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科研管理论文 >

跨学科研究与科研创新能力建设

发布时间:2020-06-14 08:46
【摘要】: 20世纪以来,科学发展总的趋势是综合化和整体化,跨学科研究已成为学术界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但就目前我国跨学科研究的发展状况来看,还只是止于跨学科表象和经验的层面,更没有从跨学科的角度上,就如何提高我国科研创新能力,展开实质性的探讨和研究。 本论文以跨学科研究和科研创新能力建设作为两个核心。对跨学科是通过三个方面进行研究。首先,系统阐述了学科、跨学科学科、跨学科学的含义和特征;对学科、跨学科学科的分类进行了介绍;指出了国内外跨学科学的研究状况。在理论阐述的基础上,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跨学科模式研究,即跨学科学科的结构模式和发生模式;并对跨学科模式进行实证研究。最后,从计量学的角度对跨学科学科发生状况进行精密化描述。通过计量分析,从大体上反映出跨学科学科发生的整体状况与一般规律。 如何将学科、跨学科学科、跨学科研究与科研创新能力建设结合起来,是本文的关键。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一、当代新兴学科发展是以跨学科为主导;二、学科的发展与科研创新存在互动关系;三、从知识背景、研究领域、研究主体三个角度出发,论述了跨学科研究对科研创新的影响;四、跨学科研究对产生原创性成果的实证分析。通过四个方面的论述,系统地探讨了跨学科研究对科研创新的影响。 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是绪论,从跨学科发展特点和规律的角度上,提出跨学科研究和对科研创新的影响六个问题,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本文的研究方法与研究线路安排。第二章首先对学科、跨学科学科、跨学科学的含义进行了界定,阐述了跨学科学科的特征,国内外对学科和跨学科的分类模式,指出我国的学科分类存在问题,介绍了我国跨学科学的状况。第三章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方面从学科的层级结构和交叉发生域理论出发,论述了跨学科学科的结构模式;另一方面从研究客体、研究主体和学科理论的角度出发,论述了跨学科学科发生模式。在理论论述的基础上,以蛋白质组学为案例,进行了跨学科模式的实证研究。第四章以23本学科辞典为样本,以第二章的理论为前提,筛选出一定数量的自然科学跨学科学科、人文社会科学跨学科学科和文理交叉学科;对自然科学跨学科学科、人文社会科学跨学科学科的整体的跨学科状况,内部的跨学科状况和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状况进行了计量分析;文理交叉学科则是从相互转移的角度进行了计量研究。第五章是本文的重点,这一章将学科、跨学科学科、跨学科研究与科研创新能力建设结合起来,系统地阐述了跨学科研究对科研创新的影响。第六章是在第五章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促进跨学科科研创新的意义,并考察了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促进跨学科科研创新的举措,分析了国外促进跨学科科研创新的经验,结合国内跨学科科研创新的现状,从课题管理、组织管理、成果管理、人才培养及其管理四个方面,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促进跨学科科研创新的管理模式。最后一部分对全文的主要问题和基本观点进行概括总结,并指出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纵观全文,主要有如下的创新点:1.从两个方面提出了跨学科模式。2.对跨学科学科的发生状况进行计量分析。3.从跨学科的角度研究科研创新能力建设。4.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跨学科科研创新的管理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322.0
【图文】:

诺贝尔科学奖,知识背景,交叉图


行分工协作。接下来我们以25年为一个时间段,分析具备知识交叉背景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人数占整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人数的百分比,如图3一3所示〔,〕。,,80厂一-一一-一一-一-了门屡夔(纂{l羹困困困 困:::阵二二干刁目、暴彝…或吝头褚兔扮我肖熬今今 今999。卜二一-百一一1「一-1厅」矍黔{贯…七卜卜 卜:::…王玉三韭工睽翌翌 翌 翌 11111901一192551926一195001951一197551976一20()000藻藻 藻藻藻丝然全孰永巍亥 ;;;;;鬓鬓鬓鬓鬓鬓鬓鬓鬓 鬓鬓鬓 鬓.....皿 皿 皿 皿 皿皿皿皿 ...........二二二口__皿 ..........困_皿里皿皿皿 皿而而而二,.日 .1.....图3一3百年诺贝尔科学奖获奖者知识背景交叉图1901一1925年间,获奖人数74人,交叉学科人数22人;1926一1950年l’dJ,获奖人数88人,交叉学科人数34人;1951一1975年间

原创性成果,跨学科研究,对产生,实证分析


图15.4.4跨学科研究对产生原创性成果规律的实证分析通过上述的计量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科学家拥有跨学科的背景,擅不同学科的理论方法移植融合到自己研究的领域,对产生科学原创性成果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说明跨学科研究相对于传统科研的优越性,们以青霉素和CT扫描仪发现进行案例分析,以期揭示其中的某些规律性。1928年细菌学家亚历LIJ大·弗莱明(SirAlexanderFleming,1881一1955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芳;朱以才;;基于交叉学科的地理学类城市规划教学思考——以社会实践调查和规划设计课程为例[J];城市规划;2010年07期

2 孟成民;;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探析——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06期

3 吴俊;邓宏钟;;论普通高校发展交叉学科的制度保障[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10期

4 管晓霞;钟书华;;国内“高校多学科交叉研究管理”研究述评[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02期

5 孟成民;;基于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科研创新平台建设[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14期

6 郑济飞;刘军章;白小芳;;浅论跨学科研究与科研创新[J];内江科技;2008年04期

7 王庆雯;;机读数据中交叉学科的互见分类标引[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8年10期

8 陶飞;程颖;杨金键;张霖;;交叉学科研究模式的组织建设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3年01期

9 陶飞;程颖;李建欣;朱雅婷;;交叉学科研究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综合评估方法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3年06期

10 张金柱;韩涛;王小梅;;利用参考文献的学科分类分析图书情报领域的学科交叉性[J];图书情报工作;201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建香;学科交叉知识发现及其可视化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2 管晓霞;我国高校多学科交叉项目组织与管理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陈艾华;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科研生产力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周朝成;当代大学中的跨学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贾莉莉;基于学科的大学学术组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贺颖;基于科学计量视角的同行评议专家遴选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7 柳洲;高校跨学科科研组织成长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8 程妍;跨学科研究与研究型大学建设[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9 杨雪芹;学科交叉视野下我国大学体育学学科建设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10 孙丽萍;我国农业科研创新能力与团队建设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陈兰兰;美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形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刘姝廷;学术英才群体接受高等教育背景的特征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项伟央;高校跨学科组织中的教师聘任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史苗;研究型大学交叉学科博士生培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5 贾川;我国高校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机制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6 游波;田径理论跨学科研究的实证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龚玉;基于学科交叉的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霞;档案学跨学科研究的发展[D];安徽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125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27125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d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