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技术分析与超额收益率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8-06-19 06:19

  本文选题:技术分析 + 收益率非线性 ; 参考:《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年09期


【摘要】:技术分析能否帮助投资者获得超额收益率是金融理论界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早期理论界主要采用传统t检验方法,得出技术分析无效的结论;随着计算机的普遍应用,布鲁克等人(Brock et al)基于传统t检验存在的计量误差,采取脱靴检验方法,认为技术分析能够带来显著的超额收益率,随后,有学者认为股票收益率呈现非线性相关的特征,采用前向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分析,得到技术分析有效的结论;然而,数据窥查效应的剔除使得技术分析获得的超额收益率减少,遗传规划模型的应用也使得技术分析有效的结论受到了较大的质疑。因此,目前对于技术分析是否有效这一问题,并没有形成一致的结论,依然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Abstract]:Whether technical analysis can help investors to obtain excess returns is one of the problems that the financial theorists pay more attention to. In the early theory circle, the traditional t test method was mainly used to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technical analysis was invalid. With the general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Brock et al) adopted the boot removal test method based on the measurement error existing in the traditional t test. It is believed that technical analysis can bring about significant excess returns. Subsequently, some scholars believe that stock returns show nonlinear correl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use forwar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odel to analyze, and get the conclusion that technical analysis is effective. The elimination of peeping effect reduces the excess rate of return obtained by technical analysi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genetic programming model makes the conclusion that technical analysis is effective has been questioned. Therefore, there is no consistent conclusion on whether technical analysis is effective or not, and there is still much room for research.
【作者单位】: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003113)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中央财经大学“青年科研创新团队支持计划”
【分类号】:F8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志刚;曾勇;李平;;中国股票市场技术分析非线性预测能力的实证检验[J];管理工程学报;2009年01期

2 陈浪南,王艺明;技术交易规则与超常收益研究[J];经济研究;2001年12期

3 孙碧波,方健雯;对中国证券市场弱态有效性的检验——基于技术分析获利能力的实证研究[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4 孙碧波;移动平均线有用吗?——基于上证指数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年02期

5 王志刚;曾勇;李平;;技术交易规则预测能力与收益率动态过程——基于Bootstrap方法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09期

6 瞿慧;刘烨;李娟;;基于遗传编程的中国股票市场有效性新检验[J];统计与决策;2011年2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以敏;;时间序列分析对A、B股市场的预测能力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2 杨彩林;我国券商整体亏损:原因及应对措施[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年04期

3 吴雄华;刘亚;;基于BP神经网络的熔喷非织造布工艺参数优化[J];纺织学报;2011年01期

4 张爽;;浅谈移动平均线投资策略[J];经营管理者;2010年19期

5 林赵华;;股票投资周CCI指标策略收益的检验分析[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6 张宁致;周佳丽;孙武军;;基于优化回声状态网络的股价预测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14年01期

7 王庆宗;;移动平均线建构动量策略研究[J];河南科技;2010年14期

8 李锐;;移动平均线在预测BDI中的应用[J];世界海运;2011年12期

9 瞿慧;;基于遗传编程的上证50指数技术交易规则研究[J];管理科学;2010年05期

10 向文葵;胡忠林;;论技术分析在我国证券投资中的应用[J];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锋;我国燃料油期货市场久期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2 倪晓晖;证券市场若干问题的实证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3 周东生;中国股票市场有效性与投资决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4 黄泽先;均值复归与资本市场效率理论创新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5 李锬;基于异质交易者的期货市场价格动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6 王志刚;中国股票市场技术分析有效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7 王建文;重要股东市场行为传导机制与控制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8 崔亮;投资者情绪的统计测评及其应用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9 黄腾飞;基于混沌理论的中国金融市场投资决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10 孙清泉;线性因子模型的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匡;基于RBF神经网络对中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胡博;基于Agent的技术交易规则与超额收益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3 李东星;基于技术分析的中国股票市场交易策略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4 陈悦;我国创业板IPO定价效率实证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5 林怡坚;空间线性回归模型Bootstrap LM检验有效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邱紫华;阴阳波动率神经网络的澳大利亚股指趋势预测[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7 石赛男;股票技术分析中MACD指标的有效性检验[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8 唐矛;上海股票市场有效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9 朱熹;政府审计公告对资本市场的影响[D];浙江财经学院;2012年

10 郝胜兵;基于移动平均和GARCH族模型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实证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林玲,曾勇,唐小我;移动平均线交易规则检验[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2 唐_g,曾勇,唐小我;考虑交易费用与风险情况下移动平均交易规则的检验[J];管理工程学报;2002年03期

