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论金融衍生品交易监管的国际合作

发布时间:2020-09-05 12:21
   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快速发展,打破了传统的国际金融市场格局,不仅改变着全球金融市场,甚至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由于金融衍生品作为金融创新的重要代表,具有高度复杂性,使得其难以被理解和驾驭,在给社会带来巨大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极高的风险;加之其高杠杆性的特性,又会导致风险可能迅速蔓延,进而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在此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中,金融衍生品交易对危机的扩大和蔓延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因此,置身于金融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探讨如何对金融衍生品交易进行更为合理、有效的监管,如何开展国际间的监管协调与合作,有效地降低金融全球性风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本文的研究以金融衍生品交易监管的国际合作为主线展开,以现有的国际监管合作为研究重点,通过对监管合作方面的现状分析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现行金融衍生品交易监管监管合作模式和我国开展监管国际合作的建议。全文除引言外,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概括了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发展现状,并就国际组织及各国对金融衍生品的不同定义进行对比分析,进而明确界定了金融衍生品的概念,并对其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从理论和现实两个角度分析了对金融衍生品交易进行法律监管的国际合作的基础,进而通过阐述国际清算银行、国际互换与衍生工具协会、证监会国际组织等国际组织在开展金融衍生品交易监管的国际合作取得现有成果,为正确理解如何完善和构建新的监管合作机制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分析了金融衍生品交易监管国际合作面临的困境。评析监管合作的现状,主要对监管合作的思维层面、国际合作机制、具体监管规则协调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探究开展金融衍生品交易监管国际合作困境存在的根本原因,从而在吸取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为金融衍生品交易监管的国际合作机制的构建寻求新的思路和突破点。 第三部分提出完善金融衍生品交易监管的国际合作机制的建议。虽然各国已经达成了开展监管国际合作的共识,但是还需要进一步统一监管理念和监管逻辑。通过建立双边、区域性和全球性不同层次的金融衍生品交易监管的国际体系,协调具体监管规则,以对金融衍生品交易有效监管。 第四部分在联系中国金融衍生品交易监管合作的情况和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指出我国监管合作需要进行改善之处,寻求我国金融衍生品监管国际合作体系构建的理论支持及实践佐证,并从提出完善我国金融衍生品监管的国际合作制度的具体建议。
【学位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F83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英英;张勇;吴润衡;;金融衍生品风险评价方法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S1期

2 王利,江孝感;我国推出股指期权的可行性探讨[J];现代管理科学;2005年12期

3 王若平;;国际金融衍生品风险的防范及启示[J];华北金融;2006年11期

4 杨婧寒;;浅谈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J];现代商业;2008年36期

5 黄薇;;浅析我国金融衍生品的发展过程[J];时代经贸(下旬刊);2008年12期

6 谢莉莉;;我国小额信贷的风险管理研究[J];经营管理者;2009年08期

7 尹一珉;;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浅议——兼论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启示[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9年05期

8 安子铮;;中资企业金融衍生品投资困境与对策研究[J];海南金融;2009年10期

9 陈建宁;;浅论金融衍生品的套期保值功能[J];经济师;2009年09期

10 邵秋琪;;上市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运用价值效应研究[J];财会通讯;2009年2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博;;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衍生品定价的法律规制[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中)[C];2011年

2 游桂云;荆艳妮;;从金融衍生品的异化角度分析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3 王红艳;王亮;王克勤;;九、中央企业金融衍生品风险管理的实例分析[A];2010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王建辉;;灰色灾变理论在气候类金融衍生品价值评估中的应用[A];第19届灰色系统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何永贵;白洁;黄仁辉;韩月娥;;基于案例推理的金融衍生品风险评价的研究[A];200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赵于平;郑羌;;资产证券化与广电行业增值策略[A];数字电视产业与三网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赵于平;郑羌;;资产证券化与广电行业增值策略[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8 鞠立新;;论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与国际金融危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阈中的若干剖析[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9 钱津;;第二十八章 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央企的经营战略调整[A];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企业发展: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度报告(2009~2010)[C];2009年

10 滕晓东;;基于金融危机视角的资本市场政府管制研究——兼评政府审计“免疫系统论”[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卢静思;四川电网加强市场交易监管[N];西南电力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许浩;“罪”与“非罪”一线间 黄金交易监管“无法可依”[N];中国经营报;2011年

3 国信证券研究策划中心 管文浩;基金交易监管有待改进[N];中国证券报;2001年

4 记者 冯娟;股指期货最有条件推出[N];上海金融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苗野;金融衍生品前景看好[N];财会信报;2006年

6 潘清;金融衍生品走近中国资本市场[N];经理日报;2006年

7 ;巴曙松: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应遵循三大准则[N];民营经济报;2006年

8 记者  杨东辉;中国应大力发展金融资本市场[N];期货日报;2006年

9 记者  宋雪芬;金融衍生品大会筹备工作正有条不紊进行[N];期货日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张汉青邋陈圣莉;金融衍生品市场大发展序幕已经拉开[N];经济参考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飞;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非完备性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吴云峰;金融创新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吴云峰;金融创新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4 王石;中国金融衍生品研究与中国期货市场实践[D];吉林大学;2006年

5 冷平生;金融衍生品结算体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6 郭晔;“有限理性”框架下证券交易监管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7 黎灿兵;电力监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6年

8 周玲玲;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投资银行变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余保福;银行业关联交易及其规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10 汪洋;虚拟经济视角下金融危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晓岑;论金融衍生品交易监管的国际合作[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2 陈颖;中国涉外金融衍生品交易监管缺陷及其法律问题[D];复旦大学;2010年

3 陈骏俊;国际金融衍生品监管比较研究及对我国相关立法的启示[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4 喻开志;金融衍生品的风险投资[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5 李晓宁;金融衍生品的法律监管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陈鹏举;日本金融衍生品市场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7 王彦;我国金融衍生品的政府监管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8 彭新幸;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9 宋晓琳;金融衍生品的外部效应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欢欢;期权类金融衍生品的国际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130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8130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9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