;2011年05期

3 李红坤;;监管失灵、激励相容与我国银行业监管[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4 加里·B·戈顿;王宇;;影子银行与金融危机[J];金融发展研究;2012年06期

5 潘修平;王卫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若干法律问题探讨[J];现代法学;2009年04期

6 张韶华;;G20金融消费者保护高级原则[J];西部金融;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官庆;工程设计保险的逆向选择问题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2期

2 项勇,陶学明;基于寻租理论的工程监理博弈行为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1期

3 杨岑;彭盈;陈玉水;;招投标中的博弈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5期

4 项勇;任宏;;建设工程项目监理过程中寻租博弈行为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6期

5 项勇;陶学明;王永强;;不对称信息下建设项目委托代理激励机制理论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2期

6 杨太华;郑庆华;;建设工程中质检站、监理机构和承包商寻租行为的博弈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5期

7 阳霞;周文峰;;代建项目双层委托代理模型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3期

8 万可,汤卫君;头垄断厂家产品定价中的博弈论问题———兼评我国彩电行业价格大战[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9 廖楚晖,薛刚;关于税收腐败有关问题的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10 杨卫军,韦苇;化解村级债务的对策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黎秀蓉;;“李约瑟之谜”的博弈论解读[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李五四;;不同信息环境下价格功能的历史考察——兼论营销·博弈价格功能下的经济政策效应[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春;;城市社区公共服务多元协作组织研究[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C];2011年

4 翁禾倩;黄源泉;李宇星;林心颖;;“绿色信贷”实施中制度缺陷的多维博弈分析[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5 赵礼强;郭亚军;;制造商分销渠道战略选择的博弈分析[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赵礼强;;多渠道冲突下制造商价格协调策略研究[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D卷[C];2011年

7 王焱;;浅析公开招投标中不完全信息博弈[A];责任与使命——七省市第十一届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联席会优秀论文集[C];2011年

8 吴晶;;投标人围标、串标的博弈论分析[A];责任与使命——七省市第十一届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联席会优秀论文集[C];2011年

9 胡伟清;张宗益;;贿赂的经济学分析[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王雷;;效率与激励视角下公民财产权与国家征收权的均衡——来自城市房屋征收个案的法与经济学分析[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翔宇;公司型基金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平英;产业组织结构与农产品质量管理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马晓丽;我国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刘家国;基于突发事件风险的供应链利益分配与行为决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杨皎平;产业集群特性要素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6 刘嘉莹;第三方逆向物流系统构建及其运行优化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7 徐连章;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武辉;公共政策分析视角下会计准则的政策过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丁武民;乡村发展过程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雄;土地使用权征用法经济学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舒;基于博弈论视角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林敏;社会医疗保险道德风险分析及其控制对策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4 叶宗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小型私营企业诚信问题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温新刚;基于双边道德风险规避的企业高管契约设计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张娜;技术创新中寡头垄断企业竞争策略选择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黄齐;量能课税原则与我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完善[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8 刘园园;环境法律政策的执行机制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9 贾学兰;信息不对称下的最优保险契约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10 张晓庆;Fudenbery-Maskin无名氏定理与可行集的维数限制问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樊祥鲁,杨全文;商业诚信:从经济理性与预期效益角度考察[J];财经科学;2002年03期

2 涂永红,承列;关注银行不良贷款新成因 探索化解新途径[J];成人高教学刊;2004年02期

3 杨东;;论金融法制的横向规制趋势[J];法学家;2009年02期

4 冯果;;金融服务横向规制究竟能走多远[J];法学;2010年03期

5 叶林;郭丹;;中国证券法的未来走向——关于金融消费者的法律保护问题[J];河北学刊;2008年06期

6 许成钢;法律、执法与金融监管——介绍“法律的不完备性”理论[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1年05期

7 陆磊;信息结构、利益集团与公共政策:当前金融监管制度选择中的理论问题[J];经济研究;2000年12期

8 陈建华,程杞国;金融危机与金融监管有效性研究[J];金融研究;2000年01期

9 胡云祥;;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性质与理财行为矛盾分析[J];上海金融;2006年09期

