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家与地区实际汇率购买力平价的实证检验
发布时间:2020-10-12 07:47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对汇率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而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PP)理论是汇率决定理论的基础理论,因此,对购买力平价进行实证研究一直是国际上经济学者研究关注的焦点之一。购买力平价理论以一价定律为基础,认为某种货币的价值取决于其所具有的购买能力,其特点是直观、易于理解。尽管购买力平价理论成立的条件较为严格,但它在汇率决定理论中一直占有基础而又重要的地位,人们对它的实证检验也一直没有停止过,几乎每一种新的计量学方法一出现,都会马上被经济学家用于对PPP的实证研究。购买力评价从早期的OLS检验到单位根、协整检验,再到运用长期数据和面板数据,最近十年非线性方法研究等等。购买力平价如此频繁地被经济学家检验是因为购买力平价对于现实经济具有很多重要的应用意义,如预测金融危机、作为汇率名义锚及判断汇率错配等等。 本文选取了中国、印度、日本、韩国、中国香港和新加坡6个亚洲国家与地区为研究对象,为了解决单位根检验低效的问题,对所选的国家与地区实际汇率的样本(均采用年度数据)进行了最大程度的扩充。首先采用传统的ADF检验对实际汇率进行检验,并讨论了ADF检验的低效问题,然后采用DF-GLS方法进行了检验,并对通过单位根检验的人民币与韩元的实际汇率建立AR(1)模型,进行参数估计与统计检验,最后计算人民币与韩元实际汇率的半衰期与均衡实际汇率。全文分为六章。 第一章主要介绍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概述前人的研究成果,总结本文的基本思路与结构。 第二章首先介绍了一价定律,在此基础了介绍了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然后解释了相对购买力平价的三种检验形式,并分析在购买力平价检验中需要注意的价格指数选取问题和半生命周期的含义与计算公式。 第三章首先回顾了购买力平价实证检验早期研究、实际汇率随机游走假设及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长时段数据研究、面板数据研究和非线性模型研究的6个阶段。然后介绍了在PPP实证研究中具有极大影响的Rogoff困惑问题,即实际汇率如此之慢的收敛速度(3-5年的半生命周期)与其短期大幅度的波动是不符的。最后总结了国内外关于购买力平价检验的最新进展。 第四章首先介绍样本数据选取的标准与数据的来源,并对6个国家与地区的年度实际汇率作图并简单分析,然后采用ADF检验的方法进行检验,得到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中国和韩国可以拒绝序列含有单位根的假设从而支持购买力平价成立的结论。进一步对ADF检验低效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采用检验势更好的DF-GLS方法进行检验,得到在5%和10%的显著性水平下均只有韩国可以拒绝序列含有单位根的假设从而支持购买力平价成立的结论。 第五章首先简单介绍AR(p)模型在时间序列模型中的运用,其次对中国与韩国的名义汇率和汇率制度改革进行分析,再次建立AR(1)模型并进行统计检验,最后计算实际汇率的半生命周期和均衡解。发现AR(1)能够很好地说明人民币实际汇率的长期生成过程,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半衰期为4.72年,存在Rogoff困惑问题,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的自然对数为15.34184,人民币被严重高估;韩元实际汇率的半衰期为0.611986年,均衡实际汇率的自然对数为9.895436,韩元被高估。 第六章为结论与相关的解释以及政策建议。第一,亚洲国家与地区不能很好的支持PPP成立的原因与样本容量和价格指数的构造有关。第二,实际汇率随机游走的过程可以由购买力平价的有效市场论解释。第三,漫长的传导速度可能是与我国不发达的外汇交易市场、汇率制度与物价的传导机制有关。第四,应对人民币实际汇率所处状态有清醒的认识,避免受外界的影响,不应盲目对人民币进行升值,重要的是应致力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在已有的实证研究主要是以西方发达工业国家为主,而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和亚洲发达国家和地区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选取了在世界具有重要影响的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体中国与印度,和日本、韩国、中国香港和新加坡4个亚洲发达国家与地区为研究对象,丰富了购买力平价实证检验的范围。 (2)为了解决单位根检验低效的问题,本文对所选的国家实际汇率的样本进行了最大程度的扩充,最大的样本跨度长达61年。以前发展中国家或亚洲国家的购买力平价检验,往往使用10-20年的数据,而且月度数据居多,本文采用长期年度数据检验不失为一种新的尝试。 (3)ADF检验有较明显的低效问题,本文采用了DF-GLS方法进行单位根检验,该方法使用GLS退势后的广义差分序列的DF统计量进行检验假设,并且通过模拟试验发现DF-GLS检验的势明显高于DF的势。将这种方法用于实际汇率购买力平价检验的国内文献也很少见。 (4)半衰期(HLS)是对时间序列模型的单位扰动其影响消散到一半所需的时间。通过对实际汇率半衰期的计算,可以判断实际汇率偏离购买力平,价的持久性及收敛速度。本文通过对人民币实际汇率建立时间序列模型,发现AR(1)能够很好地说明人民币实际汇率的长期生成过程。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半衰期为4.72年,存在Rogoff困惑问题。 文章的不足与改进的方向:首先,在数据的取得上,限于条件,时间跨度上也只是30-60年的数据,价格指数上也没有完全统一。其次,检验技术上,虽然DF-GLS检验有不错的效果,但是国际上最近几年流行的断点的单位根检验出于本身理论还是进一步发展的原因没有采用。再次,对于实际汇率的模拟中,虽然AR(1)可以很好地解释人民币实际汇率的生成,但是韩元的生成过程并不能用简单的AR(p)模型来描述,进一步尝试非线性模型也是本文的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学位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F833;F22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文章基本思路与结构
