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实施中政府保留权益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6 09:05
【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强,技术创新成为衡量一国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因此如何进行专利保护,既能鼓励发明人继续进行创新,又能达到社会效益最大化,是各国政府制定专利政策的目标。国家作为创新主体之一,其作用日益突出。即使是自称为完全市场经济的国家,如法、德、美等国家都制定了自己的国家的专利政策。这些国家不仅对技术创新予以大量的投资,还制定了一系列的专利实施的监管机制。政府对专利的不同保护,产生了国家竞争力明显不同的效果。我国目前科技成果多而专利少,技术流失非常严重,而政府大多还是偏向于加大知识产权制度的推广与完善,专利实施的监督工作并没有实际到位,因此有必要建立专利实施的监管机制,增加社会经济效益,推动技术创新。 本文主要是利用期权的思想,分析政府保留权益的期权特征,进行定性的分析,确定保留权益的不确定性来源,借助于期权的思想,根据专利权人实施专利的情况,政府灵活采取监管措施以避免社会效益的损失,达到社会效益和专利权人利益的平衡。以不同的变量作为横轴,分析出期权损益图形,找出政府采取监管措施的决策点,最后针对我国目前的情况,探讨实物期权方法在专利实施中的应用,强调政府建立相应监管措施的必要性。
【图文】:
同时,强制许可不能是独占性的,在授予强制许可的情况下,人仅获得普通实施权,专利权人依然可以自己并许可他人实施其专利。10.对转让方式限制的权利。技术转让主要是以许可的方式进行的利转让中使用较多的是单向许可,按照许可的权限和许可范围可以分为可(非排他许可)和排他性许可(如独占许可与独家许可);按交易方式的将技术许可划分为三类:固定费用许可、提成许可与两部制许可。在具让中根据不同的转让条件,所使用的不同许可范围和许可方式将对专利公众利益产生不同的影响。政府从社会公众利益的角度,权衡各方利益情况下的转让方式进行限制的权益。对于政府保留的各种权益及其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 2.1 来表示:
图 3.1 技术垄断造成的社会福利净损失3.1 中我们知道 D 线为行业需求曲线,MR 线为边际收益线,际成本线,LAC 为长期平均成本线。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市场为 Q1,价格为成本线。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市场供求均衡产量。但是在垄断条件下,厂商按利润最大化原则(MR=MC)决定价格为 P′。我们会发现垄断产量 Q′小于竞争市场均衡产量′。我们会发现垄断产量 Q′小于竞争市场均衡产量 Q1,说明垄置失效。最后,我们注意,当产量由 Q1减少到 Q′时,价格由消费者剩余由 gP1E 减少到 gP′t,减少了 P′P1Et 个单位,生费者手中拿走了 P′P1Ft 个单位,但自己也丢掉 FES 单位。这样除转移给生产者的 P′P1Ft 单位以外,还净损失 tFE 单位,二者福利净损失为 tSE 个单位,,这个三角形就是“哈伯格三角形”。三角形的假设条件以及应用方面有何质疑,这种净损失的存在是福利的净损失是个很重要的概念,因为它告诉我们,垄断的后果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306
本文编号:2699459
【图文】:
同时,强制许可不能是独占性的,在授予强制许可的情况下,人仅获得普通实施权,专利权人依然可以自己并许可他人实施其专利。10.对转让方式限制的权利。技术转让主要是以许可的方式进行的利转让中使用较多的是单向许可,按照许可的权限和许可范围可以分为可(非排他许可)和排他性许可(如独占许可与独家许可);按交易方式的将技术许可划分为三类:固定费用许可、提成许可与两部制许可。在具让中根据不同的转让条件,所使用的不同许可范围和许可方式将对专利公众利益产生不同的影响。政府从社会公众利益的角度,权衡各方利益情况下的转让方式进行限制的权益。对于政府保留的各种权益及其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 2.1 来表示:
图 3.1 技术垄断造成的社会福利净损失3.1 中我们知道 D 线为行业需求曲线,MR 线为边际收益线,际成本线,LAC 为长期平均成本线。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市场为 Q1,价格为成本线。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市场供求均衡产量。但是在垄断条件下,厂商按利润最大化原则(MR=MC)决定价格为 P′。我们会发现垄断产量 Q′小于竞争市场均衡产量′。我们会发现垄断产量 Q′小于竞争市场均衡产量 Q1,说明垄置失效。最后,我们注意,当产量由 Q1减少到 Q′时,价格由消费者剩余由 gP1E 减少到 gP′t,减少了 P′P1Et 个单位,生费者手中拿走了 P′P1Ft 个单位,但自己也丢掉 FES 单位。这样除转移给生产者的 P′P1Ft 单位以外,还净损失 tFE 单位,二者福利净损失为 tSE 个单位,,这个三角形就是“哈伯格三角形”。三角形的假设条件以及应用方面有何质疑,这种净损失的存在是福利的净损失是个很重要的概念,因为它告诉我们,垄断的后果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3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争;;专利制度的经济学研究综述[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刘筠筠;专利制度的合理选择与利益分享的法律经济学思考[J];北方论丛;2005年02期
3 李平;崔喜君;;进口贸易与国外专利申请对中国区域技术进步的影响——基于东、中、西部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7年01期
4 郭红珍;私人产权技术的伪公共物品属性[J];经济论坛;2004年16期
5 戴淑庚,郭富霞;政府在构建高科技产业融资体系中的角色定位[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年08期
6 张伟;利益机制——高校产学研结合赖以形成的基本动力[J];科技与管理;2005年02期
7 鞠树成;中国专利产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5年05期
8 陈雅兰;郭伟锋;;原始性创新的外部效应及其控制[J];科学学研究;2006年04期
9 于乃书,刘兆波,张屹山;专利权评估的两种方法探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9年02期
10 黄凌云;张国玉;余斌;;知识产权的公共物品属性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设计[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6年04期
本文编号:26994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2699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