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性创新人才人格特质实证研究
本文关键词:原始性创新人才人格特质实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原始性创新 人格特质 大五人格 因子分析 证据推理
【摘要】:当前关于原始性创新中人才驱动因素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很少关注原创人才人格特质对于原始性创新成果的影响。本研究基于1901-2012年期间物理学领域的194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375位中科院院士、291位工程院院士的人格特质统计数据,从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和证据推理的角度,系统探讨了推动原始性创新的原创人格的构成要素和维度,并对诺贝尔奖获得者、中科院院士及工程院院士的原创人格特质进行比较性分析,进一步探讨中国大陆科研人才为何与诺奖无缘的部分原因。
【作者单位】: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研究院;
【关键词】: 原始性创新 人格特质 大五人格 因子分析 证据推理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073024)
【分类号】:G316
【正文快照】: 原始性创新注重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成果遵循唯一性和原始性原则,且在一定历史环境下很难看出应用价值,但却孕育着科学技术质的变化和发展,是实现科技发展从跟踪模仿为主向自主创新为主的关键,也逐渐被认为是国家间科技乃至经济竞争的重要分水岭。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科;从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看科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性[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2 单培勇;;略论国民素质发展规律[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沈超;王学力;;原始性创新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与模式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08期
4 夏水华;对80年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的统计分析及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年03期
5 刘昱;刘仲林;;学科交叉中的科研创新契机——以中科院院士增选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12期
6 刘仲林,赵晓春;跨学科研究:科学原创性成果的动力之源——以百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奖成果为例[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年06期
7 张一方;人才生态学与中国荣获诺贝尔奖的可能途径[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年07期
8 陈劲,谢靓红;原始性创新研究综述[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年02期
9 周文能;;关于原始性创新与国家竞争力的思考[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年11期
10 陈雅兰,韩龙士,王金祥,曾宪楼;原始性创新的影响因素及演化机理探究[J];科学学研究;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晓春;陶静静;;法学硕士招生特征状况的计量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张一方;;易的结构演化及其数学基础和发展,生态及系统的生克模型[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李宝平;何金泉;;经济现代化视角下加快我国自主创新进程的路径思考[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王瑞元;周越;;体育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体育科学研究中R&D模式:现状与展望[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11期
5 王志刚;论地方高校科学研究的定位——高校办学特色系列研究之五[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周旗;;灾害监测与机理模拟陕西省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的确定策略[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7 许娇;周小亮;;知识生产激励锦标赛模型研究[J];商业研究;2012年06期
8 高维和;;网络外部性、专用性投资与机会主义行为——双边锁定与关系持续[J];财经研究;2008年08期
9 于坤章,宋泽;信任、TAM与网络购买行为关系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年05期
10 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课题组 ,郑日昌,邓丽芳,张忠华,郭召良;《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谋监;卜英平;;步道健行者场所依恋之研究:转换成本之观点[A];2011年中国农业系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海峡两岸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长沙市第五届自然科学学术年会农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栾春娟;侯海燕;;世界创新地图——SSCI创新主题文献计量与信息可视化[A];科学学理论与科学计量学探索——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范陆薇;亢宽盈;;论科普创新思维在发展交叉学科中的作用[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9《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六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9年
4 耿黎辉;周庭锐;;产品消费中ALE、BALE与购后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杨智;刘新燕;;市场导向与企业绩效:一个基于中介效应的整合模型——以中东部五省市企业为实证样本[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6 曹树金;卢泰宏;;网络游戏消费态度及行为的实证研究[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7 曹兴;宋娟;;技术联盟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曾萍;;组织学习与组织绩效的关系:动态能力的影响[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王国才;刘栋;王希凤;;销售人员组织支持感和私人关系对个人绩效的影响机制——顾客需求知识的中介作用[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市场营销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10 何佳讯;才源源;秦翕嫣;;消费者代际品牌资产的结构与测量:基于双向影响的视角[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市场营销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媛媛;我国大型企业原始创新机制构建与能力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3 单初;基于交易环境的消费者信任转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杨丽丽;国际化与企业绩效的理论及实证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5 罗力;信任和关系承诺对第三方物流整合与绩效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张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与提升方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陈永愉;潜意识、情绪劳动与服务质量关系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仁江;企业文化、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王佳佳;双转移的影响因素与路径规律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10 谢宣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薪酬满意度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辛强;技术创新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闵雪;基于过程的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沈旭炜;城市滨水区休闲空间感知对行为意愿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陶懿;研发团队行为整合与团队创新[D];浙江大学;2011年
5 李贞;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整合、吸收能力及关系学习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梁翌;基于TRIZ理论和密切值法的企业技术创新方案优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7 胡兵兵;云南卷烟产品顾客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8 黄磊;区域自主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9 崔亦刚;中国联通德州分公司营销能力提升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田敏;企业间关系强度对关系型渠道治理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登峰,崔红;中西方人格结构的理论和实证比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李静文;论原始性创新人才的培养[J];中国人才;2002年04期
3 陈清泰;;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思考[J];管理世界;2006年07期
4 王荣,武博;R&D与中国企业核心竞争能力[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5 崔永和,程秀波,杨仁忠;生产力:主体拥有和支配的能力──对传统生产力理论的反思与超越[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6 何勇;技术创新与国家竞争力[J];经济与管理;2004年05期
7 仝允桓;试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J];科技成果纵横;2004年05期
8 许建领;冲击诺贝尔奖与呼吸多种文化空气──论课程综合化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历史使命[J];科技导报;2002年01期
9 徐飞,李玉红;中国现代科学家群体状况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年01期
10 黄跃雄;WTO对我国科技发展的影响与对策[J];科技·人才·市场;2002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雅兰;原始性创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翟青;;创新力人格特质及其测量方法研究[J];商业时代;2007年20期
,本文编号:11175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1117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