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跨国银行应对经济周期的战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16 12:36

  本文选题:经济周期 + 顺周期性 ; 参考:《金融论坛》2010年02期


【摘要】:深入剖析经济周期性波动对跨国银行经营发展的影响,研究并制定跨国银行应对经济周期的战略举措,是跨国银行的必然选择。本文运用经济周期理论,以商业银行盈利增长速度和盈利稳定性两个纬度作为评判标准,对长期保持较高盈利且在危机中具有较强减震能力的优秀跨国银行应对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战略选择及行为模式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比较分析,从全球机构建设、业务发展、风险管理和支持保障体系等4个方面,提出了商业银行跨国经营应对经济周期波动的核心举措,为商业银行特别是中资银行实施跨国经营战略提供了思路和范式。
[Abstract]:It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for transnational banks to deeply analyze the impact of economic cyclical fluctuations on the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transnational banks and to study and formulate strategic measures for transnational banks to cope with the economic cycle.Based on the theory of economic cycle, this paper takes the profit growth rate and profit stability of commercial banks as the criteria.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the strategic choices and behavior patterns of excellent transnational banks that maintain high profitability and have strong shock absorber ability to cope with cyclical economic fluctuations in the long ru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lobal institution building and business development.In four aspects, risk management and support guarantee system,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re measures to deal with the fluctuation of business cycle in the transnational management of commercial banks, and provides the thinking and paradigm for the commercial banks, especially the Chinese banks, to implement the transnational management strategy.
【分类号】:F83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中国工商银行国际业务部课题组;陈爱平;孙国申;高向阳;李丹;王佳佳;;工商银行国际化发展研究[J];金融论坛;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孟凡娜;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国际化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汪建,吴英蕴;当代银行国际化经营的理论动机[J];上海经济研究;2000年07期

2 易纲;郭凯;;中国银行业改革思路[J];经济学(季刊);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厉以宁;;宏观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J];教学与研究;1980年01期

2 张苏;马克思扩大再生产图式与卡列斯基经济周期模型[J];商业经济与管理;1984年04期

3 简;;新工业革命的特点[J];世界知识;1984年02期

4 符钢;简评卡莱斯基的资本主义经济动态理论[J];世界经济文汇;1985年03期

5 王绍飞;;控制投资规模是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前提[J];投资研究;1985年Z1期

6 陈越;我国经济周期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管理世界;1986年05期

7 卢建;;我国经济周期的特点、原因及发生机制分析[J];经济研究;1987年04期

8 刘树成;;投资周期波动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对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周期性的探讨之四[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87年10期

9 厉以宁;西方比较经济史研究简论[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3期

10 王泽盈;第二次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研讨会综述[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198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荒煤;;投资推动型经济中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周期波动的相互影响及其控制策略[A];1997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2 杜美云;肖泳;刘乃刚;杨怡;孙伟;;建立区域宏观景气监测系统的探讨[A];北京市第十一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选编[C];2001年

3 张家春;方瑞祥;;中国交通事故周期性特征与走势[A];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创立2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五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4 朱恒金;;新经济条件下的审计创新与对策[A];新经济环境下的会计与财务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张雁凤;;从中国经济发展看中国会计发展[A];转型经济下的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6 崔友平;;重温邓小平“上台阶”理论 熨平我国经济周期[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7 季平;陈可嘉;刘思峰;;灰关联分析在经济指标时差关系研究中的应用[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刘思峰;季平;陈可嘉;;经济波动监测预警指标体系与指标时差关系研究[A];2005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9 陈可嘉;季平;刘思峰;张岐山;;灰色波形预测在经济周期波动中的应用[A];2006年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郑文娟;殷跃建;冯科;;土地市场与房地产市场双预警预测机制的探索——以武汉市为例[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问题研究[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厉以宁;站在世纪之交门槛看当前中国经济热点问题[N];北京日报;2000年

2 华夏基金管理公司;投资者问题与回答(25日)[N];财经时报;2000年

3 李树成 李实;“新经济”究竟“新”在哪儿[N];发展导报;2000年

4 郭守亭;国外的贸易组织创新及启示[N];人民日报;2000年

5 荆参;新经济与经济周期[N];人民邮电;2000年

6 李泊溪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局长;民营经济是二十一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之一[N];市场报;2000年

7 郜振廷 李喜儒;呼唤买方市场采购创新[N];中国经营报;2001年

8 ;券商上市对投资者有何好处[N];财经时报;2002年

9 ;有色金属行业持续发展[N];广州日报;2003年

10 上海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张雪昆;虚拟购买力对美国经济发展的影响[N];上海金融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福凯;公司财务周期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2 任志祥;中国经济波动与世界经济周期的协动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袁家海;电力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年

4 张海燕;我国宏观经济变量周期性波动的动态模型与计量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5 王金明;我国转轨时期经济周期波动的特征分析及监测方法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杨淑霞;中国电力需求周期演变规律及转折点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6年

7 郭明星;我国电力市场产出波动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关联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唐绍祥;我国上市公司总体并购活动的时间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王大勇;我国经济形态规模与活性之间的关联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邓q,

本文编号:17589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7589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6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