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农信社股份制改革:商业化经营、公司治理与市场定位

发布时间:2017-10-01 10:32

  本文关键词:农信社股份制改革:商业化经营、公司治理与市场定位


  更多相关文章: 农信社 股份制改革 合作金融 商业化


【摘要】:合作金融体制与商业化经营的矛盾是我国农信社合作制经营失败的根本原因,农信社由合作发展到目前既非股份制亦非合作制的"四不像"现象存在着"去成员化"的内在机理。农信社推行股份制改革是破解合作金融商业化困境的必然之举,但这一改革却无法实现公司治理和农村金融发展的均衡。农信社通过股份制改革会强化来自内部治理和外部市场竞争的双重硬约束,使之在"三农"金融市场定位内部进行市场细分和结构调整,即缩小对传统农户的信贷供给,转而增加对商业化农户、农村企业和组织以及其他为农业服务的经济组织的金融供给,作为农业生产基本单位的农户的金融需求抑制进一步深化。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农信社 股份制改革 合作金融 商业化
【基金】:吉林大学“985工程”项目
【分类号】:F832.35
【正文快照】: 一、引言农村信用社一直是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多年来理论界对农信社在合作制、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的组织形式选择问题上争议颇多。有的学者主张要以合作制形式还原农信社[1]。有的学者认为农信社是国家为了体现其扶助农业的意愿而建立的特殊农贷安排,但农信社与合作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谢平;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体制改革的争论[J];金融研究;2001年01期

2 阮红新;;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控制权转移问题[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张杰;解读中国农贷制度[J];金融研究;2004年02期

4 刘民权,徐忠,俞建拖,周盛武,赵英涛;农村信用社市场化改革探索[J];金融研究;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年生;;对农村信用社支农问题的一些探讨[J];安防科技;2006年01期

2 谢云,赵长勇;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制度环境优化[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8期

3 曲世林,罗守贵,欧阳令南;关于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8期

4 储汪林,刘俊昌;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初探[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贾婕,虞慧晖;对我国农村金融问题的现实思考[J];商业研究;2004年05期

6 严谷军;经济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的体制创新——基于金融需求视角的分析[J];商业研究;2004年17期

7 王丽萍;霍学喜;;西部地区农户借贷行为及其制约因素分析[J];商业研究;2007年01期

8 殷孟波,翁舟杰;从交易费用看农村信用社的制度选择——为合作制正名[J];财经科学;2005年05期

9 王曙光;郭欣;;农村合作金融制度变迁的调研分析[J];财经科学;2006年06期

10 谷慎;李成;;金融制度缺陷:我国农村金融效率低下的根源[J];财经科学;2006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蕾;;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信贷资金外流研究[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2 张乐柱;王家传;;提升农信社竞争力 支持农业经济发展[A];论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陈池波;彭克强;;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困惑与出路[A];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谢元态;汪云兴;;对我国农村地区的非均衡金融体系的思考[A];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张杰;;农户、国家与中国农贷制度:一个长期视角[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6 李斌;阮红新;郑艺;吴莹;;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的选择与变迁——基于控制权转移的视角[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7 杨明基;魏长江;;西部地区小额信贷实证研究——以甘肃省农户小额信贷为例[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调研报告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8 李世美;胡春燕;;农村信用社和新型合作金融组织的优势互补[A];第八届中国青年运筹信息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6年

9 马艳;李真;;我国新型合作金融组织的制度创新[A];全球化与中国经济 创新·发展·安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6年

10 陈娟;邓晰隆;;我国农村金融要素市场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耀军;转型中的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陈凯慧;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其金融支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3 洪慧娟;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机构的运行效率分析——从银企关系的视角出发[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4 马忠富;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宋宏谋;中国农村金融发展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孙宏;中国城市化道路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7 张立承;中国县乡公共财政运行机理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8 赵凯;中国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9 杨玉熹;不良资产的形成与处置[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10 李明贤;重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结;中西方合作金融发展模式比较及启示[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2 李军;农村信用合作社前沿效率分析与DEA-I软件设计[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3 马霞光;中国农村信用社经营模式的选择[D];东华大学;2005年

4 罗南旺;论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与发展方向[D];湖南大学;2001年

5 康青山;中小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化解的资产管理公司模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6 王继权;农村合作金融制度创新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7 焦海英;日本农村合作金融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D];浙江大学;2002年

8 闫永夫;完善农村金融体制 增加支农信贷供给[D];厦门大学;2001年

9 胡淑红;关于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问题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10 袁洪斌;农村合作金融产权制度改革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守银,张照新,张海阳,汪承先;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供给和需求——以传统农区为例[J];管理世界;2003年03期

