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我国银行保理业务风险之法律分析

发布时间:2020-03-28 04:11
【摘要】: 九十年代初期,保理对于我国银行而言尚属新鲜事物,但随着全球买方市场的形成,商家间的竞争已不单单停留在质量与价格的较量之上,销售方式以及付款条件亦越来越受到关注,赊销开始盛行。此时传统的信用证结算模式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份额逐步下滑,保理作为一种集应收账款催收与管理、贸易融资、以及信用担保为一体的新型贸易结算方式,开始在全球市场占据重要地位。自1993年中国银行加入国际保理商联合会(Factoring Chain International,简称FCI),我国保理业的发展历经了缓慢发展到快速发展的过程,但与英美等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并且我国作为贸易大国,巨大的贸易量为保理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这对于银行而言,是大力发展保理业务,使之成为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的好机会。但由于法律法规的缺位,我国银行在开展保理业务的同时,也遇到了诸如法律风险、操作风险、以及信用风险等方面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保理业在我国的发展。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规避风险,变不利为有利,则成为我国银行面临的现实问题。本文正是基于此,围绕银行在保理业务开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展开论述,从保理的基本理论入手,分析保理的基本概念以及法律性质,并就目前国际国内相关立法,探讨我国国内立法的缺漏之处,而这也正是银行可能遇到法律风险的重要原因。文章第二部分就保理的核心内容——应收账款转让的相关法律风险,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具体论述应收账款转让的内容、生效条件、生效时点以及所有权转移等关键性问题,并提出在现行法律框架下的规避方法。文章第三部分,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具体分析银行可能遇到的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并就银行如何规避此类风险,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文章通过三个部分的分析,基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尽管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存在缺位或不合理的情况,但我国银行在叙做保理业务时,可能遇到的风险是可控的。当然,问题毕竟是存在的,因此文章在最后一部分,从宏观制度构建的角度,提出法律制度、信用制度、以及银行内部制度的完善意见,以期形成促使我国保理业平稳较快发展的良性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922.28;F83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猛;银行保理业务风险的法律分析[J];中国金融;2004年01期

2 ;商业银行国内保理业务的法律属性[J];银行家;2003年02期

3 李红;;应收账款的保理业务[J];理论界;2005年10期

4 李文江;保理业务中合同买卖的法律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3年05期

5 陈晓霞;试论我国银行的监管问题[J];理论界;2003年05期

6 李伟;白海霞;;青海省国际保理业务及其法律风险防范[J];青海金融;2008年12期

7 刘建平;试论银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J];理论学刊;1989年03期

8 马翘楚;;我国商业银行开展国内保理业务的法律探讨[J];东方企业文化;2010年02期

9 葛永彬;银行保理业务的操作流程及风险防范[J];律师世界;2002年09期

10 罗欢平;;论保理的法律性质——兼论应收账款担保融资的现实需求[J];学海;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劳以强;;谈我国银行集团的组建问题[A];新世纪 新思考[C];1999年

2 贾香萍;;加强银企合作促进保理发展[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君彩;;发展保理业务是市场经济体系建设的客观要求[A];新经济环境下的会计与财务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许拯声;孙西;;保理业在中国大陆的发展[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8年

5 郭炜;乐欢;;我国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评估模型的比较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6 那力;高亚平;;从保理制看我国商法信用保障机制建设[A];中国商法年刊第二卷(2002)[C];2002年

7 沈亦明;;银保发展,银行与保险谁主浮沉?[A];北京保险学会2006专题评选——“狂飙之后的银保,走向何方”[C];2006年

8 刘群;;深圳外资银行试点经营人民币业务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A];2001中国经济特区论坛:WTO与特区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裴权中;;改革商业银行体制,建立新的信息披露制度[A];2002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现代化建设中的体制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刘达;;浅析我国银行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状况及对策[A];第十三届全国计算机安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荣林 何永慧;应收账款保理业务[N];证券日报;2003年

2 记者 王济洲 通讯员 缪腮旺 郭薇;中行保理业务强劲增长[N];金融时报;2003年

3 雪宜;深发展供应链金融再推三款保理新品[N];亚太经济时报;2009年

4 覃磊;保理业务的思索[N];中华工商时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刘芳;央行应尽快给保理业务“松绑”[N];解放日报;2002年

6 郭茹邋徐春英;曹东:中国保理业空间巨大[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7 欧阳冰 邵茂梧 余东义;保理业务风险应予特别关注[N];金融时报;2003年

8 俞靓;银监会官员指出保理业务在我国大有可为[N];中国证券报;2006年

9 记者 张建平;中行保理业务强劲增长[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10 汪洪洋;保理业务在中国崭露头角[N];国际商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文豪;我国银行信贷配给程度及其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6年

2 李海涛;我国银行间货币市场短期利率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3 牟太勇;基于信用风险评估的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4 安毓秀;银行债权保护与公司治理[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吴敏;论法律视角下的银行破产[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6 张丽娟;我国银行间货币市场利率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邓莉;商业银行在上市企业公司治理中的作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8 宓丹;银行监管有效性分析[D];四川大学;2007年

9 金煜;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计量与管理框架[D];复旦大学;2007年

10 马政;我国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葛春红;我国银行保理业务风险之法律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曹永峰;我国银行跨国经营的战略选择[D];湘潭大学;2003年

3 钟婷;我国银行税制改革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4 李民;我国银行分业与混业经营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王雅;美国保理业务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6 葛清;我国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7 陈宇;保理业务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8 冯春燕;金融开放背景下我国银行的稳定性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9 黄晓彤;CD银行保理业务发展探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10 张千;内部控制视角下我国银行人员违规风险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039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6039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8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