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货币政策协调性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17-05-12 08:20
本文关键词:中美货币政策协调性实证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全球化、一体化已经成为当今经济的主要特征。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从对外贸易占世界的比重来看还是从轨迹资本金的流动频繁程度来说,,世界经济的发展已经离不开中国,当然,中国的发展也离不开世界各国。各国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使得货币政策实施的溢出效应明显增加,一个国家的货币政策有可能会对全球的经济造成影响,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时期,美国连续两次的量化宽松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溢出效应的显著增加,使得各国中央政府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就不仅仅从自身的角度来考虑,而是从全球的角度来进行货币政策的需求管理。 在全球化的需求管理化模式下,各个国家的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就会更加的复杂和困难.国家在制定货币政策的时候必须正视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问题,既要维持本国经济的内部均衡,又要保证本国外部的均衡.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公开市场操作,这三项工具又各有特色,其猛烈程度和作用的机制都不相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选择货币政策工具的搭配变更加困难和重要。与此同时,其他国家溢出效应的存在,各个国家之间进行货币政策的协调变的非常重要。如果我们不主动的和其他国家达成国际协调的协议,只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那么我们就会永远的处于被动状态,经济也不会有良好的发展。为了保证我们在经济的大浪潮中稳而不倒,就必须积极主动和世界各国进行国际协调,增加国际上的沟通和联系。 本文主要分为6个部分。 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是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选择中美货币政策进行协调研究的意义、论文的结构安排以及创新和不足等。 第二章,本文的第二章主要是基本概念的界定和介绍。本文主要是研究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而货币政策有广义和侠义之分,货币政策的协调也三层意思,即国内的货币政策和其他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协调和国际协调。而在文章主要是研究广义的货币政策在国际之间的协调。本文在研究中,把汇率政策并入了货币政策里面,这是因为汇率政策的改变会通过贸易、直接投资和利率三个渠道来影响我国的货币政策。 第三章,中美货币政策协调的理论分析。中国作为典型的东方的发展中国家,其经济结构、消费倾向和投资结构于西方的美国有很大的差异。并且两者在很大程度有互补关系,比如说我国作为美元的最大储备国,美国的货币政策直接决定了我国外汇储备值的大小,而美国作为我国的主要出口国,我国货币政策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了美国进口的物价水平。这些因素都是中美货币政策需要协调的因素。 第四章,主要是中美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做实证检验。该章主要是通过对金融危机时期的中美的货币政策,来研究中美的货币政策工具对对方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通过用历史的数据来做实证研究分析,来说明中美货币政策协调的必要性。 第五章,中美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的实践。虽说我国目前没有建立和其他各国的明文协作条约,但是从中国在国际上行为来看,我国一直在为国际协调做努力,并且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逐渐增强,协调逐渐增加,程度逐渐加深。 第六章,主要是针对我国的国际协调的实践,来找出国际协调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国际协调 货币政策 溢出效应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822.0;F827.1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1 绪论10-16
- 1.1 选题的背景10
- 1.2 选题的意义10-11
- 1.3 文献综述11-14
- 1.3.1 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11-12
- 1.3.2 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12-14
- 1.4 结构安排14
- 1.5 创新和不足14-16
- 2 关于货币政策的一些概念的介绍16-19
-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16-17
- 2.1.1 货币政策16
- 2.1.2 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16-17
- 2.2 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内容17-18
- 2.2.1 货币政策的目标协调17
- 2.2.2 货币政策的手段协调17-18
- 2.3 货币政策协调的原则18-19
- 3 货币政策进行国际协调的必要性19-27
- 3.1 经济全球化提供了货币政策协调的背景19-20
- 3.2 中国的开放度使国际协调成为必要20-23
- 3.3 中美货币政策协调是两国互利共赢的需要23-27
- 4 中美货币政策进行国际协调必要性的实证研究27-32
- 4.1 研究方法、模型的介绍27-28
- 4.1.1 ADF 检验27
- 4.1.2 最小二乘法的介绍27-28
- 4.2 中国货币政策的“被动”地位28-32
- 5 中国所做的国际协调的实践32-36
- 5.1 与国际组织的协调合作32
- 5.2 亚洲金融危机时期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政策32-33
- 5.3 美国金融危机时期中美货币政策的协调33-36
- 5.3.1 金融危机时期美国所做的协调33-34
- 5.3.2 金融危机时期中国所做的协调34-36
- 6 货币政策国际协调存在的问题及建议36-40
- 6.1 货币政策国际协调存在的问题36-37
- 6.2 参与中美货币政策协调的对策37-40
- 参考文献40-42
- 后记42-43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4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增来;梁东黎;;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动态冲击效应研究——SVAR模型的一个应用[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年03期
2 刘玉贵;;人民币实际汇率水平的合理性评估:1994—2008[J];财经科学;2009年07期
3 黄济生;申琳;;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研究:1980—2005[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4 彭兴韵;施华强;;伯南克变革的基本方向——兼论美国货币政策的演化[J];国际经济评论;2007年03期
5 罗纳德·麦金农;曹红辉;王琛;;为什么中国的汇率要钉住美元:基于日元的历史分析[J];财贸经济;2007年01期
6 宋玉华;方建春;;中国与世界经济波动的相关性研究[J];财贸经济;2007年01期
7 马德功;汇率目标区理论回顾与展望[J];生产力研究;2003年06期
8 姜凌,韩璐;汇率目标区理论与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改革思路[J];经济评论;2003年02期
9 黄梅波;七国集团货币合作效果反思[J];世界经济;2002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岑丽君;经济周期协动及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中美货币政策协调性实证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92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359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