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虚拟品牌社区参与对消费者社区承诺的影响研究
本文选题:虚拟品牌社区 + 内容贡献 ; 参考:《管理评论》2017年10期
【摘要】:社会化媒体时代,越来越多企业开始主动创建和参与虚拟品牌社区,试图增强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然而,企业本身的商业性质与虚拟品牌社区的社交属性存在一定的潜在冲突,消费者与企业创建的虚拟品牌社区的关系极其脆弱。以往关于虚拟品牌社区的研究多从消费者的视角探究消费者社区参与及其影响,而忽略了企业参与虚拟品牌社区中带来的影响。本文首先识别了企业参与虚拟品牌社区的三种最广泛并且重要的社区参与行为,即(1)内容贡献;(2)社区规制;(3)活动组织,并检验了企业此三种参与行为对于形成消费者社区承诺的影响。结果表明,内容贡献和活动组织对于消费者形成社区承诺具有积极的正向影响,但是企业的社区规制行为与消费者的社区承诺呈倒U型关系。而且发现,不同参与时间长度的消费者对于企业三种不同参与行为具有不同的反应。研究结论对于企业参与虚拟品牌社区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Abstract]:In the era of social media, more and more enterprises begin to actively create and participate in virtual brand community, trying to strengthen the relationship with consumers. However, there is a potential conflict between the commercial nature of the enterprise itself and the social attributes of the virtual brand communit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sumer and the virtual brand community created by the enterprise is extremely fragile. Previous studies on virtual brand community have explored the consumer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and its imp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sumers, while ignoring the impact of enterprise participation in virtual brand community. This paper first identifies the three most extensive and important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behaviors of enterprises participating in virtual brand community, I. e., 1) content contribution and 2) the organization of community regulation activities. The influence of these three behaviors on the formation of consumer community commitment was tes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 contribution and activity organization had positive positive effects on the formation of community commitment by consumers, b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munity regulation behavior and community commitment of consumers was inversely U-shaped. It is also found that consumers with different duration of participation have different responses to three different kinds of participating behaviors. The conclus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enterprises to participate in virtual brand community.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372127;71672132)
【分类号】:F273.2;F2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麦克·艾德沃森,范文君;关注消费者的品牌体验[J];中国企业家;2002年09期
2 佐藤刚介;;如何构筑强势品牌[J];广告大观;2002年07期
3 仲伟林;品牌体验的管理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3年07期
4 何晓;让我们去体验品牌[J];中国经济周刊;2004年26期
5 贺权,代海,余捷;体育营销与品牌战略的关系及运用[J];企业经济;2004年11期
6 许小英;品牌创建的第三条道路 ——品牌体验[J];中外企业家;2004年02期
7 许小英;品牌创建的第三条道路 品牌体验[J];中外企业家;2004年06期
8 大卫·奥顿;;追求有意义的品牌体验[J];招商周刊;2004年35期
9 祝合良;品牌解读[J];中国质量与品牌;2005年10期
10 张平亮;实现品牌价值的战略思考[J];企业活力;2005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赵正洋;赵红;;品牌混淆:一个法学范畴的延伸[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王芳;;品牌经营与自主创新的互动发展[A];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度报告(2006—2007)——中国企业自主创新与品牌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海忠;于春玲;赵平;;品牌资产的消费者模式与产品市场产出模式的关系[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4 许晓明;张咏梅;;中华“老字号”品牌价值重塑研究——基于品牌生命周期理论视角[A];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度报告(2006—2007)——中国企业自主创新与品牌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胡旺盛;薛华;;基于双因素理论的品牌激活策略研究[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月辉;单艳华;;基于“十要素模型”的嘉和一品公司品牌资产评估实证研究[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秦芳;顾忠婷;;探路者的品牌传播研究[A];2013中国体育产业与体育用品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8 邱招义;钟秉枢;;对“奥林匹克”品牌发展的研究[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奥林匹克运动与人类文明的和谐发展-多元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奥林匹克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9 苏银;;顾客感知服务质量与公司品牌建设研究[A];山东省保险学会2008年“改革·创新·提高保险竞争力”主题征文颁奖仪式暨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蕊;“声品牌”传播音乐力量不容忽视[N];经理日报;2006年
2 郑彦 中共衢州市委党校副校长;关于品牌的遐想[N];衢州日报;2011年
3 殷黎杰;年度大奖携品牌“美丽中国”[N];中国服饰报;2013年
4 王运启;品牌关键在“养”[N];财会信报;2013年
5 黄先仁;品牌体验:让消费者接受品牌[N];企业家日报;2013年
6 郭素娥;本土品牌要重视品牌管理[N];中国文化报;2006年
7 付安;塑造高端品牌的四个方向[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8 曾伟胜;品牌长盛不衰的“保鲜”之术[N];黑龙江经济报;2007年
9 霍心一;品牌建设要靠信誉长期积累[N];经济参考报;2006年
10 ;智慧:十个品牌的管理故事[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念;中国轿车自主品牌生态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启庚;品牌体验的形成及对品牌资产的影响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3 龙成志;消费品品牌形象的绩效路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4 金明;品牌钟爱结构维度、影响因素及其对品牌忠诚的作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宋明元;品牌体验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6 王清;移动通信客户品牌体验对品牌忠诚的影响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7 李艳娥;顾客体验对轿车品牌资产的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8 周露阳;老字号的文化属性如何影响其延伸评价?[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9 高翔;消费者品牌依恋对品牌忠诚的影响研究[D];华侨大学;2012年
10 张蕾;基于多维互动质量的服务品牌资产驱动模型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建和;通过设计为企业创建强势品牌[D];同济大学;2007年
2 孙安龙;品牌体验对品牌依恋的影响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3 王雁霄;B2C网络零售商品牌资产对消费者考虑集的影响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4 郭靖丽;品牌体验对品牌远程延伸评价的影响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5 宋莺歌;管理者与消费者对品牌形象的认知差异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6 张岚;品牌社区互动对顾客公民行为的影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7 罗洁;品牌体验对消费者公民行为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8 聂鑫;口牌体验对品牌依恋影响的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9 夏婕;消费者介入在线品牌社区的前因及结果模型[D];浙江工商大学;2016年
10 王琦;安踏品牌产品娄底市场营销策略优化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742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pinpaiwenhualunwen/1774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