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即秩序——品牌传播新阶段的几点思考
[Abstract]:In the moment when the brand supports the whole sales system of the product, there will be a variety of problems in the dialogue between the brand and the consumer. As the carrier of brand communication, the text bears the responsibility of communicating with consumers in this era. In order to maximize consumer control, brands need not only text but also control and clear thinking. Nowaday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edia and the homogenization of products, brand positioning becomes more and more vague, and finally the whole market is blurred. The product is more about selling one idea than a function. Because the same technology can be quickly imitated or even surpassed by competitors, the idea is more like a unique religious system, a brand order that can better maintain and develop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rands and consumers.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武汉大学;
【分类号】:G20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包鹏程;;电视娱乐节目的仪式、叙事模式与意识形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张静静;;论阿多诺对审美愉悦感的批判[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丁云亮;;大众阅读与日常生活方式的建构[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龚婷;;僭越与颠覆——狂欢化理论视野中的《超级女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5 李珊;;漫谈大众文化中的粉丝产业[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6 莫国芳;;好莱坞电影与大众文化意识形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7 邓熙;曾小娟;;浅析韩寒小说中的叛逆人物塑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0期
8 桂莉芬;;全民狂欢与身体消费——全民K歌互动节目“挑战麦克风”的文化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7期
9 徐敏;大众文化的快感理论:从美学到政治经济学[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10 王伟;;节日语境中的影像狂欢 接受视阈下的贺岁电影[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薛强;;中国网络文学的传播学解读——以起点中文网为例[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于文秀;;第三种大众文化理论——波德里亚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3 葛涛;;互联网上的鲁迅论坛研究——以“网易·鲁迅论坛”为中心[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吕新雨;;仪式、电视与国家意识形态——再读2006年“春节联欢晚会”[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全球传播、媒介与创意产业-对后工业文明的思考”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5 吕新雨;;仪式、电视与国家意识形态——再读2006年“春节联欢晚会”[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6 郑志勇;;网络社会群体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7 陈立旭;;重估大众文化的政治潜能——费斯克与法兰克福学派等的分野[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蔡骐;;大众传播与作为受众的粉丝[A];新闻学论集(第25辑)[C];2010年
9 张冠文;;微博话语秩序的建构[A];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产业——2012年山东省科协学术年会分会场青年科学家论坛文集[C];2012年
10 周山东;;大学生网络行为的亚文化特征分析——基于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视角[A];2013年全国哲学伦理学博士后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席珍;资本主义扩张路径下的殖民传播[D];浙江大学;2010年
3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董素青;消费电视[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梅;另一种现代性诉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徐萍;从晚清至民初:媒介环境中的文学变革[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伟斌;后现代视觉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孙兴杰;帝国·霸权·区域:权力边界与东方问题的演进[D];吉林大学;2011年
9 胡沈明;现代新闻评论宽容意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孟欣欣;大众文化视野下现代体育的视觉化生存[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尤永;经济欠发达地区家庭消费中的意见领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赵广香;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王思童;从受众探析中国纪录片发展范式[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笛;上海市奉贤区大众体育发展现状调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张小横;女性身体的丑怪书写[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王锐;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模型与战略考量[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王璐;解读中国电视场域下的新型真人秀娱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王海娜;法兰克福学派与费斯克大众文化理论之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杨程;文化视域下的我国网络阅读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沈丽琴;论广告对当代生活方式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丽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规范社会思潮传播载体探析[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2 刘成福,史中华;传播载体概念刍议[J];现代情报;1995年05期
3 王冬梅;吴新风;;浅析大众传播载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积极影响[J];经营管理者;2009年24期
4 李梦瑶;;浅谈动画艺术的传播载体[J];科技信息;2010年17期
5 谢耘耕;;传统媒体与微博[J];传媒;2011年02期
6 张红林;;今天你微博了吗?[J];今日工程机械;2011年11期
7 ;品牌传播道与器[J];青年记者;2011年25期
8 许海燕;;新传播环境下 电视媒体的稀缺性价值回归[J];广告人;2011年09期
9 屈桃;贾举;;充分发挥校园手机报的传播载体作用[J];中国报业;2012年12期
10 司马兰;;传统媒体:换一种方式生存[J];青年记者;2010年2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云霞;企业内报刊的七大功能[N];中国企业报;2014年
2 邱建果;国内首部手机短信诗集出版[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
3 记者 王利英;让“芝麻官”成为鹤壁特色文化品牌[N];鹤壁日报;2014年
4 曲晓燕;整合:派格太合“全时空飞翔”[N];中国文化报;2004年
5 方晓淦;文化不仅要创新,更要市场[N];潮州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赵向南;立足传媒拓展文化产业[N];山西日报;2013年
7 杨春;提升区域性广播外宣传播力[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8 柯玉蓉;地名应成文化传播载体[N];无锡日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婷;电影传播载体多元化与受众心理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2 杨婷婷;视觉文化的意识形态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020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pinpaiwenhualunwen/2302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