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政策性金融视角下的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7 23:35

  本文关键词:政策性金融视角下的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区域金融 政策性金融 商业性金融 协调发展


【摘要】:本文基于政策性金融理论视角,探讨了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的层次、内容及理论核心和内涵实质等基本理论体系及内容,提出并分析了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区域性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方法。结合我国西部、中部、东部等不同区域实际,以及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的不同经济金融发展环境,提出了推进我国区域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协调发展的主要途径和政策建议。
【作者单位】: 辽宁大学国际金融研究所;
【关键词】区域金融 政策性金融 商业性金融 协调发展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农村政策性金融制度创新的社会学研究”资助项目(10YJA840042)
【分类号】:F832
【正文快照】: 一、引言区域金融发展问题是近些年才日益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可以说,区域金融研究有着现实的经济背景,也具有很强的中国特色〔1〕。事实上,许多国家也都将区域金融发展作为促进其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2〕。综观国内外有关区域金融的研究文献,基于政策性金融理论,并从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伟;国外欠发达区域金融发展比较——兼谈中国西部大开发之金融观[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2 阿拉腾高娃;行政性与非政策性金融悖论:西部地区金融组织体系研究[J];金融研究;2002年07期

3 白钦先,王伟;政策性金融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的"六大协调均衡"[J];金融研究;2004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尹优平;中国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滨;齐昕;;甘肃省经济增长中资本配置效率的实证分析[J];北方经济;2009年04期

2 殷克东;孙文娟;;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动态综合评价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12期

3 陈灵;徐云松;;金融支持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西部地区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09期

4 王楠;;金融发展和城市投资行为的面板协整分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田霖;;中国保险业的区域协调发展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6 王力;周波;;金融中心建设与 地区经济增长的相关问题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04年06期

7 庞皓,李南成,史代敏;西南地区经济发展与金融运行的关联性分析[J];财经科学;2001年02期

8 艾洪德,徐明圣,郭凯;我国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07期

9 李靖宇,于艳;东北区域金融业协调发展的现实论证[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7期

10 田霖;;区域金融的协调发展与短板效应探析[J];财经研究;201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卢有红;彭迪云;;基于成长阶段的我国区域金融差异化发展定位[A];2008年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中部区域发展与理论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戴志敏;;江西金融体系协调发展模型构建及实证[A];2009年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贯彻国务院《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梁锐;王皓;;区域经济与区域金融相关性分析——基于广东省的实证分析[A];第十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8年

4 王琴梅;;矿产资源产权制度和定价制度的创新与东西部公平交易[A];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0次会议论文集(第四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松;东北地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效果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王阅微;深港金融合作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苏恒轩;中国寿险业区域协调发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4 黄桂良;区域金融发展收敛: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D];暨南大学;2011年

5 吴言林;金融发展中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融资因素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王毅;中国区域金融结构差异性分析[D];辽宁大学;2011年

7 邓淇中;区域金融生态系统运行效率及协调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8 石盛林;我国县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传导机理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9 史跃峰;金融和谐论[D];天津大学;2012年

10 莫媛;县域农村金融市场分割与金融发展[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平;中部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谢宗藩;中国农地金融制度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3 肖方国;青岛市金融业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陈志强;县域金融市场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5 彭瑛琪;江西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统计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张维花;产业集群持续成长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俊;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竞争力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孟然;天津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9 严丽娟;广西区域金融产业成长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10 齐梅英;我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康霖;要注重研究区域金融[J];财经科学;1995年04期

2 王爱俭;建立金融稳定协调机制的理论框架[J];财经科学;2005年01期

3 郭纹廷,王文峰;金融发展失衡的区域性分析[J];财经科学;2005年02期

4 殷孟波;贺向明;;区域资金渠道优化:理论与实证[J];财经科学;2006年06期

5 艾洪德,徐明圣,郭凯;我国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07期

6 李靖宇,于艳;东北区域金融业协调发展的现实论证[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7期

7 白钦先,王伟;开发性政策性金融的理论与实践探析[J];财贸经济;2002年04期

8 曹啸,吴军;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格兰杰检验和特征分析[J];财贸经济;2002年05期

9 王景武;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区域金融发展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5年10期

