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虚拟经济视角下金融危机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1 19:07
【摘要】:世界各国金融自由化推动了资产证券化和金融创新,结果却引起了虚拟资产的大规模扩张。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掀起了以“自由化”为特征的金融改革浪潮使得金融危机爆发的频率加快,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拉美债务危机、欧洲货币危机和亚洲金融危机等,这些金融危机共同的特点是危机产生的危害主要局限于局部范围,并没有扩散至全球。而爆发于2007年的美国金融危机则与以往不同,它起源于美国,蔓延至全球,最终对世界各国的经济体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这次金融危机造成的破坏超越了以往所有的金融危机。虽然危机爆发已经过去三年了,在世界各国的通力合作之下,世界经济在坎坷中不断前进,但是留下很多问题等待我们去思考,现实迫切要求我们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 通过对近几次金融危机的分析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危机产生的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因素,即虚拟经济过度膨胀。虚拟经济是一把“双刃剑”,它起初是在实体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了,它依附并服务于实体经济。但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黄金非货币化使美元摆脱了束缚成为制度化的国际货币,导致了美元对全世界提供了流动性扩张。在全球流动性膨胀的过程中,虚拟经济规模快速加大,源源不断的资金流入了证券市场和金融衍生品市场,最终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由于虚拟经济具有波动性特征,这使原本就脆弱的金融系统出现崩溃的可能性大大提高。而在虚拟经济领域中,场外金融衍生品交易由于其高杠杆和高风险,使之成为引发本轮金融危机的引爆点。 本文以美国金融危机为背景,从虚拟经济视角对金融危机进行理论研究,其意义在于:本文研究了世界经济虚拟化趋势及其高风险性,从理论上丰富和揭示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联性,指出虚拟经济不能脱离实体经济而发展;由于“金融窖藏”的存在,现代货币数量理论必须考虚拟经济因素,考虑货币在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的流动,这丰富了货币数量理论的同时也为政府制定货币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从理论上揭示了场外衍生交易高风险性是造成本轮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指出了金融创新给世界经济带来繁荣的同时也埋下了危机的种子,所以政府必须加强对场外衍生品交易的监管。 全文共分七章。第一章为导论,主要对论文选题背景、研究意义、论文结构、研究方法和论文创新等进行概括性说明;第二章对虚拟经济和金融危机的概念进行界定,分析了金融危机的特征、表现形式和金融危机理论,以及虚拟经济的特征和发展阶段,最后揭示了虚拟经济和金融危机之间的联系;第三章从宏观层面解释了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即不协调性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常态,所以金融危机不可避免;第四章从中观层面解释金融危机的原因,即经济虚拟化使原本脆弱的金融系统更加容易崩溃;第五章从微观层面解释了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即场外金融衍生交易的高杠杆性和缺乏监管,使之成为金融危机爆发的源头;第六章对美国金融危机做了案例分析,验证了上文中对虚拟经济条件下金融危机理论研究;第七章研究了在虚拟经济环境下,中国如何防范金融风险,加强金融市场安全,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论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本文构建了虚拟经济视角下金融危机的研究框架,该框架由三个层次组成:在宏观层面上,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非协调性是引发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中观层面上,由于经济虚拟化加大金融脆弱性,从而引发金融危机;在微观层面上,论文研究重心集中到虚拟经济领域中的场外金融衍生品交易环节,由于它具有高风险和难监管的特征,往往成为金融危机的源头。 第二,通过研究分析这次美国金融危机,论文揭示了与以往金融危机不同的新的特征和表现形式。以往的金融危机主要表现在实体经济领域,危机范围也是局部的,而本次金融危机产生于虚拟经济领域,危机的范围更是波及到了全世界几乎所有的国家。这次危机也论证了金融危机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金融危机理论也需要不断的补充更新。 第三,针对当前经济体系中虚拟经济逐步超越实体经济的现实,论文提出传统的货币理论已经不能完全解释当前的经济现象的观点,在论文中我们尝试将虚拟经济部门和实体经济部门结合起来研究货币循环机制和金融窖藏,为解释这次美国金融危机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也为政府在制定货币政策市提供参考。 第四,本文提出经济虚拟化的两个主要表现形式:一是产业空心化,是在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经济现象,二是金融衍生品膨胀,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金融衍生品是实现金融深化的重要工具,它的建立和完善有助于健全市场架构,同时又可以通过基础市场融资规模的扩大来提高融资效率。这两者本身并不会产生金融危机,但是当经济出现产业结构缺口和衍生品泛滥时,它所产生的破坏力是任何国家都难以承受的。
【学位授予单位】:南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224;F831.5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Gerrit Zalm;;请银行悲观一些[J];竞争力;2009年12期

2 巴曙松;;救企业近 救银行远[J];竞争力;2009年03期

3 廖正云;;金融危机启示[J];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2011年06期

4 飘万芳;;爱国者说[J];公关世界;2009年03期

5 李超群;;虚拟经济膨胀对我国收入差距拉大的实证分析:1993~2009年[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6 类承曜;;这次真的不一样吗[J];中国金融;2011年16期

7 黄瑞玲;黄忠平;;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危机溢出和跨国传导[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李德荃;;虚拟经济必须服务于实体经济[J];领导之友;2011年08期

9 王永利;;准确把握危机影响 积极应对趋利避害[J];国际金融;2008年12期

10 逯进;陈阳;郑立民;;金融危机对我国东部沿海城市经济的影响——以青岛市为例[J];城市;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辛程;;美国引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说明了什么?[A];忘年交书简二集[C];2010年

2 吴勤学;王晓芳;;美国金融危机成因的经济学分析[A];生产力理论创新与社会实践--中国生产力学会第15届年会暨世界生产力科学院(中国籍)院士研讨会文集[C];2010年

3 马秀贞;;青岛国有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主要做法与启示[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9年

4 管晓华;;浅谈海事机构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A];第六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航运分论坛暨江苏省航海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张岐山;;浅谈金融危机对碳酸镁市场的影响[A];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钙镁盐分会镁盐生产与发展研讨会专题报告汇编[C];2008年

6 谢石生;;金融危机下广州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A];2009中国海洋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张杰;;经济高速增长下的流动性过剩与金融危机[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8 毕研勤;;我国制造业应对金融危机策略[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9年

9 孙涛;;应对金融危机应进一步加快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10 田辰山;;金融危机与文化问题[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化解危机的文化之道——东方智慧”中文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江喜科;金融危机对中美实体经济与消费体系影响几何?[N];中国企业报;2008年

2 潘正彦 上海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防止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N];财会信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王哲邋高洪艳;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实体经济剪影[N];中国贸易报;2008年

4 钟赫;金融危机波及实体经济 中国已初显端倪[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5 记者王鹏权;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美国实体经济[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李志石;工博会:做强实体经济 应对金融危机[N];国际商报;2008年

7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刘q

本文编号:27778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7778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2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