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品牌视角下地方政府在企业人才引进中的角色与作用
【图文】:
REFORMATION&STRATEGY2015.1牌、地方企业这四者之间就形成了多方联动,互相促进、协同发展的效应(如图-1)。城市品牌主导服务地方政府企业人才引进企业实力地方经济图-1城市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触发了人们关于政府与市尝社会关系的讨论热潮。我国政府也从担当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的发展型政府过渡到以提供私人或者社会不愿意提供,或者没有能力提供的公共产品的服务型政府上来。地方政府作为地方的服务者应积极地为企业的生存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硬环境,构筑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集聚的新高地,积极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创造一个公开的、稳定的、可预期的发展环境。上述从塑造城市品牌的视角对地方政府在服务企业人才引进工作上所扮演的角色的分析是根据各地城市品牌建立的成熟度所进行的角色划分,当然并不意味着地方政府所扮演的角色仅限于一种,,只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扮演的重点不同,以上三种角色是地方政府必须同时兼顾并施展作用,以求为地方企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促进地方经济持续增长。[参考文献][1]郝胜宇.国内城市品牌研究综述[J].城市问题,2009,(1):23-28.[2]何显明.政府与市场:互动中的地方政府角色变迁——基于浙江现象的个案分析[J].浙江社会科学,2008,(6):2-10.[3]孟丹,姜海.城市品牌开发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3):21-24.[4]孙健,王东.地方政府在人才集聚过程中的角色定位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48-52.[5]郁建兴,徐越倩.从发展型政府到公共服务型政府——以浙江省为个案马克思主义与现实[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5):65-74.[责任编辑:梁小楠]能以国有资产流失等条款限制正常的企业行为和评估盈亏。另一方面,消除政策歧视?
【作者单位】: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项目编号:R2014G016) 2014年高等学校访问工程师校企合作项目“大型民营企业人才引进的困境及解决途径研究”
【分类号】:F272.92;D6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郝胜宇;;国内城市品牌研究综述[J];城市问题;2009年01期
2 孟丹,姜海;城市品牌开发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03期
3 郁建兴,徐越倩;从发展型政府到公共服务型政府——以浙江省为个案[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05期
4 孙健;王东;;地方政府在人才集聚过程中的角色定位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何显明;;政府与市场:互动中的地方政府角色变迁——基于浙江现象的个案分析[J];浙江社会科学;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杰;鄂丽美;;如何打造齐齐哈尔英雄品牌城市[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05期
2 王勇;;城市品牌研究述评[J];商业研究;2012年04期
3 宋伟;胡邦炜;卿成;薛洪锋;;和谐四川县级政府绩效目标考核指标体系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4 黄琴;孙湘明;;城市品牌定位的视角探析[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李光明;;企业品牌与城市品牌的异同及互动[J];城市问题;2007年11期
6 郝胜宇;;国内城市品牌研究综述[J];城市问题;2009年01期
7 谭术魁;张伟民;;城市品牌生态系统的协同演化——城市品牌理论与实践的新视角[J];城市问题;2009年08期
8 陈f^;薛可;王振源;;城市形象危机防范与新闻报道——以深圳市为例[J];城市问题;2010年02期
9 胡重明;马飞炜;;奇迹·无为·有为——基于改革开放三十年柳市发展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9年20期
10 邵任薇;;城中村改造中地方政府自主性的弱化——以深圳市为例[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廖金萍;;试论“后农业税时代”下基层政府如何主导新农村建设[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韩舒立;;后发赶超型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政府转型分析——基于新国家主义发展观视角[A];上海青年政治学论坛(2012)论文集[C];2012年
3 张晨;韩舒立;;后发国家赶超型现代化进程中的政府转型——基于新国家主义发展观视角[A];上海青年政治学年度报告2013[C];2013年
4 何艳玲;汪广龙;;不可退出的谈判——对中国科层组织“有效治理”现象的一种解释[A];变迁中的中国城市治理[C];2013年
5 彭勃;杨志军;;从“凝闭”走向“开放”:公共事件冲击下的政策体制转向[A];中国梦:道路·精神·力量——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文集(2013年度)[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桂大一;中国经济体制模式转换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2 胡灿伟;“中部崛起”背景下湖北省县域经济组团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3 于秀琴;县级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及能力提升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4 王建喜;我国度假房地产开发及其规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5 沈志荣;制度与技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实证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6 叶托;中国地方政府行为选择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7 刘先江;“国家与社会”视野中的政府管理社会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常庆;公共部门组织中的激励监督机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9 唐丽萍;我国地方政府竞争中的地方治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10 罗仲平;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增长点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永祥;浙江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低的影响因素探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黄雅宝;基于公民需求导向的服务型政府建设[D];浙江大学;2011年