10 张建政;王爽爽;;“高增长”下的“低发展”——东北区域金融发展特征的数据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06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窦尔翔;西部开发中的金融协调战略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2 麦勇;金融自由化进程中的区域金融比较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3 荣先恒;金融资产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协调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杨大鹏;金融体系协调发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5 田霖;金融地理学视角下的区域金融成长差异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吴翔江;中国金融结构研究与区域差异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7 胡亮;金融深化与区域经济发展[D];吉林大学;2006年

8 李海海;中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敏;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2 张璐;中国区域间资本的流动性和流动效率实证分析(1979-2004)[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3 袁金芳;我国金融中介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6年

4 冯占民;湖北省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正华;东北地区区域金融成长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刘创刚;省际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承萍;和谐金融生态体系的构建及区域金融生态的改善[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8 张杨;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燕玲;关于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战略思考[J];乡镇经济;2003年12期

2 黄德权;;广东区域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开发研究;2008年03期

3 黄德权;;广东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广东商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胡平;孙华;吴有华;刘斌;崔海蓉;;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互动机制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0年12期

5 曾雪莲;程蕾;王祥;;2010年四川省区域金融发展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13期

6 高晓燕;孙晓靓;;我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06期

7 王永飞,顾小如;关于分开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探讨[J];西安金融;1994年04期

8 车辉;;发展政策性金融的必要性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6年33期

9 李从政;我国金融组织体系改革的历程和目标模式[J];经济师;2002年02期

10 张朝方;武海峰;;论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相互关系[J];商场现代化;2007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敏;;改革开放30年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变迁与发展[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8年

2 ;农业投融资问题[A];多学科在现代农业建设中交叉运用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邓岩;;基于制度均衡视角的农村金融制度创新思路[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4 郭明兰;;加快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 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5 尹晨;;中国农村金融改革和金融深化再解析——兼论中国农村金融再深化的可持续性[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战略思维(2011)[C];2011年

6 杨丽;;中国政策性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7 赵三志;;加强政策性金融单位诚信文化建设的思考[A];第五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湖北省)[C];2011年

8 汪祖杰;;区域金融安全指标体系及其计量模型的构建[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李具恒;杜万坤;王仑;;西安高新区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对策研究[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6-2007优秀论文集[C];2007年

10 钱方明;虞锡君;孙克;;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实证研究——以长三角16城市为例[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国旺;竞争多元化 产品多样化[N];中国财经报;2007年

2 艾洪德 等;东北振兴:政策性金融支持思考[N];中国财经报;2006年

3 刘克崮;关于我国政策性金融改革发展的思考[N];学习时报;2006年

4 高伟;健全农村金融体系迫在眉睫[N];中国证券报;2007年

5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货币理论与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杨涛;杨涛:政策性银行改革要避免走极端[N];民营经济报;2007年

6 杨涛;政策性银行改革要稳妥推进[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7 ;政策性银行改革势在必行[N];上海金融报;2007年

8 杨涛;政策性银行改革应稳妥推进[N];中国信息报;2007年

9 甘绍群 赵三志;加大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 增强工业反哺农业能力[N];粮油市场报;2005年

10 杨涛;政策性银行改革要避免走极端[N];上海证券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威;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协调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2 杜欣;中国金融非均衡发展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3 高晓燕;基于供给视角的农村金融改革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7年

4 肖科;中国政策性金融促进自主创新的有效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朱佶;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6 李军;中国农村金融“三元结构”制度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7 祝健;中国农村金融体系重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8 周光强;商业银行客户资产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9 田俊丽;中国农村信贷配给及农村金融体系重构[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10 张梅;中国金融发展的产业升级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晏岚;农业政策性银行发展商业性金融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2 干婷;关于在我国政策性银行中加强商业性金融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3 吴敬茹;开发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关系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4 时蕾;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职能完善与业务拓展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4年

5 刘卫国;我国农村政策性金融和商业金融协调发展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6 程雁;我国外贸金融支持体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7 高嵩;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路径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8 治晓冰;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及其法律地位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9 阮敏;中国政策性金融研究[D];中央财经大学;2006年

10 沈军彩;论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运用[D];苏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325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9325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3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