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科普主体与受体的演变分析
发布时间:2020-06-05 01:32
【摘要】: 科普的主体与受体是科普流程的重要两极。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科普的主体与受体都在不同程度上发生了演变。主体呈现多元化与媒体化的特点:多元化一方面体现为主体本身的多元化,即传统主体仍然存在,而新的人员或机构或直接介入或调整角色而越来越带有主体的色彩。另一方面体现为主体行为的多元化,即主体判断行为的多元化、主体传播行为的多元化。媒体化是主体主动与被动接近媒体的结果,由此既有利于科普及其发展,但同时也可能使得主体的科普角色淡化。受体从整体上呈现利益化、主体化与休闲化的特点,利益化即公众更关注与自身利益相关的科普信息,主体化即公众选择自主化与判断形成自主化,休闲化即公众科普消费方式的休闲化。在新的特殊群体层面,受体向两极分化,受体的科普行为呈现边缘化特点。社会转型、科普内容与科普传播方式的变化是主体与受体演变的原因。社会转型使得新主体与新受体显现、原有主体的科普功能增强、原有受体的科普行为多样化,科普内容的变化使得新受体分化为两极、科学家身兼两种角色——既为主体又为受体、人文社科工作者也成为主体,传播方式的变化使得主体与受体在新的技术平台上加强了互动。有必要建立新型的主体与受体关系。建议构建科普系统的三大支撑系统——政策支撑系统、组织支撑系统和技术支撑系统。在三大系统中政府扮演着引导者、组织者与规范者的角色。新型的主体与受体关系带来的是对主体利益的充分关注、受体需求的有效满足以及主体与受体的共同提高,从而使“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得到真正的贯彻。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G301
本文编号:2697286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G301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瑞贤;张卫;;关于中医药科普主体问题[A];2010年全国中医药科普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盛世兰;;加强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科普工作着力提高群众科学素质[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8《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五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8年
3 和沁;;增强科学素质建设的系统性认识提高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科学素质——云南省麻栗坡县科普工作及群众科学素质状况的调查[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8《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五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姜晓凌;抓科普能力建设 促科普功能提升[N];上海科技报;2008年
2 ;国家支持建立科普基金[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3 记者 邵斌;我国科普工作任重道远[N];大众科技报;2002年
4 中国科普研究所 张红叶;贯彻《科普法》开创科普事业的新局面[N];北京科技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孟丽娜;转型期科普主体与受体的演变分析[D];东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6972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2697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