2 阮红新;;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控制权转移问题[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曹正汉;传统公有制经济中的产权界定规则:控制权界定产权[J];经济科学;1998年03期

4 林毅夫,刘培林;自生能力和国企改革[J];经济研究;2001年09期

5 李锐,李宁辉;农户借贷行为及其福利效果分析[J];经济研究;2004年12期

6 范静,孙立城;我国农村信用社委托代理关系的缺陷及治理对策[J];经济纵横;2005年02期

7 李丹红;农村民间金融发展现状与重点改革政策[J];金融研究;2000年05期

8 谢平;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体制改革的争论[J];金融研究;2001年01期

9 王家传,刘廷伟;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问题研究——山东省农村信用社问卷调查综合分析报告[J];金融研究;2001年08期

10 中国人民银行沂南县支行课题组;外部垄断与内部竞争:论农村信用社的非制度性变迁[J];金融研究;2001年1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进童;;基于案例分析论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J];科技信息;2011年16期

2 周民源;;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途径探索[J];银行家;2011年08期

3 沈卫华;;浅谈农信社创办报刊的“五个务必”[J];中国农村金融;2011年16期

4 周英红;张晓萍;;农信社客户急切呼唤大堂经理[J];中国农村金融;2011年12期

5 张建文;;银监会领导下进入实质性改革的农信社(2003-2010)[J];中国农村金融;2011年13期

6 李立群;;贫困地区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效及存在的问题[J];中国审计;2010年24期

7 黄蓓;;农村信用社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建议——以贵州省为例[J];求实;2011年S1期

8 李新月;;让绿色遍染中原大地——河南省郑州市农信社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纪实[J];中国农村金融;2011年13期

9 邱世华;贺东颠;段白龙;;策略转变让支农更“给力”——湖北省郧县农信社分类营销支农模式纪实[J];中国农村金融;2011年13期

10 唐华;;企业文化应有自身特色[J];中国农村金融;2011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明;;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的十种误区[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第24次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孔荣;李行萍;;基于信任的弱势农户与农信社的信贷博弈分析——以陕西省为例[A];陕西省改革发展研究会2009优秀论文集[C];2010年

3 刘明;;为农信社立言——关于山阳案例的十项建议[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第23次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南京市农村金融学会课题组;;发挥农信社支农主力军作用 全面支持农村小康社会建设[A];江苏省农村金融学会二○○三年度招标课题研究报告汇编[C];2003年

5 王家传;宋磊;;农村信用社产权与内部治理结构优化的制度经济学分析[A];2005年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英山社;;农信社应注重企业文化建设[A];2008湖北企业文化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郑任和;周永章;;东莞农信社对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应对战略[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1)[C];2008年

8 戴亮;漆明春;;贵州省农信社小额信贷的信用风险及其管理与防范研究[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周敬星;;构建独具特色的农信社企业文化[A];2008湖北企业文化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王兆星;贺家双;尚广亮;;农信社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闫瑾;农信社股份制改革五年内完成[N];北京商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贺江兵;金维虹:农信社股份制改革是大方向[N];华夏时报;2008年

3 霍侃邋李彬;慎重推进农信社股份制改革[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4 庄雪娇;股份制将成农信社必由路径[N];中华工商时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柳德新;从农信社到农商行:变与不变[N];湖南日报;2011年

6 杨菁 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金融学教研室主任;新形势下农信社须规范运作[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1年

7 记者 韩雪萌;我国农信社整体步入良性轨道[N];金融时报;2011年

8 谢晓冬;农信社改革首战收官 第二阶段方案已提交[N];上海证券报;2007年

9 李晓美;以强带弱 绝处逢生[N];金融时报;2008年

10 记者 郭津;我省农信社加快改革发展步伐[N];河南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德昌;国有商业银行战略转型及绩效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2 宋磊;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与运行成效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3 张颖慧;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4 杨童舒;中国政策性银行业务模式改革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5 许国玉;苏北地区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的实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6 孔伟艳;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产权改革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7 李军;中国农村金融“三元结构”制度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8 明洋;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及公司治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9 陈清;新时期中国农村合作金融转型与创新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10 于富海;农村信用社治理机制及治理效率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俊峰;辉南县农信社绩效管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D];吉林大学;2008年

2 亓伟;依托新农村建设提升农信社竞争力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3 姚佳成;大石桥市农民信贷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4 贺俊;资本约束对我国农村信用联社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7年

5 刘军阳;论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组织形式选择[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6 林金强;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7 张小军;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效率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8 毛磊;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研究[D];广西大学;2005年

9 曹亚楠;农信社小额信贷业务对农户的金融支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0 曾强;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支农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530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9530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4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