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改进的双重差异驱动赋权法的科技成果评价
本文关键词:基于改进的双重差异驱动赋权法的科技成果评价 出处:《科学学研究》2016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将纵横向拉开档次法运用到"时序立体数据"中,将动态综合评价问题转换为静态的群体评价问题;为解决传统差异驱动赋权关于评价指标的敏感性问题,采用聚类分析先对专家分组有效减少实际专家人数,再运用双重差异驱动法对专家组赋权,最后得到24项科技成果的综合排名。实证研究表明:从整体差异出发的指标赋权方法和基于聚类分析的双重差异专家赋权法在综合评价中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sensitivity problem of the traditional difference driving assignment on the evaluation index , the paper uses cluster analysis to reduce the actual number of experts effectively , and then uses the double difference driving method to assign the experts to the expert group , and finally obtains the comprehensive ranking of 24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 The empirical study shows that the index assignment method and the cluster analysis based double difference expert weighting method have stability and continuity in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34000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4BTJ003)
【分类号】:G322
【正文快照】: 科技成果评价是我国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成果评价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科技工作者的工作热情。目前,科技成果综合评价主要在集中在权重研究,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一是功能驱动原理的赋权法,这方面研究代表性成果有序关系分析法[1]、特征值法[2]、唯一参照物比较判断法[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瑛;肖薇;王娜;;基于FC-OWA算子和改进竞合视角的科技奖励综合评价[J];统计与决策;2015年08期
2 郭亚军;李玲玉;易平涛;李伟伟;;拉开档次法稳定性分析及改进[J];运筹与管理;2015年02期
3 王瑛;王娜;肖薇;;基于随机森林赋权和改进ELECTRE-Ⅲ方法的科技奖励评价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3期
4 王瑛;张璐;蒋晓东;;EDW与梯形直觉模糊数结合的科技奖励评价[J];软科学;2014年10期
5 董庆兴;郭亚军;单翔;;基于双重差异驱动的群体评价方法[J];系统管理学报;2014年03期
6 王瑛;蒋晓东;张璐;;基于改进的CRITIC法和云模型的科技奖励评价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4期
7 王瑛;李自光;陈吴丽;;基于改进D-S证据理论的TOPSIS模型在科技奖励评价中的应用[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3年02期
8 周钢;;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素质测评模型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2年03期
9 王瑛;曹玮;罗珍;;考虑专家信度的科技成果立体式综合评价模型[J];软科学;2008年06期
10 李茹;张丽芳;褚诚缘;;科技项目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6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瑛;李菲;;基于改进的双重差异驱动赋权法的科技成果评价[J];科学学研究;2016年05期
2 要瑞璞;;基于时序模糊模式识别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评价[J];科技和产业;2015年07期
3 王瑛;王娜;肖薇;;基于随机森林赋权和改进ELECTRE-Ⅲ方法的科技奖励评价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3期
4 曾剑秋;董豪;杨萌柯;唐丹;;基于模糊评价的电信新业务评估方法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5 邹辉文;;企业技术创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分析[J];技术经济;2014年07期
6 王瑛;蒋晓东;张璐;;基于改进的CRITIC法和云模型的科技奖励评价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4期
7 王长河;;综合评价方法评价效果的DEA测定[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8 刘秀丽;;一种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模型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3年25期
9 李兴权;倪瑞;胡忠辉;李芳平;;基于AHP的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评阅结果分析——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例[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3年02期
10 姚尚锋;徐才云;黄勇;马俊枫;于俊杰;;基于非线性价值函数的综合评价法[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3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瑛;蒋晓东;张璐;;基于改进的CRITIC法和云模型的科技奖励评价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4期
2 胡良玉;;基于相对熵的连续模糊数FC-OWA算子赛事风险评价方法[J];统计与决策;2013年18期
3 王瑛;罗丽雯;欧阳显斌;;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科技奖励评价模型[J];统计与决策;2013年06期
4 王瑛;李自光;陈吴丽;;基于改进D-S证据理论的TOPSIS模型在科技奖励评价中的应用[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3年02期
5 黄攸立;王茜;洪嵩;;基于竞合视角的产学R&D联盟发展过程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3年01期
6 王瑛;欧阳显斌;赵谦;;基于信度系数的投影寻踪模型在科技奖励评价中的应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14期
7 刘培德;左甲;;梯形直觉模糊数集成算子及在决策中的应用研究[J];模糊系统与数学;2012年03期
8 熊小刚;徐顽强;;基于群组决策分析的国家科技奖励制度运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软科学;2012年05期
9 董庆兴;郭亚军;何志勇;;基于竞合视角的自主式综合评价方法[J];系统管理学报;2012年02期
10 张立军;林鹏;;基于序关系法的科技成果评价模型及应用[J];软科学;2012年02期
,本文编号:13864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1386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