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家族型科学家隐性知识的维度及其传递优势
发布时间:2020-06-11 09:12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根据波兰尼的研究,知识类别中最为重要的知识是隐性知识,它是知识的源泉,是成功的关键。但是在人们认识到隐性知识的价值和作用之际,却发现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隐性知识的交流和共享。 针对这一问题,论文选择家族型科学家--这类最有代表性的隐性知识主体为研究对象,从分析考察家族型科学家成长环境出发,深入探讨其隐性知识的特征和传递规律,发现一些更为优越的隐性知识传递途径。 文中绪论部分对有关隐性知识和科学家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对至今有关隐性知识的文献按照不同的学科和研究角度进行了划分。 在绪论的基础上,从家族型科学家的支持直觉性的制定决策的隐性知识入手,把此类隐性知识分为价值观维度、情感维度和趋善维度三种维度的隐性知识,并分别从案例出发论证了这三种维度的隐性知识。 在对家族型科学家的隐性知识划分的基础上,借鉴知识存量理论,引出隐性知识传递的三种补偿:时间补偿、空间补偿和情感补偿。希望能为隐性知识的传递提供一些新的思维途径和方式。 最后将研究得出的结论应用于现行的教育中,得出家族型科学家隐性知识学习对家庭教育的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G302
本文编号:2707692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G30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宁艳阳,常立农;隐性知识的传播与共享[J];科技管理研究;2004年06期
2 杨志锋,邹珊刚;知识资源、知识存量和知识流量:概念、特征和测度[J];科研管理;2000年04期
3 俞胜,洪晓楠;论波兰尼的“个人知识”科学发展模式[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4 吴晓义;国外缄默知识研究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05年09期
5 赵士英,洪晓楠;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辩证关系[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年10期
6 张一兵;;波兰尼与他的《个人知识》[J];哲学动态;1990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方明;缄默知识面面观[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慕周;隐性知识的转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2 王运宏;从畅销书《哈佛女孩刘亦婷》思考家庭教育的科学指导[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076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2707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