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三农”发展下浙江省农村信用社发展研究
本文选题:农村信用社 + 三农问题 ; 参考:《南京农业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浙江农村信用社经过60多年来的发展,在支持浙江发展"三农"服务和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浙江农村信用社经过不断努力和实践,逐渐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能够更好地服务广大农民百姓的道路。2013年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好"三农"问题,需要农村金融的支持,农业现代化也需要农村金融的支持。自从2003年浙江省作为国务院部署的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单位,在启动农村信用社改革中,提出并实施了以发达地区为农村合作银行、中等发达地区为一级法人联社和欠发达地区为二级法人联合社等三种模式的浙江省改革方案。随着发展的深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众所周知,近年来国家对"三农"的关注度不断提升,"三农"问题所引发的社会关注度也越来越大,积极发展农村金融,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是迫在眉睫的,所以浙江农信社务必要站在"三农"的战略高度去考量问题,积极进行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并扩大服务范围,扩宽服务方式,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求,提升社会效能。作为主要的农村金融机构,浙江省农村信用社必须大力支持发展国家的"三农"政策,不断的进行创新改革,这样才能促进提高地方区域性的各项水平,从而取得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本文主要立足于浙江省,根据实际调研,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研究理论,从最近几年的社会经济发展,研究出浙江省农村信用社对"三农"的发展需求;借鉴国外的农村信用社成功发展成果,研究出浙江农信的发展道路;根据浙江省农村信用社最近几年的发展案例,得出浙江省农村信用社目前的制度创新举措;根据以上的研究得出浙江省农村信用社的未来发展道路,就是走支持"三农"发展道路。
[Abstract]:After more than 60 years' development, Zhejiang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have made very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to supporting Zhejiang's development of "three rural" services and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rough continuous efforts and practice, Zhejiang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have gradually explored a road suitable for their own development and able to better serve the broad masses of farmers. The report of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2013 pointed out that to solve the "three rural" problems, we need the support of rural financ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lso needs the support of rural finance. Since 2003, Zhejiang Province, as a pilot unit of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 reform deployed by the State Council, has put forward and implemented the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 bank in developed areas in the process of launching the reform of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The reform plan of Zhejiang Province in the middle developed area is the first level legal person association and the less developed area is the second class legal person union.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although has obtained the certain result, but also faces some deep level question. As we all know, in recent years, the state has been pay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three rural areas", and the social attention caused by the "three rural" problems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serious. It is urgent to actively develop rural finance and improve the rural financial system. Therefore, Zhejiang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 must consider the issue from the strategic perspective of "three rural areas", actively carry out system reform and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expand the scope of services and broaden service modes, so as to meet the market demand to the maximum extent. Improve social efficiency. As a major ru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 Zhejiang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must vigorously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s "three rural" policies and continuously carry out innovative reform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local regional levels. In order to achieve better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This article is mainly based on Zhejiang Province,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investigation, using economics, management and other related research theory, from the recent year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in Zhejiang Province to the "three rural" development needs; Based on the successful development of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abroad, this paper studies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Zhejiang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and concludes the current system innovation measures of Zhejiang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cases of Zhejiang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in recent years. According to the above research, the future development road of Zhejiang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is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32.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再清;略论农村信用社的风险及防范[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0年02期
2 李建建;关于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的思考[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0年11期
3 陈燕添,陈伟波;谈谈提高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水平的策略及建议[J];南方金融;2000年03期
4 史永安,王春生;关于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的思考[J];南方金融;2000年05期
5 蓝波,丘海民;改革创新是农村信用社走出困境的唯一选择[J];南方金融;2000年12期
6 人民银行新野县支行课题组;归并后农村信用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7 刘改勤,聂喜旺;农村信用社要加强支农服务[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8 魏敏,李瑞军;农村信用社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经济师;2000年01期
9 许正超;对高风险农村信用社的治理建议[J];经济师;2000年02期
10 陈平;提高农村信用社效益的思考[J];经济师;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脉伏;;农村信用社产生的制度经济学分析[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2 刘颖;;深化我国西部地区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若干思考[A];首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3 侯文阁;;转型期的农村信用社的改革[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第24次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王国力;环佳燕;郦书松;;组建地市级农村合作银行的可行性研究[A];江苏省农村金融学会第二十次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张建忠;;力促农民增收 实现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A];江苏省农村金融学会第二十次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宋磊;;构建农村信用社新型产权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的探讨[A];2005年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李斌;阮红新;郑艺;吴莹;;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的选择与变迁——基于控制权转移的视角[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8 李波;;湖北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研究[A];湖北新农村建设的思路与对策——'2006湖北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宋文tD;;农村信用社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贡献[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金融支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王红玲;;我国农村信用社组织形式多样化的探讨[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金融支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罗小兰;农村信用社的现状及改革方向[N];中国审计报;2004年
2 张建平 戴灿涛;我州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平稳推进[N];大理日报(汉);2005年
3 沈赤兵;积极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 努力提高为“三农”服务水平[N];贵州日报;2004年
4 正言;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增强服务功能[N];甘肃日报;2004年
5 杨世智;全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会议召开[N];甘肃日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邓萍;农村信用社增资扩股工作稳步推进[N];广西日报;2005年
7 记者 邓萍 实习生 余宗飞;采取果断措施清收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N];广西日报;2005年
8 记者 周卫国;农村信用社改革开放始试点[N];湖南日报;2004年
9 石素坤;城区农村信用社的现状与对策[N];经理日报;2003年
10 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副行长 杨家才;当前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的若干问题〈下〉[N];金融时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双伦;农村信用社改革问题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2 孟晓霞;我国农村信用社多元化经营绩效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3 刘健;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制度与实证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4 刘文丽;中国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系统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5 于富海;农村信用社治理机制及治理效率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6 王俊芹;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发展问题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9年
7 方金兵;农村信用社经营风险评价与预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8 张志勇;我国转型期农村信用社制度变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9 赵伟;农村信用社运行风险监测与预警系统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10 张兰;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改革与效率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艳;新疆农村信用社改革研究[D];新疆大学;2008年
2 夏品俭;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模式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3 张宁;我国农村信用社法律规制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4 禹宗颜;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信用社制度变迁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5 林楠;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与内部治理结构模式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6 赵汉卿;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7 王鲁;对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制度分析[D];河北大学;2008年
8 谢云峰;浙江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9 王海力;内蒙古农村信用社发展战略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10 杨瑞芳;我国农村信用社体制再造问题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296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029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