10 王振栋;;论金融消费者与投资者的识别标准[J];上海金融;2011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征宇;;银行端短期理财产品与券商端国债逆回购优劣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1年21期

2 ;银行理财产品季度报告(2011年第3季度)[J];金融博览(财富);2011年10期

3 朱格萱;张书人;;另类理财你玩吗[J];东北之窗;2011年20期

4 沈潭强;论内控机制建设与金融风险[J];华南金融研究;1999年05期

5 中国人民银行元宝山区支行课题组;何玉奎;房东生;谭建平;;金融消费者保护:新时期金融监管的重点[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1年08期

6 文延龄,文玉华,何铁坤;关于农行内控机制总体架构的设想[J];广西农村金融研究;1997年09期

7 贾洪泉;强化内控机制 构筑坚固的第一道防线[J];海南金融;1998年01期

8 王顺,王杰华;健全动态内控机制 有效防范金融风险[J];金融教学与研究;1998年02期

9 段素娥,王继龙;银行会计内控机制亟待完善[J];河北金融;1999年03期

10 杨秀航;强化农行内控机制的思考[J];广西农村金融研究;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康淘尘;;健全国有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的几点思考[A];新世纪 新思考[C];1999年

2 陈爱莲;;健全和优化内控机制是基层商业银行防范金融风险的有效保障[A];2005年度中国总会计师论文选[C];2006年

3 侯诚;;对如何完善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的思考[A];柴达木金融服务论坛专刊[C];2004年

4 孙飞;陈兵;蒲实;;中国个人理财业发展探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钱珂;;进一步加强基层行内控建设[A];江苏省农村金融学会第二十次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周开政;;关于银行树立“三铁”信誉浅议[A];湖北省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优秀科研成果汇编(1999-2000)[C];2001年

7 姜鹏;韩松;;不对称信息条件下资本市场监管的两种模式[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王家传;宋磊;;农村信用社产权与内部治理结构优化的制度经济学分析[A];2005年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张晓松;;中央企业构建高风险投资业务管理风险防范体系初探[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5年度全国“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一二等奖论文汇编[C];2005年

10 ;我国国有独资商行的治理结构与风险防范[A];治理结构与风险防范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清桦;券商集合理财新品蓄势待“发”[N];证券时报;2007年

2 刘云;券商集合理财产品认购火爆[N];证券时报;2007年

3 证券时报记者 吴清桦;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审批有望提速[N];证券时报;2007年

4 证券时报记者 韦小敏;分歧加大券商理财产品“减肥”[N];证券时报;2008年

5 汪敏华;如何处置亏损理财产品[N];解放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金苹苹;打新产品收益遭遇“滑铁卢”[N];上海证券报;2008年

7 记者 谢利;投资者信心受挫 理财产品发行整体下滑[N];金融时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金苹苹;降息潮涌 理财不妨“向外看”[N];上海证券报;2008年

9 证券时报记者 榆帆;部分券商缓推期权结构产品[N];证券时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王震;理财市场遭遇“寒冬”[N];郑州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恪;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市场竞争行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2 尚静;银行资本监管绩效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3 严太华;商业银行银企信用风险分析与管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4 李琪;我国经济转轨时期金融监管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5 刘路;商业银行经营转型及其个人理财业务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6 王洪栋;中国私人银行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7 傅英略;激励相容:中国有效银行监管机制构建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佟翠玲;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营销策略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9 谢乐斌;制度变迁中的中国证券公司风险行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陈赤;中国信托创新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光;基于汇率的外汇理财产品定价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2 黄庆;结构性理财产品投资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3 徐志高;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4 李泳Q\0;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消费者权益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5 邢彬;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定价和风险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6 严骏;关于“银信合作”理财产品的收益与风险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濵;银行挂钩股票结构性人民币理财产品定价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8 程礼义;股票挂钩理财产品定价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9 张婧;我国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创新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10 丁国红;A银行QDⅡ型理财产品的风险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403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7403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0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