3 吴腾;控制或合作:社区治理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吴春用;转型视角下基层政府信访工作机制创新[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曹启蒙;温州民营经济发展转型与政府角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6 吴鲤霞;基于城市规划视角的城市品牌战略探析[D];中南大学;2011年
7 李璇;沈阳市城市品牌策略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1年
8 崔小艳;我国开发区行政管理体制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9 余海光;地方政府吸引海外人才政策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徐霞;公共服务的伦理维度[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炜;关于吉林市城市品牌建设的思考[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吉福林;论打造城市品牌[J];商业研究;2004年24期
3 马瑞华;;城市品牌定位与品牌溢价[J];商业研究;2006年08期
4 黄志华;论城市品牌与商品品牌的联系和区别[J];包装工程;2005年04期
5 李俊霖;;武汉城市品牌的战略定位及其影响要素的理性解析[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6 钟晓敏;市场化改革中的地方财政竞争[J];财经研究;2004年01期
7 蒋益;;也谈长沙城市品牌的打造——兼论将长沙定位为“中国中部休闲之都”[J];长沙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8 黄蔚;论城市品牌[J];城市发展研究;2005年03期
9 叶泳生,姜海,覃凡;城市“特有资产”与城市品牌建设[J];城市问题;2005年02期
10 李俊霖;;武汉城市品牌定位探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俞滨洋;陈烨;;论新世纪哈尔滨城市品牌的重塑[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晓红;青岛品牌经济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2 王纯;武汉城市品牌战略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陈雅梅;浅谈泉州历史文化名城品牌形象的打造[D];厦门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菅会龙;青岛集聚国内外优秀人才力度大[J];中国公务员;2000年08期
2 陈潮升,李玉根;成都发展对人才队伍的要求及对策[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综合性思想理论);2000年01期
3 杨萍;西部开发引进人才要避免新的浪费[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00年03期
4 ;不惟文凭 只认才能 杭州提出人才引进新方案[J];求知;2001年02期
5 颛慧琳;山西省人才引进的障碍及其排解[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6 陈昭锋;抢走你的人才的我的手[J];领导决策信息;2001年32期
7 ;深圳要办人才特区[J];世纪行;2001年03期
8 许慧玲;用人才支撑经济腾飞[J];求是;2002年16期
9 朱长贵;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形成有效机制[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10 葛伟;人才引进要因事制宜[J];党建研究;2003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龙美平;;关于当前高校人才引进工作的若干思考[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龙田仲;;海钢人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A];亚洲人才战略与海南人才高地——海南省人才战略论坛文库[C];2001年
3 赵全鹏;;海南人才生态环境当中的几个问题[A];海南省“人才发展与荣辱观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王吉发;郝延伟;;关于沈阳市开展国家创新城市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2年
5 胡又牧;;中国人才引进特有模式初探[A];新时期引智实践与理论创新[C];2013年
6 傅治平;;浅谈海南的人才引进[A];亚洲人才战略与海南人才高地——海南省人才战略论坛文库[C];2001年
7 沈其君;;高校引进人才发展机制的探索与实践[A];2012年浙江省医学教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王开俭;;谈人才意识与构建海南人才建设平台[A];亚洲人才战略与海南人才高地——海南省人才战略论坛文库[C];2001年
9 陈海平;车宏生;姜亚丽;;存量人才引进成效的量化评价及其检验[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10 蔡f ;;自主创新与我国人才引进政策研究[A];引进国外智力研究论文选编(2007年—2009年)——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华诞[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董智慧、孙金红;开发区大力实施人才兴区工程[N];承德日报;2005年
2 驻重庆记者 彭璐;重庆将项目管理引入人才工作[N];中国人事报;2007年
3 本报通讯员 林凤鸣;人才撑起经济社会发展新天地[N];中国人事报;2007年
4 记者 吴建新 实习生 董晓瑞;国家发改委牵头 首钢面向国内外广纳英才[N];中国冶金报;2007年
5 刘晓东;善待人才[N];丹东日报;2006年
6 姜云飞;市长细数软件人才喜与忧[N];大连日报;2007年
7 本报通讯员 许金海 熊云川;“人才强州”保障大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N];大理日报(汉);2007年
8 曾东君 信息化编室记者;人才:移栽?抑或培植?[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9 高炼芳邋通讯员 记强;中山广纳全球人才[N];广东科技报;2007年
10 孙健敏 邋张明睿;如何科学合理引进人才[N];光明日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波;我国人才引进质量系统控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2 胡炳波;高校人才引进工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孙惟;我国商学院人才引进成效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李荣华;S大学文学院人才引进工作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振合;地方高校人才引进现状与引进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陈思;人力资本投资风险视域下的高校人才引进工作问题的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7 郭金环;Z职校人才引进策略的改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8 潘晓瑜;浙江省地方高校人才引进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9 王君;从行政主导型到市场引导型:吴江市人才引进模式转型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刘宇;长沙市人才引进的问题和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438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pinpaiwenhualunwen/2543894.html