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利率周期及政策效应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1 07:09
本文关键词:中美两国利率周期及政策效应的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利率是资金的时间价值,是资本这一特殊生产要素的价格,利率的调整对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都具有重要影响。70年代以来,国际范围内的经济金融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国际金融危机、非典型肺炎的全球性爆发、禽流感的蔓延、国际石油价格急剧攀升,等等,这些国际突发事件使得各国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冲击。各国政府为走出经济低谷,纷纷动用相应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调节宏观经济。因此,作为货币政策重要中间工具的利率被市场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频频使用,利率波动日益频繁,波动幅度逐渐扩大。 美国是世界上最重要、最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它的金融制度是西方国家中最主要的金融制度之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使得利率越来越国际化,美联储的每一次利率调整都会在学术界和实务界引起极大反响。作为美国中央银行的联邦储备体系,其运用利率工具通过市场力量来影响金融市场的借贷成本,,进而影响实际经济活动,它在制定和执行利率政策以控制宏观经济运行方面表现出的技巧是值得我们重视的。因此,比较研究中美两国利率波动周期及政策效应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研究和总结美联储利用利率政策间接调控宏观经济的某些一般性经验,对我国建立间接调控的利率政策体系是有意义的。特别是1996年以来,央行在国内经济形势差强人意的背景下,频频撬动利率杠杆,引得越来越多学者把利率作为影响社会经济的重要政策变量加以研究。 本文参考了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在对它们进行归纳梳理和去粗取精的基础上,自出新意,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主要从中美两国利率波动周期及宏观政策效应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以期对我国利率
【关键词】:利率周期 利率波动 利率政策 政策效应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F822;F827.12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8
- 0 导论8-14
- 0.1 选题背景及意义8-9
- 0.2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9-11
- 0.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其结构安排11-12
- 0.4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12-14
- 1 中国利率政策的实施概况及波动周期14-23
- 1.1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利率政策14-15
- 1.1.1 建国之初的利率政策14
- 1.1.2 1958-1976年的利率政策14-15
- 1.2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利率政策15-23
- 1.2.1 1979-1989年的利率上调时期15-17
- 1.2.2 1990-1992年的利率下调时期17
- 1.2.3 1993-1995年的利率上调时期17-18
- 1.2.4 1996-2002年的利率下调时期18-19
- 1.2.5 2003年起的利率上调时期19-23
- 2 美国利率政策的实施概况及波动周期23-32
- 2.1 二战之前的美国利率政策23
- 2.2 二战之后的美国利率政策23-32
- 2.2.1 50-70年代的低利率政策23-26
- 2.2.2 80年代起的高利率政策26
- 2.2.3 90年代起的中性利率政策26-28
- 2.2.4 进入21世纪以来的利率政策28-32
- 3 中美两国利率波动的特点及宏观效应32-39
- 3.1 美国利率波动的特点及宏观效应32-35
- 3.1.1 小幅频调32
- 3.1.2 利率调节的间接性32-33
- 3.1.3 利率调节的超前性33
- 3.1.4 利率调节的灵活性33-34
- 3.1.5 利率政策效应显著34-35
- 3.1.6 中央银行更关注官方利率的告示效应35
- 3.2 中国利率波动的特点及宏观效应35-39
- 3.2.1 利率调节的僵化性35-36
- 3.2.2 利率调节的直接性36
- 3.2.3 利率调节的滞后性36-37
- 3.2.4 利率调节的非独立性37
- 3.2.5 利率政策效应不显著37-39
- 4 中美两国利率政策效应差异的原因探析39-62
- 4.1 利率结构上的差别39-48
- 4.1.1 中国的利率结构39-41
- 4.1.2 美国的利率结构41-45
- 4.1.3 中美利率结构的比较分析45-48
- 4.2 利率机制内生性和外生性的差别48-50
- 4.2.1 美国利率机制的内生性48-50
- 4.2.2 中国利率机制的外生性50
- 4.3 利率传导机制的差别50-54
- 4.3.1 美国的利率传导机制51-52
- 4.3.2 中国的利率传导机制52-54
- 4.4 货币政策操作框架的差别54-55
- 4.5 微观经济主体对利率敏感性的差别55-57
- 4.5.1 中国微观经济主体的情况55-56
- 4.5.2 美国微观经济主体的情况56-57
- 4.6 美联储地位和中国人民银行地位的差别57-62
- 4.6.1 美联储的地位57-59
- 4.6.2 中国人民银行的地位59-62
- 5 得出的启示62-72
- 5.1 逐步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62-63
- 5.2 大力发展金融市场63-64
- 5.3 逐步确立利率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64-65
- 5.4 加强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协调性65-67
- 5.5 改善利率政策实施的微观基础67-68
- 5.6 建立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体系,形成合理利率结构68-69
- 5.7 重视利率调整时机的选择69-70
- 5.8 加强利率与汇率的协调70-71
- 5.9 加强其他经济手段的有效配合71-72
- 结论72-73
- 参考文献73-76
- 作者科研成果76-78
- 致谢78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联;郁彬;;基于谱分析的中美利率波动周期比较[J];上海金融;2011年1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杜江洁;中美利率政策及其宏观效应的比较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2 郁彬;利率波动周期与中美比较[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3 龚富琴;美国利率政策实践及基于宏观视角的效应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中美两国利率周期及政策效应的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65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356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