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体制”的可持续性与东亚货币金融合作的路径选择
[Abstract]: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has exposed many disadvantages and problems of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the so-called "dollar system", but these problems have existed for a long time and are not the root causes of the crisis. The reform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to a large extent, is the result of a major readjust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pattern. As the main supporter and beneficiary of the "US dollar system" at this stage, East Asian economies will remain dependent on the system for quite some time to come and will not have the capacity to reform it. Therefore, we must reflect on the thought and philosophy of monetary cooperation in East Asia so far, and explore the feasible path of regional monetary and financial cooperation for the sustainable prosperity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al economy. To this end, China and Japan, as the major powers in the region, bear a great responsibility, and the coordination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to a large extent determine the future prospects of monetary and financial cooperation in East Asia.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F8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尊尊;张建平;;东亚产业关联与区域货币金融合作的进程[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宋国有;东亚区域贸易协定与新的东亚秩序[J];经济研究参考;2004年71期
3 武大略,梁茂华,李娜;推动各国改革 实现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J];东南亚纵横;2004年01期
4 马元柱;中国在东亚经济合作中的政策选择[J];当代亚太;2003年10期
5 成学真;姜涛;;东亚汇率协调的风险与收益分析[J];亚太经济;2010年05期
6 麦朝成,杜巧霞,连文荣;东亚区域经济整合的前景[J];开放导报;2001年01期
7 吴凌芳;黄梅波;;东亚金融一体化:基于资本流动的实证分析[J];特区经济;2009年09期
8 李晓;论东亚区域产业循环机制[J];世界经济;1998年03期
9 黄晓京;全球化与东亚区域经济[J];中国税务;2003年12期
10 黄文青;;东亚区域汇率协作问题初探[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陈海山;俞淼;R.E.Dickinson;戴永久;;东亚区域陆面过程多模式集合模拟系统及初步结果分析[A];第七次全国动力气象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2 杨林;王丽萍;;东亚区域夏季旱涝分布与东亚夏季风强弱变化的关系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王荣艳;;东亚生产网络受冲击机制及效应研究——基于东亚和中国贸易结构的分析[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下)[C];2011年
4 金晓晨;;西方人权观对东亚区域组织的不适性[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八)[C];2009年
5 陈红;;欧亚大陆积雪对气候可预报性的影响[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5气候预测新方法和新技术[C];2011年
6 ;城市区域大气气溶胶颗粒物排放源及验证[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8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变化的联系[C];2011年
7 罗阳;聂新旺;王广山;;几种统计相似方法的适用性比较[A];2012北京气象学会中青年优秀论文评选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庞东梅;东亚区域财金合作再上新台阶[N];金融时报;2009年
2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高级培训师 王勇;让东亚区域外汇储备库尽早运行起来[N];上海证券报;2009年
3 记者 海洋 董龙江;第十三届10+3财长会举行[N];人民日报;2010年
4 记者孙东民、管克江;东亚发展部长级会议举行[N];人民日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黄海燕 本报实习生 裴晴晴 陈颖;中国——东盟专家建言自贸区建设[N];广西日报;2010年
6 袁波;10+3加强金融与粮食安全合作东盟与印度商讨推进伙伴关系[N];国际商报;2010年
7 周建军;自由贸易的神话和东亚自由贸易区的难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卢俊 邓道勇;东亚需要制度性经济合作[N];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丁琳;索尼重组四大方向[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10 本报记者 杨瑞法;2008年中国将成索尼第二大市场[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明春;北宋时期东亚区域体系的转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张云燕;社会建构主义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D];复旦大学;2004年
3 黄文青;东亚区域汇率协作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4 杨权;东亚区域金融深化:由金融合作走向货币合作的路径[D];厦门大学;2006年
5 秦婷婷;东亚区域产业转移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吴丹;东亚区域内贸易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苗子瑜;中韩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任东波;从帝国到国际共同体[D];吉林大学;2008年
9 王静文;东亚区域生产网络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范洪颖;东亚大趋势——经济区域主义[D];辽宁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涛;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与我国的战略对策[D];吉林大学;2004年
2 皮志刚;东亚区域货币合作及其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03年
3 常思纯;日本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战略研究[D];外交学院;2004年
4 王伟;中国—东盟贷币一体化问题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5 辛涛;论东亚经济一体化新路径[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6 张亮;东亚区域货币一体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7 闫薇薇;经济全球化下广东省产业转移及其发展趋势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8 吴超;东亚货币合作的现实基础及路径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9 刘莹;东亚一体化进程中的产业转移特点研究[D];福州大学;2006年
10 李洁;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3730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373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