3 瞿慧;;基于遗传编程的上证50指数技术交易规则研究[J];管理科学;2010年05期

4 韩杨;对技术分析在中国股市的有效性研究[J];经济科学;2001年03期

5 宋颂兴,,金伟根;上海股市市场有效实证研究[J];经济学家;1995年04期

6 俞乔;市场有效、周期异常与股价波动——对上海、深圳股票市场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1994年09期

7 戴洁,武康平;中国股票市场技术分析预测力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年04期

8 周四军;中国股市的弱式有效性检验[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静;;上市公司业绩大幅预增公告对股价影响的实证研究[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年15期

2 严太华;周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公司股价影响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2010年04期

3 邱冬阳;陈林;孟卫东;;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IPO抑价——深圳中小板市场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10年10期

4 刘秀琴;马笛;黄士能;;意外盈余下超额收益率实证研究[J];管理学家(学术版);2011年03期

5 李玲;上市公司市盈率与收益性及股权结构的实证分析[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6 叶红雨,曾芒;中国A股市场增发效应与投资者保护[J];南开管理评论;2005年05期

7 于静;陈工孟;孙彬;;最佳证券分析师能战胜市场吗[J];财经科学;2008年05期

8 刘高峡;;中国股票市场增发新股公司的长期表现的统计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8年07期

9 武晓斐;刘中文;;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市场效应的实证分析[J];财务与金融;2008年06期

10 夏银桂;王海兵;;外资对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市场反应研究[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收;吴启芳;;上市公司超额收益率实证分析[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

2 戴丽萍;何庆明;徐融;;股票市场审计意见的信息含量研究——对A股2002年报拒绝表示审计意见的实证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3 姚颐;刘志远;相二卫;;基金投资在追求价值吗?[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杨华;陈迅;易成栋;;基于面板门限模型的股票市场规模效应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程海波;;股票投资价值的logit模型研究——对沪市A股制造行业的实证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管理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郭炜;郑建风;;我国限售股解禁上市影响的实证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9年学术会议(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宋献中;张功富;;资本结构、投资行为与企业竞争优势——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8 龚朴;胡祖辉;司继文;雍开伏;;紧指数复制模型与差分进化算法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郭文伟;宋光辉;;经济周期、经济冲击与“小盘股效应”[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Ⅱ)[C];2008年

10 杨慧辉;;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披露的时间安排的机会主义行为[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清桦;定向增发收益率显著下降[N];证券时报;2007年

2 龚小磊;牛市基金交易明显活跃[N];中国证券报;2007年

3 华泰证券 陈金仁;指数分化显露资金动向[N];证券时报;2006年

4 戴爽;定向增发主题将贯穿全年行情[N];上海证券报;2007年

5 中信建投期货 刘超;股价指数风格转换特征研究[N];期货日报;2008年

6 佘坚;“小非”解禁影响并不显著[N];证券时报;2007年

7 海通期货研究所 郭梁 王磊;传统阿尔法策略与可转移阿尔法策略的海外实践[N];期货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周宏;富国基金李笑薇:量化投资迈向“绝对收益”新征程[N];上海证券报;2011年

9 龚小磊;小规模基金牛市忙进忙出[N];中国证券报;2007年

10 社科院金融所“理财评价与设计”课题组邋课题组成员 袁增霆 黄国平 王增武 报告指导 李扬 王国刚 报告执笔 殷剑峰;2007年中国银行业理财产品评价和分析报告[N];金融时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运鹏;基于GARCH模型的金融市场风险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吴立源;资产价格泡沫:演化机制与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3 丛剑波;基于CAPM两因素模型的个股波动率分解的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4 周竟东;上市公司权证发行及对标的证券收益率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5 冯恂;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绩效成因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6 张雪芳;可转换债券对公司市场价值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7年

7 罗新华;人力资本会计确认与计量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李琪琦;上市公司管理层盈利预测的信息含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9 申宇;中国开放式基金资金流动研究:基金营销、智钱效应与隐形交易[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10 张秀丽;基于个体行为的资产定价模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剑锋;现金股利政策信息内涵的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2 冀宏;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剥离动因与绩效的相关性分析[D];北京化工大学;2008年

3 武文龙;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股权再融资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4 张逊;整体上市股票超额收益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5 王静;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价值投资的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6 高海燕;股利水平、长期超额报酬与套利机会[D];北京大学;2007年

7 魏聪;上市公司平滑收益对股票超额收益率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8 薛明R

本文编号:20388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0388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6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