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中国通货膨胀率测度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2 00:12

  本文关键词:中国通货膨胀率测度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通货膨胀是由于价格持续上涨而引起货币不断贬值,人们购买力不断下降的一种经济现象。通货膨胀是一个世界性问题,无论在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在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影响经济正常增长的一个综合病症,而且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反复发作的顽症,,因此通货膨胀被各国政府和人民所共同关心。通货膨胀测度因而也成为国际统计学界和经济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通货膨胀是经济活动过程中多种相互联系和对立因素的综合反映,现有理论和文献关注视角不同,测度通货膨胀率的方法及结果各异。但不论采用什么方法,都必须根据货币所联系的经济活动对象来研究,否则便会使测度结果脱离实际。国内外现有文献中多样性研究视角和方法以及各种研究结果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借鉴依据和广阔的研究空间。 本文在现有国内外关于通货膨胀率测度的文献研究基础上,通过历年相关经济数据对各种测度方法做了实证分析,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比较了各种测度方法的特征和优劣,得出CPI是我国通货膨胀率测度的主要指标,重点对CPI的测度做了分析,并利用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等计量分析方法来筛选我国CPI的先行指标,并确定其先行期,从而构建了我国CPI的先行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充分提取了先行指标信息,并降低了先行综合指标体系的维度。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一是在国内外关于通货膨胀率测度的文献研究基础上对不同视角的通货膨胀率测度进行理论是实证上的分析比较;二是对影响通货膨胀率测度指标的理论进行了探究,并通过实证方法筛选出与CPI相关的主要的先行指标;三是对先行指标采用综合评价法来建立CPI预测模型;四是对通货膨胀率测度、CPI测度以及治理当前我国面临的通货膨胀提出相应政策框架及政策建议。 本文根据研究目的构建的应用型计量经济模型,具有如下特征:一是都是建立在严格的理论基础之上,建模目标以政策模拟、评价和预测为目的;二是模型的规模适中,不以追求大而全为目标,而是从实际出发,以分析模拟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建模的出发点;三是根据我国实际经济的特点建模;四是模型以严格的经济理论为基础,事先设定好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以计量经济方法为工具,进行必要的实证研究;五是力求研究方法的创新,在变量选择、模型框架等方面,均能进行适当的创新。
【关键词】:通货膨胀率 CPI测度 比较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224;F822.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6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9-10
  • 1.1.1 选题背景9-10
  • 1.1.2 选题意义10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10-12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0-11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1-12
  • 1.3 研究方法及思路12-13
  • 1.3.1 研究方法12
  • 1.3.2 研究思路12-13
  • 1.4 论文的创新和难点13-16
  • 1.4.1 创新点13-14
  • 1.4.2 难点14-16
  • 第二章 通货膨胀相关理论及测度指标综述16-24
  • 2.1 通货膨胀的定义16-17
  • 2.2 通货膨胀原理及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17-20
  • 2.3 通货膨胀率测度指标20-22
  • 2.3.1 价格测度指标20-21
  • 2.3.2 货币数量测度指标21-22
  • 2.4 价格指数的编制原理22-24
  • 第三章 不同视角下通货膨胀率的测度24-32
  • 3.1 从价格变动视角来测度24-25
  • 3.2 从货币数量视角测度25-32
  • 第四章 不同视角下的中国通货膨胀率的测度比较32-38
  • 4.1 依据价格变动视角测度的通货膨胀率的比较32-33
  • 4.2 依据货币数量视角测度的各类通货膨胀率的比较33-35
  • 4.3 价格变动视角与货币数量视角测度比较35-38
  • 第五章 影响CPI测度的先行指标实证分析38-60
  • 5.1 价格指数测度通货膨胀率的优缺点38-41
  • 5.1.1 CPI是测度通货膨胀率的主要指标38-40
  • 5.1.2 价格指数编制中存在问题40-41
  • 5.2 影响通货膨胀的指标选择41-42
  • 5.3 影响CPI测度的先行指标选取实证研究42-60
  • 5.3.1 CPI序列的平稳性检验42-43
  • 5.3.2 货币供应量先行指标选取的实证研究43-47
  • 5.3.3 信贷类先行指标选取的实证研究47-50
  • 5.3.4 工业类先行指标选取的实证研究50-53
  • 5.3.5 贸易类先行指标选取的实证研究53-55
  • 5.3.6 投资类先行指标选取的实证研究55-57
  • 5.3.7 其他先行指标选取的实证研究57-60
  • 第六章 CPI回归预测模型60-73
  • 6.1 主成份分析的基本思想60-68
  • 6.1.1 主成分分析概述60
  • 6.1.2 主成分分析的基本理论60-61
  • 6.1.3 主成分分析的应用条件61-62
  • 6.1.4 主成分分析主要应用领域及存在问题62-64
  • 6.1.5 主成分分析应用的改进64-68
  • 6.2 综合先行指标构建68-70
  • 6.3 协整和协整的检验70-72
  • 6.3.1 协整的概念70
  • 6.3.2 协整检验70-71
  • 6.3.3 CPI与综合先行指标协整分析71-72
  • 6.4 CPI预测模型实证分析72-73
  • 第七章 结论73-79
  • 7.1 CPI预测对宏观调控的政策建议73-75
  • 7.2 CPI统计方法的相关政策建议75-76
  • 7.3 治理当前我国通货膨胀问题的对策76-79
  • 参考文献79-82
  • 附表82-102
  • 致谢102-10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科研成果10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强;;欧盟的通货膨胀测度指标及借鉴[J];财经问题研究;2007年10期

2 张一耿;测定通货膨胀率的基本方法[J];财贸经济;1995年11期

3 林秀梅;主成分分析方法在经济应用中的误区[J];当代经济研究;1998年02期

4 宋锦剑;通货膨胀率的测定问题——论通货膨胀与物价指数的关系[J];当代经济科学;1993年03期

5 陈述云;对多指标综合评价的主成分分析方法的改进[J];川东学刊;1995年02期

6 杨立勋;王鹏;;不同视角下中国通货膨胀率测度比较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1年11期

7 周宏山;李琪;;中国通货膨胀率及其波动关系分析[J];经济问题;2006年12期

8 李强;度量通货膨胀的指标研究[J];金融研究;1997年07期

9 徐永智;华惠川;;对主成分分析三点不足的改进[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6期

10 田晓兰;柳金甫;;用主成分分析法作综合评价时数据的预处理问题[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年05期


  本文关键词:中国通货膨胀率测度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99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3399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7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