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效应分析
发布时间:2020-12-17 23:24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我国于1984年确立了中央银行体制。至今,我国货币政策历史也不过二十几年。改革初期,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财政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作用也随之逐步减弱。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时,我国宏观调控甚至出现了货币政策“独挑大梁”的局面,但在此之前的货币政策执行效果并不理想。1998年以后,经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冲击,有效需求不足,出现通货紧缩,为拉动经济增长,政府扩大财政支出,加大政府投资力度,避免了经济的硬着陆,此时财政政策则重新成为宏观经济调控主要手段。2007年经济出现过热迹象,2008年初实行“双紧”的宏观调控政策,存款准备金率甚至调至历史最高水平,而此时恰逢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迅速恶化,伴随着对外贸易的骤减,我国经济迅速下滑。紧接着一系列的经济刺激财政计划出台,货币政策也迅速转向,因存在政策时滞,紧缩政策效果并不能迅速消失,扩张政策也未即刻显现,经济并没有迅速回暖。虽然从当前情况来看,扩张的宏观调控效果已经逐步显现,经济趋于企稳,经济初步显示回暖迹象,但是纵向地看,我国经济仍然经历了巨大起伏。纵观我国货币政策历史,货币政策宏观调控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可能...
【文章来源】: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0走势图单位:亿元同样利用估计出潜在产出绝对值求潜在产出的坏比增长速度,处理后的序
0.353192220.088045554.011491110.一1.10597770.08804555一12.561444,Z统计量两个系数均显著,表明SHIBOR同时表明(19)描述的短期约束形式是成立果如下图: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效应分析上图所示,AR单位根均在单位圆内,本文所建立的三维的SVAR(2)是稳定,可以用于制作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并进一步分析货币政策效应。4.4.7脉冲响应函数估计与结果分析
本文编号:2922893
【文章来源】: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0走势图单位:亿元同样利用估计出潜在产出绝对值求潜在产出的坏比增长速度,处理后的序
0.353192220.088045554.011491110.一1.10597770.08804555一12.561444,Z统计量两个系数均显著,表明SHIBOR同时表明(19)描述的短期约束形式是成立果如下图: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效应分析上图所示,AR单位根均在单位圆内,本文所建立的三维的SVAR(2)是稳定,可以用于制作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并进一步分析货币政策效应。4.4.7脉冲响应函数估计与结果分析
本文编号:29228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922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