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联盟构建以及伙伴选择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4 13:23
本文关键词:专利联盟构建以及伙伴选择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专利联盟对企业具有多重价值。专利联盟是企业之间基于共同的战略利益,以一组相关的专利技术为纽带达成的联盟,联盟内部的企业实现专利的交叉许可,或者相互优惠使用彼此的专利技术,对联盟外部共同发布联合许可声明。专利联盟的出现,标志着专利竞争领域的一个重要转变,即从单个专利为特征的战术竞争转向以专利组合为特征的战略竞争。从国外企业的先进做法来看,专利联盟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知识产权竞争利器,,特别是在高新技术领域,专利联盟的发展和运用得到迅速、成功的推广,专利联盟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得到体现。 本文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走访有关专家和实地调研基础上,以战略联盟、伙伴选择等理论为指导,运用层次分析等方法,重点从理论分析、行为描述、指标体系设计、评价模型构建及应用等方面,对专利联盟构建过程和伙伴选择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具体包括: (1)对专利联盟理论的系统认识是本文研究的逻辑起点。本文探讨了专利联盟相关概念包括专利丛林、反公地悲剧和交叉许可等,并对专利联盟的定义、类型和特征进行了界定,同时本文还深入分析了专利联盟中的专利组成。企业构建专利联盟是出于经济动机,企业对所需专利的需求是其直接动力。对专利联盟内的企业来讲,他们是为了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整合,追求的是彼此优势互补,取得更大的竞争力。 (2)专利联盟的构建过程分析是本文研究的主体部分。通过对专利联盟构建的内因和外因分析,给出了专利联盟构建的动力机制。在专利联盟构建行为分析中,主要包括专利联盟构建专利选择行为分析和伙伴选择行为分析。同时本文从特征、优缺点、目标与任务以及案例分析等方面本文深入研究了了专利联盟构建的三种组织模式:专利联盟独任管理组织模式、协会式管理组织模式和第三方管理组织模式。 (3)专利联盟构建伙伴选择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是合作伙伴选择评价的关键。遵循“理论分析、专家咨询;问卷调查、统计分析;融合调整、逐步完善”的指标设计思路,设计出专利联盟构建中企业选择合作伙伴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对专利联盟的认识和专利联盟的构建及运作特点,本文认为评价专利联盟合作伙伴的指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企业专利技术的价值、企业基础实力、企业的可信赖程度和外部环境。在企业专利技术的价值指标中,又细分为专利技术创新度、专利技术成熟度、专利技术应用范围、专利技术剩余保护期限、对他人知识产权的依赖度等5项单项指标;在企业基础实力指标中,包括专利资源拥有情况、研发能力、企业声誉、联盟经验等4项单项指标;在企业的可信赖程度指标中,包括资信情况、履约情况、违约惩罚机制等3项单项指标;在外部环境指标中,包括政策导向、中介机构等2项单项指标。根据以上4类14项指标本文构建了专利联盟伙伴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 (4)专利联盟构建伙伴选择的模糊综合评价是本文研究的落脚点。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东莞市诺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评价分析,为伙伴选择评分方法的应用给出了案例。 (5)我国发展专利联盟应采取的对策的研究使本文有了更现实的意义。本部分分别从政府、企业和专利联盟的角度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在于,将伙伴选择的理论引入了专利联盟构建问题中,并从公司的角度分析了专利联盟构建的伙伴选择问题,同时在方法上主要采用了更为科学的模糊数学分析方法。
【关键词】:专利联盟 构建 伙伴选择 指标体系 评价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273.1;G306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0
- 1 引言10-24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10
-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10-20
- 1.3 本文研究内容20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20-23
- 1.5 本文创新之处23-24
- 2 专利联盟类型和特征分析24-31
- 2.1 专利联盟相关概念24-26
- 2.2 专利联盟的定义26-27
- 2.3 专利联盟的类型27-28
- 2.4 专利联盟的特征28-29
- 2.5 专利联盟的专利组成29-31
- 3 专利联盟构建动因及行为分析31-39
- 3.1 专利联盟构建动因分析31-36
- 3.2 专利联盟构建行为分析36-39
- 4 专利联盟构建组织模式分析39-48
- 4.1 专利联盟独任管理组织模式39-42
- 4.2 专利联盟协会式管理组织模式42-45
- 4.3 专利联盟独立第三方管理组织模式45-48
- 5 专利联盟构建伙伴选择的综合评价48-61
- 5.1 专利联盟构建伙伴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48-52
- 5.2 专利联盟构建伙伴选择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52-54
- 5.3 专利联盟构建伙伴选择评价指标权重确定54-56
- 5.4 利用模糊评价模型评价合作伙伴56-61
- 6 我国发展专利联盟应采取的对策61-63
- 6.1 政府应关注企业专利联盟的构建,并给与政策法规等方面的指导61
- 6.2 企业应积极参与技术标准的制定61-62
- 6.3 专利联盟内部要完善各种机制,保证联盟的正常运营62-63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63-66
- 7.1 研究结论63-64
- 7.2 展望64-66
- 主要参考文献66-69
- 附录69-71
- 致谢71-72
- 在读硕士期间取得的主要学术成果7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剑涛;战略联盟的稳定与战略联盟合作伙伴的选择[J];商业研究;2004年19期
2 梅开;杜晓君;耿远欣;;网络效应对专利联盟的影响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7期
3 马忠法;;专利联盟及其专利许可政策[J];中国发明与专利;2008年09期
4 李玉剑,宣国良;专利联盟:战略联盟研究的新领域[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2期
5 丛珊;孙向民;;关于政府在企业专利联盟构建与发展中作用的探讨[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2年12期
6 张文龙;邓伟根;;我国专利技术产业化的现状分析与政策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2年04期
7 杜晓君;马大明;张吉;;基于进化博弈的专利联盟形成研究[J];管理科学;2010年02期
8 杜晓君;罗猷韬;马大明;宋宝全;;专利联盟的累进创新效应研究[J];管理科学;2011年06期
9 陈欣;刘丽娜;;专利联盟垄断问题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5年12期
10 韩昱;;专利联盟与技术标准的一体化分析——基于公共产品提供的视角[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年07期
本文关键词:专利联盟构建以及伙伴选择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43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324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