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对科技创新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7-04-07 18:23
本文关键词:论文化对科技创新的作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科技创新与文化的关系及影响科技创新的文化因素近年逐渐成为国内学术界关注的热点。科技创新文化研究不是研究科技创新本身,而是理解、把握科技创新的一种独特视角,一种思考方式,是对科技创新的进化、特征和功能进行文化思考的结果,是将科技创新的“内部的”社会学和“外部的”社会学在文化的框架下的统一。 综观人类社会的科技创新史,任何科技创新都是特定社会文化的产物,任何科技创新活动都打上了它所处的特有的文化时空的烙印。科技创新是社会文化积累的结果,科技创新有其社会物质文化的源泉,有其社会精神文化的基础。 文化对科技创新实践的作用机理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按照科技的社会建构论认为,科技创新发展根植于特定社会情境,科技创新的演替由群体利益、文化选择、价值取向和权力格局等社会因素决定。文化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对科技创新尤其是对科技创新主体的价值观同样起到“建构”的作用。其次,文化对科技创新的“建构”,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就是文化对科技创新全过程的渗透与影响。文化思想通过影响科技创新主体的创新意识、科技创新题目的选择、科技创新方法的设计以及科技创新成果的理论解释等渠道,渗入科技创新的全过程。再次,文化对科技创新的“建构”,还表现在文化影响着科技创新模式的选择。 文化对科技创新作用的具体表征有以下几个方面:文化使科技创新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性与地域性;文化使科技创新实践表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合适的文化对科技创新起到正面激励作用,反之则对创新起扼杀作用;文化对企业科技创新的起到“综合性”作用。文化价值观念影响创新主体的思想方式、价值取向、创新意识等等来对科技创新的实施发生潜在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无形的与内在的,但同时也是深刻的并更带有广泛性。 中国传统文化对科技创新实践是一把双刃剑。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强大凝聚力有益于科技创新活动。中国传统文化所强调“重人伦”思想是与当代科技创新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思想也是相适应的。中国传统文化对科技创新的消极影响因素有: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官轻民和重文轻技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推崇“中庸之道”;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着森严的等级制度。为了构建有利于我国科技创新的文化环境,我们要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扬弃”;要通过制度创新,建立有利于科技创新的制度体系与合理的社会关系;重新审视我国传统教育文化,实行教育创新,为创新实践提供更适宜的人才。
【关键词】:科技创新 文化 技术哲学
【学位授予单位】:长沙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322;G12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9
- 1.1 问题的提出10-11
- 1.2 文献综述11-17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2-15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5-17
-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7-18
- 1.3.1 研究目的17
- 1.3.2 研究意义17-18
- 1.4 研究内容及结构18
- 1.5 可能的创新点18-19
- 第二章 文化与科技创新的理论基础19-26
- 2.1 文化与文化变迁理论19-21
- 2.1.1 文化界定的多重视角19-20
- 2.1.2 文化变迁与文化要素20-21
- 2.2 科技创新概述21-23
- 2.2.1 哲学视野下的科技创新21-22
- 2.2.2 科技创新的要素与特征22-23
- 2.3 科技创新的文化形态23-26
- 2.3.1 科技创新的物质文化形态23-24
- 2.3.2 科技创新的非物质文化形态24-26
- 第三章 中西文化与科技创新史的关联分析26-30
- 3.1 西方文化与欧美科技创新史的关联分析26-27
- 3.2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科技创新史的关联分析27-28
- 3.3 中国传统文化对科技创新实践是一把双刃剑28-30
- 第四章 文化对科技创新实践的作用机理30-34
- 4.1 文化形塑科技创新主体的价值观30-31
- 4.2 文化渗透科技创新实践过程31-32
- 4.3 文化孕育科技创新模式选择32-34
- 第五章 文化对科技创新驱动作用的表征形式34-40
- 5.1 文化使科技创新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性与地域性34-35
- 5.2 文化使科技创新实践表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35-37
- 5.3 文化对科技创新起到正面激励或负面抑制作用37-38
- 5.4 企业文化推动企业科技创新38-40
- 第六章 构建有利于我国科技创新的文化40-44
- 6.1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扬弃40-41
- 6.2 实施素质教育,倡导创新思维41-42
- 6.3 构建合理的创新机制42-43
- 6.4 构建提高创新能力的企业激励文化43-44
- 结论44-47
- 参考文献47-50
- 致谢50-51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研究情况)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显飞,张扬;技术创新模式与知识产权保护[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王前;中国古代“天”的观念对科技发展的影响[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3 陈其荣;技术创新的哲学视野[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4 陈永昌;发展循环经济 建立节约型社会[J];北方经贸;2005年02期
5 车生泉;绿色文化探析[J];环境导报;1998年04期
6 宋海龙;;论哲学思想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以明代中期以后中西方火药、火器理论及技术的发展为例[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7 庞卫国;试析“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确定——兼谈价值取向确定的条件[J];湖湘论坛;2004年02期
8 刘焕荣,翟秀玲,刘惠萍;创新文化与现代企业技术创新[J];开发研究;2001年03期
9 易显飞;李兆友;张扬;;论技术创新的文化驱动[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7期
10 王前;中国传统技术观念对技术现代化的影响[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6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金吾伦;[N];光明日报;2004年
本文关键词:论文化对科技创新的作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10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291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