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科研管理论文 >

我国共性技术研发组织发展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5 16:09

  本文关键词:我国共性技术研发组织发展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共性技术研究是处于基础研究与市场开发之间的技术研究阶段,具有竞争前性、可再研发性和影响广泛性等特征。共性技术的研究往往对产业的发展进步呈现出一定的制约性,其合理有效地管理对于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是大有裨益的。共性技术研发组织就是以共性技术研究为主要目的的科研单位。只有共性技术研发组织自身的良好发展,才能更好的发挥好其在高校院所与企业之间的科技桥梁作用。 本论文以共性技术研发组织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应该如何在借鉴国际先进共性技术研发组织的经验和总结国内共性技术研发组织实践的基础上,更好地构建我国共性技术研发组织的发展模式和机制,以便使研发组织更好的适应时代要求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论文首先对共性技术的概念进行明确,通过对其他类型技术的比较和辨析,使共性技术的特征进一步清晰,梳理共性技术研发组织相关理论。然后对美国、德国、台湾地区等国际上著名的共性技术研究组织展开案例研究,研究其组织体系、运行机制、盈利模式、对产业的促进作用等多个方面的情况,,寻找可借鉴的方法,从政府、企业和组织自身发展这三个角度提炼了相关经验借鉴。同时针对国内共性技术研究组织的现状进行分析与问题诊断,发现国家级共性技术研发组织在功能定位、宏微观组织管理及运行机制等方面存在问题,以及对地方产业技术研究院进行了分析,得出在政府推动、立足区域需求、市场化运作、开发合作等几个方面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在上述国际和国内案例分析的基础上,从组织机制、定位及功能、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方面提出共性技术研发组织发展的3OM分析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促进共性技术研发组织发展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共性技术 研发组织 3OM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124.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绪论10-14
  • 1.1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2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1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1-12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12-13
  • 1.4 创新性工作13-14
  • 第2章 共性技术研发组织基本理论研究14-24
  • 2.1 共性技术相关理论14-19
  • 2.1.1 共性技术概念14-16
  • 2.1.2 特征16-18
  • 2.1.3 分类18-19
  • 2.2 共性技术研发组织的理论分析19-23
  • 2.2.1 共性技术研发的市场失灵19-21
  • 2.2.2 共性技术研发的组织失灵21
  • 2.2.3 共性技术研发的双重失灵与政府作用21-22
  • 2.2.4 共性技术研发组织类型22-23
  • 2.3 本章小结23-24
  • 第3章 国际典型共性技术研发组织案例分析24-36
  • 3.1 美国半导体制造技术研究联合体24-26
  • 3.1.1 发展背景24
  • 3.1.2 功能定位24-25
  • 3.1.3 组织管理25
  • 3.1.4 运行机制25-26
  • 3.1.5 重要贡献26
  • 3.1.6 经验借鉴26
  • 3.2 德国弗朗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学会26-29
  • 3.2.1 发展背景26-27
  • 3.2.2 功能定位27
  • 3.2.3 组织管理27
  • 3.2.4 运行机制27-28
  • 3.2.5 重要贡献28
  • 3.2.6 经验借鉴28-29
  • 3.3 台湾(地区)工业技术研究院29-33
  • 3.3.1 发展背景29
  • 3.3.2 功能定位29-30
  • 3.3.3 组织管理30
  • 3.3.4 运行机制30-32
  • 3.3.5 重要贡献32-33
  • 3.3.6 经验借鉴33
  • 3.4 国际共性技术研发组织的经验借鉴33-35
  • 3.4.1 政府在共性技术研发组织发展中的作用33-34
  • 3.4.2 企业在共性技术研发组织中的作用34
  • 3.4.3 共性技术组织发展经验借鉴34-35
  • 3.5 本章小结35-36
  • 第4章 国内共性技术研发组织分析36-54
  • 4.1 国家级共性技术研发组织36-41
  • 4.1.1 国家重点实验室36-37
  • 4.1.2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7-39
  • 4.1.3 转制院所39-40
  • 4.1.4 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40-41
  • 4.2 地方产业技术研究院41-52
  • 4.2.1 我国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概况41-42
  • 4.2.2 广东佛山华南精密制造技术研究开发院42-45
  • 4.2.3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45-48
  • 4.2.4 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48-50
  • 4.2.5 案例总结50-52
  • 4.3 本章小结52-54
  • 第5章 共性技术研发组织 3OM 模型研究54-68
  • 5.1 3OM 概念54
  • 5.2 各要素关系54-55
  • 5.3 要素分析55-64
  • 5.3.1 定位及功能55-56
  • 5.3.2 组织机制56-59
  • 5.3.3 管理体制59-60
  • 5.3.4 运行体制60-64
  • 5.4 发展政策建议64-66
  • 5.4.1 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引导作用64-65
  • 5.4.2 建立健全市场牵引机制65
  • 5.4.3 加强高校科研院所支撑作用65
  • 5.4.4 完善各方利益协调机制65-66
  • 5.5 本章小结66-68
  • 结论68-70
  • 参考文献70-7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76-78
  • 致谢7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志铭;;浅议广东支持共性技术研究的机制创新[J];广东科技;2008年05期

2 陈鹏;李建强;;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发展模式及其启示[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0年04期

3 赵加强;;基于共性技术研发的弗朗霍夫模式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2年05期

4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管理办法[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8年03期

5 王德禄;;由“精密院”模式到创新型园区建设[J];中国高新区;2009年06期

6 倪自银;徐梁;季凤仙;;对苏北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设的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9年01期

7 南佐民;SEMATECH:从理念更新到工业嬗变[J];经济论坛;2004年05期

8 周国林;;产业共性技术产学研联盟组织模式的述评[J];经济学动态;2010年04期

9 李纪珍;产业共性技术发展的政府作用研究[J];技术经济;2005年09期

10 方荣贵;王敏;;半导体产业共性技术供给研究——基于日、美、欧典型共性技术研发联盟的案例比较[J];技术经济;2010年11期


  本文关键词:我国共性技术研发组织发展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42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3942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b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