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中的政府行为及对制度效率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12-24 05:52
农村金融体系与一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各国在本国金融制度变迁过程中尤为重视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纷纷在政府扶持下建立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合作金融组织和农业保险公司等共同参与的多层次、高效率的农村金融市场。在政府主导型强制性制度变迁的背景下,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同样离不开政府行为的影响。不管是恢复中国农业银行、深化农村信用社的产权制度改革,还是推行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试点,均由政府主导并推动。农村金融制度变迁中的政府行为能够降低变迁成本和达到预期制度安排所需时间,但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政府行为还导致农村金融体系出现金融服务供求失衡、合作制异化等问题,并对整体制度效率产生不利影响。我们在政府行为对农村金融制度变迁及制度效率影响问题上首先从理论出发,借鉴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相关理论对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现状进行分析。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我们以山东省农村信用社为例,运用比较分析、数据包络分析等实证方法检验政府行为对我国农村金融制度效率的影响情况。实证分析表明,政府行为确实能够对制度效率产生一定影响,但影响范围有限,农村金融制度效率的提高需要农村信用社等农村金融机构从自身出发,提高经营管...
【文章来源】:山东财经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2003一2008年我国农村信用社各项存贷款余额(单位:亿元)
lll翻目存贷差差673222805111}59255596599911045551408000~~~存款余额额23710002728999276066630341113516777415299922241222227449一一图32003一2008年我国农村信用社各项存贷款余额(单位:亿元)3.农村金融机构发放信贷资金量与农村地区实际资金需求错位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呈现资金需求量大、需求范围广等特点,除传统种养殖业外,农副产品加工、生态农业建设、农业技术改造、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改善等方面也都存在较大的资金需求,这部分需求中仅有一小部分能够通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农资金得到满足,其余大部分需求必须通过银行信贷、农户自筹等方式解决。在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非正规金融机构经营活动合法化、规范化之前,银行信贷是农村地区获得资金支持的主要渠道,然而有数据表明农村地区实际资金需求中仅有约1/4能够通过银行信贷途径得到满足,资金不足成为困扰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创新农村金融制度,完善农村金融市场——基于农村改革开放30年[J]. 王家传,李学春. 山东经济. 2009(05)
[2]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现状与途径[J]. 王家传. 东岳论丛. 2009(02)
[3]中国农村金融功能发挥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 李学春,王家传. 生产力研究. 2009(03)
[4]农信社央行专项票据置换的政策效应评估——基于安徽亳州的实证分析[J]. 董晓林,褚保金,杨晓蓉. 金融研究. 2008(09)
[5]山东省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绩效评价的实证研究[J]. 宋磊,王家传. 农业经济问题. 2007(08)
[6]我国农村资金融量问题分析[J]. 阮小莉,王尊峰. 农村经济. 2007(03)
[7]我国农村金融效率实证分析[J]. 谷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5)
[8]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中的政府干预[J]. 陈雪飞.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6(04)
[9]我国农村融资现实审视与制度重构[J]. 中国人民银行上饶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金融研究. 2006(01)
[10]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评价[J]. 谢平,徐忠,沈明高. 金融研究. 2006(01)
博士论文
[1]苏北地区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的实证研究[D]. 许国玉.南京农业大学 2008
本文编号:2935107
【文章来源】:山东财经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2003一2008年我国农村信用社各项存贷款余额(单位:亿元)
lll翻目存贷差差673222805111}59255596599911045551408000~~~存款余额额23710002728999276066630341113516777415299922241222227449一一图32003一2008年我国农村信用社各项存贷款余额(单位:亿元)3.农村金融机构发放信贷资金量与农村地区实际资金需求错位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呈现资金需求量大、需求范围广等特点,除传统种养殖业外,农副产品加工、生态农业建设、农业技术改造、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改善等方面也都存在较大的资金需求,这部分需求中仅有一小部分能够通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农资金得到满足,其余大部分需求必须通过银行信贷、农户自筹等方式解决。在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非正规金融机构经营活动合法化、规范化之前,银行信贷是农村地区获得资金支持的主要渠道,然而有数据表明农村地区实际资金需求中仅有约1/4能够通过银行信贷途径得到满足,资金不足成为困扰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创新农村金融制度,完善农村金融市场——基于农村改革开放30年[J]. 王家传,李学春. 山东经济. 2009(05)
[2]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现状与途径[J]. 王家传. 东岳论丛. 2009(02)
[3]中国农村金融功能发挥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 李学春,王家传. 生产力研究. 2009(03)
[4]农信社央行专项票据置换的政策效应评估——基于安徽亳州的实证分析[J]. 董晓林,褚保金,杨晓蓉. 金融研究. 2008(09)
[5]山东省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绩效评价的实证研究[J]. 宋磊,王家传. 农业经济问题. 2007(08)
[6]我国农村资金融量问题分析[J]. 阮小莉,王尊峰. 农村经济. 2007(03)
[7]我国农村金融效率实证分析[J]. 谷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5)
[8]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中的政府干预[J]. 陈雪飞.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6(04)
[9]我国农村融资现实审视与制度重构[J]. 中国人民银行上饶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金融研究. 2006(01)
[10]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评价[J]. 谢平,徐忠,沈明高. 金融研究. 2006(01)
博士论文
[1]苏北地区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的实证研究[D]. 许国玉.南京农业大学 2008
本文编号:29351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935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