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综艺节目的品牌塑造
本文关键词: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综艺节目的品牌塑造
【摘要】:随着由数字网络技术支撑的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新媒体因自身不同于传统媒体的传播效力与模式,在现代传播体系中占领了重要的地位。电视综艺节目作为视听产业的支柱产品,是使观众与电视台产生黏连的重要途径,但是仅依靠传统的电视媒体进行品牌传播已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媒体融合环境下做好电视综艺节目的品牌传播对于电视行业的主体发展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品牌传播为切入点,在分析媒体融合对电视综艺节目品牌形成影响的同时,探究如何利用媒体融合进行电视综艺节目品牌的塑造与传播,以及在媒体融合语境下电视综艺节目品牌发展应规避的风险。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关键词】: 媒体融合 电视产业 品牌传播
【分类号】:G222
【正文快照】: 一、引言媒体融合,是指不同或同类媒体之间整合资源、相互融合,进行优势互补,从而实现双方、甚至多方在传播效果中的共赢。它既有媒体对自身资源的整合,又有同类媒体甚至跨媒体之间的整合[1]。目前,在国内,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的媒体融合:一是传统媒体内部的生产流程再造和组织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澍;做好电视综艺节目导播的几点体会[J];声屏世界;2000年12期
2 宋烨;试谈电视综艺节目的个性化追求[J];当代电视;2000年S3期
3 修海林;电视综艺节目在多元文化中的定位与选择[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4 赵捷,艺典;谈电视综艺节目[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1年01期
5 王澍;挑战电视综艺节目[J];声屏世界;2001年09期
6 焦晓军;敢问路在何方——对电视综艺节目发展的思索[J];当代电视;2002年09期
7 李永明,麻剑辉;电视综艺节目的法律保护[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2年12期
8 袁风华;;质疑电视综艺节目中的“168”[J];中国老区建设;2003年12期
9 焦晓军;电视综艺节目娱乐性的误区[J];东方艺术;2004年S1期
10 张红生;电视综艺节目的趋势及对策[J];视听界;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史雪颂;;电视综艺节目创新的新趋势——以中国好声音为例[A];第七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金祥;电视综艺节目亟需提升文化品位[N];文艺报;2003年
2 徐大文;电视综艺节目急需文化内涵建设[N];中国文化报;2012年
3 吴学安;电视综艺节目何时走出“跟风”怪圈[N];金融时报;2013年
4 何勇海;电视综艺节目“扎堆”三忧[N];河北日报;2013年
5 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 张政法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长江学者 胡智锋;电视综艺节目“引进”为何愈演愈烈[N];光明日报;2013年
6 云志;电视综艺节目“守正”也要“出奇”[N];光明日报;2013年
7 驻马店电视台 党威;论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N];驻马店日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焦雯 实习生 薛帅;电视综艺节目:“拷贝”模式何时休[N];中国文化报;2013年
9 吴学安;电视综艺节目背后的创意缺乏[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4年
10 王志军;对电视综艺节目的几点思考[N];光明日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林;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在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赵莉;电视综艺节目主持中的表演元素应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3 柳静;电视综艺节目的文化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郭琳媛;我国电视综艺节目“三俗”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向梦龙;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6 白海天;电视综艺节目的品质与品牌构建[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7 郑骁骁;台湾电视综艺节目“政治秀”的解读[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王延华;电视综艺节目主持人品牌塑造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慧;电视综艺节目公益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10 张世玉;狂欢理论观照下的电视综艺节目发展冷思考[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279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pinpaiwenhualunwen/1127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