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服务多媒体设计的应用与研究
本文关键词:城市公共服务多媒体设计的应用与研究
【摘要】:城市公共服务设计是成系统的设计,重视使用系统脉络的整体建立,其核心内容是塑造系统的公共服务与各个服务系统之间的有机组合,是通过无形或有形的手段来满足受众日常生活所需过程的一种系统设计。比尔霍林斯夫妇是英国著名的品牌管理咨询专家,他们首次提出了“服务设计”这一概念。是根据某个国家的某个发展阶段的整体水平而提出的。今天的多媒体技术不单是一门依靠信息技术而新兴而起的媒介,也是一种崭新的文化。它渗透到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空间。正由于它的诞生,对现代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它是一种实物化的集中展示,同时也是一种精神风貌的体现。传统的公共服务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服务形式平淡单一,导致受众的被服务体验逐渐变差。例如说对受众的吸引力不够、缺乏趣味性、内容枯燥单调、体验交流方式单一等等。运用多媒体进行服务设计,既不会破坏城市公共服务的功能性,同时又能满足受众在接受服务时心理的满足感和信息接受欲望,重视受众与信息和空间进行对话。为了满足社会群众对公共服务文化的多方面需求和赶上世界公共服务文化的脚步,多媒体以其丰富多彩的展示手法逐渐影响了当下设计师们设计的行为、心理和内容,把多媒体应用到城市公共服务之中增加观众体验,对祖国人民的日常生活的改变具有非凡的时代意义。本文不仅旨在阐述多媒体技术的是如何应用于城市公共服务设计当中,更尝试从公共服务设计的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切入,深入探讨当下以及可预见的将来的信息社会之中,多媒体技术为服务设计带来的巨大的变化和深刻的意义。时下的多媒体技术可以把传统的城市服务方式单一的文字和图片等,连同生动的视频和交互性活动,升级成刺激受众多方面感官的多形态方式进行展示,从而给受众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关键词】:城市公共服务 多媒体 体验 交互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北方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P3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5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8-9
- 1.1.1 研究背景8
- 1.1.2 研究意义8-9
- 1.2 所在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9-12
- 1.2.1 国内9-10
- 1.2.2 国外10-12
- 1.3 研究的方法及范畴12
- 1.3.1 研究方法12
- 1.3.2 研究范畴12
- 1.4 相关定义12-15
- 1.4.1 城市公共公共服务12
- 1.4.2 多媒体12-13
- 1.4.3 城市公共服务多媒体设计13-15
- 第二章 城市公共服务多媒体设计的必然性15-20
- 2.1 展示设计发展的客观需要15-16
- 2.2 大众需要更易接受的信息传播方式16-18
- 2.3 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18-20
- 2.3.1 城市经济的发展18-19
- 2.3.2 科学技术的发展19-20
- 第三章 基于空间展示需求的高效多媒体设计策略20-27
- 3.1 运用多媒体技术解决空间的局限性20-23
- 3.2 利用城市公共服务多媒体展示技术满足多种展览模式23-27
- 3.2.1 影视模式23-24
- 3.2.2 交互模式24-27
- 第四章 城市公共服务多媒体设计引导的创新生活27-33
- 4.1 城市公共服务多媒体设计装点生活空间27-29
- 4.2 城市公共服务多媒体设计增强大众的参与性29-32
- 4.3 城市公共服务多媒体设计助推审美创造生活化32-33
- 第五章 总结33-34
- 参考文献34-35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35-36
- 致谢3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林燕;高苏新;蒙立坤;李宏;;数字城市公共服务平台设计与实现[J];中国建设信息;2010年17期
2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晓林;;城市公共服务标准化若干问题研究——以北京市东城区城市公共服务标准化示范区、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2 易新涛;;我国城市公共服务民营化发展的现状及有效路径[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清;;政府主导下的双层生产者:公共服务的多元供给机制——以X街道办购买公共服务为例[A];变迁中的中国城市治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卫国;城市公共服务懈怠不得[N];中国商报;2014年
2 陈志强;构建中心城市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议[N];闽西日报;2005年
3 王佛纪;南海 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9年
4 中共福建省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丁国炎;用制度保障城市公共服务供给[N];人民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李小彤;中国城市公共服务发展的基本趋势[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1年
6 记者 刘双英;做好“两节”城市公共服务保障[N];大同日报;2012年
7 记者 余红;建设无线城市公共服务平台[N];云南日报;2012年
8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 李红玉;重视我国城市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N];光明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喻莲;人潮涌入难挡 城市公共服务犯愁[N];中国改革报;2011年
10 李克杰;城市公共服务不能“嫌贫爱富”[N];华夏时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金南顺;城市公共服务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2 王丽娟;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公平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3 孙春霞;现代美国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司南;公共性视角下城市公共服务价值评价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向慧;城市公共服务多媒体设计的应用与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6年
3 路军;城市公共服务的价值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4 梁华;契约治理[D];东北大学;2006年
5 辛春艳;城市公共服务市场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6 史琛洁;城市公共服务企业的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研究-Trafers模型的构建与应用[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7 逯静茹;城市公共服务视觉管理[D];中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0015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pinpaiwenhualunwen/1001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