1.3.1 文章的基本思路
1.3.2 本文的结构
2 购买力平价理论简介
2.1 绝对购买力平价与相对购买力平价
2.2 相对购买力平价的三种检验形式
2.3 购买力平价检验中价格指数的选择问题
2.4 购买力平价检验中半生命周期的概念
3.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实证检验的演变和发展
3.1 购买力平价实证检验的6个阶段
3.1.1 早期的简单回归分析
3.1.2 检验实际汇率的非稳定性:单位根检验、方差比检验和分整检验
3.1.3 购买力平价的协整检验
3.1.4 使用长时段数据克服低效问题
3.1.5 使用面板数据解决低效问题
3.1.6 非线性动态模型
3.2 ROGOFF困惑
3.3 购买力平价理论实证研究的新进展
3.3.1 国外文献
3.3.2 国内文献
4 亚洲国家(地区)购买力平价的实证检验
4.1 数据的获得和分析
4.2 传统的平稳性检验(ADF检验)
4.2.1 ADF检验简介
4.2.2 ADF检验结果
4.2.3 ADF检验势的问题
4.2.4 DF-GLS检验
5 中国与韩国实际汇率时间序列建模
5.1 AR(P)模型简介
5.2 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建模
5.2.1 人民币名义汇率与汇率制度演变
5.2.2 模型的建立与检验
5.3 韩元实际汇率建模
5.3.1 韩元名义汇率与汇率制度演变
5.3.2 模型的建立于检验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与解释
6.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37860
【学位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F833;F22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文章基本思路与结构
1.3.1 文章的基本思路
1.3.2 本文的结构
2 购买力平价理论简介
2.1 绝对购买力平价与相对购买力平价
2.2 相对购买力平价的三种检验形式
2.3 购买力平价检验中价格指数的选择问题
2.4 购买力平价检验中半生命周期的概念
3.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实证检验的演变和发展
3.1 购买力平价实证检验的6个阶段
3.1.1 早期的简单回归分析
3.1.2 检验实际汇率的非稳定性:单位根检验、方差比检验和分整检验
3.1.3 购买力平价的协整检验
3.1.4 使用长时段数据克服低效问题
3.1.5 使用面板数据解决低效问题
3.1.6 非线性动态模型
3.2 ROGOFF困惑
3.3 购买力平价理论实证研究的新进展
3.3.1 国外文献
3.3.2 国内文献
4 亚洲国家(地区)购买力平价的实证检验
4.1 数据的获得和分析
4.2 传统的平稳性检验(ADF检验)
4.2.1 ADF检验简介
4.2.2 ADF检验结果
4.2.3 ADF检验势的问题
4.2.4 DF-GLS检验
5 中国与韩国实际汇率时间序列建模
5.1 AR(P)模型简介
5.2 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建模
5.2.1 人民币名义汇率与汇率制度演变
5.2.2 模型的建立与检验
5.3 韩元实际汇率建模
5.3.1 韩元名义汇率与汇率制度演变
5.3.2 模型的建立于检验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与解释
6.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松明,宛圆渊;多国购买力平价模型及其对人民币长期均衡汇率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1年05期
2 刘墨海;;人民币汇价问题[J];经济研究;1988年11期
3 张晓朴;人民币均衡汇率的理论与模型[J];经济研究;1999年12期
4 陈建梁;评人民币汇率调整的理论依据——兼评实际汇率分析法[J];经济研究;2000年01期
5 易纲,范敏;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及走势分析[J];经济研究;1997年10期
6 谢赤,戴克维,刘潭秋;基于STAR模型的人民币实际汇率行为的描述[J];金融研究;2005年05期
7 张晓朴;购买力平价思想的最新演变及其在人民币汇率中的应用[J];世界经济;2000年09期
8 王志强,齐佩金,孙刚;人民币汇率购买力平价的界限检验[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年02期
9 曲凤杰;;从管理浮动到自由浮动:韩国汇率制度转型的经验及启示[J];新金融;2007年08期
10 张弢,徐剑刚,唐国兴;偏离购买力平价的非线性均值复归[J];系统工程学报;2002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国希;人民币实际汇率购买力平价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378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837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